
因”與“緣”是佛教哲學立論的基礎。在佛教哲學中,“因”就是事物的原因,即由一個規定性産生另一個規定性,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前因後果”;“緣”指兩個(或幾個)規定性偶爾碰到一起,強調的是事物碰在一起的偶然性。從這個解釋可以看出,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生都是“因”和“緣”互相作用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佛學與現代科學沒有差別,不同的隻是佛學用“因”和“緣”來說明萬物存在的條件和偶爾的機緣,人世間萬事萬物的存在和發生都是“由因緣而起”。
山水班班主任仁量老師合影
孔中起老師一起合影
我們的這次畫展“因”于1993年對中國美術學院傳統中國畫的向往,産生了到西子湖畔學習的欲望。隻因為有這樣的“因”使大家在那個地方、那個時間點碰到了一起,這就是“緣”。而由于這樣的“因”,使大家在學習中産生了友情,有的可能還有愛慕之情,甚至愛情。但是,“緣”的本質是“偶爾碰在一起”,是以必有“聚”和“散”。
王伯敏老師一起合影
中國美術學院門口合影
然而,前緣未了。1993年緣聚西子湖畔,問道南山,諸師絕藝授受,此情此景時時萦繞心頭,久久不能忘懷。直到2013年,聯絡師友,衆人響應。在田一平同學的努力下,終于有機會再續前緣。于是,在公元2015年秋,以“緣起國美·問道蘭亭”之名,由紹興書畫院承辦了首次續緣畫展,得以再次相聚,此時之同學,有的已名滿宇内,有的已成國之棟梁,然亦已添幾縷銀絲。蘭亭叙緣,切磋技藝,暢叙幽情,并擊掌相約,兩年一聚。公元2017年,張真凱同學不辭勞苦,由溫州書畫院承辦了“緣因國美·情系歐江”的畫展,大家相聚甚歡,憶同學少年,共話臨安古舊事。
陸抑非老師在一起
張谷民、林海鐘、陳磊老師合影
公元2019年,又值當年相約兩年一聚之宏願,廈門許曼克同學努力下,聯絡廈門銀行、建發家居、more art 瞐·藝術等當地企業和藝術機構,得其襄助,再續國美之緣。為使畫展更加圓滿,率先在4月舉辦一次以“後園”為題的小幅中國畫作品展,反響強烈。
同學田一平、胡心寵
同學田一平、胡心寵、王銀龍等
為“國美之緣”聚而不散,參展畫家個個都是精心創作,虔誠地對待畫展,展示的都是兩年來的精品力作。并以此感念當年的恩師摯友,共叙友情。也願“緣起國美”之情永續,藝術之樹常青。
鄭雅鳳、胡心寵同學
何加林老師合影
童中焘老師合影
期待2021甯波抱樸傳道,國美情緣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