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一頭一尾老讓人感覺不怎麼稱職。排頭的當然是鼠老大了。排末的自然是豬老麼。
因為在很多人眼中,豬就是個被人殺來吃肉的夯貨,除了吃吃睡睡,什麼也不會做,顔值也不夠高。為什麼有資格排入生肖?

野豬
這裡先糾正一個誤區,那就是十二生肖中本來排末的是豬,但不是普通的豬,而是豕,也就是野豬。與現在的家豬有很大差別。事實上野豬在山林裡也是霸王級别的存在。有諺“一豬二熊三老虎”,可見其兇殘。它最愛在森林裡的泥坑打滾,給自己糊上一身銅皮。遇上它,森林裡其他動物都得繞道走。車田正美的作品《靜鬥士翔》中的大boss也是野豬。隻可惜這部本來可以成為經典的漫畫大概是被豬給拱了。
《靜鬥士》裡的野豬
事實上豬的馴化得從公元前八千年前說起,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一件珍貴的陶器,上面就有一隻刻畫得活靈活現的野豬,長嘴長鬣,與家豬完全不同。專家認為這不是一隻普通的野豬。因為細看這件陶器,形如鬥杓,事實上這就是代表的北鬥星。這頭豬應該也就是北鬥之神。
河姆渡的野豬鬥
有關北鬥的故事,我們已經在前章介紹過。它可以說是十二生肖及曆法的源頭。而豬與它的淵源,幾乎是從最早就開始了。這可能是因為其形狀。因為北鬥有長長的鬥杓。在“鬥”這種工具沒有出現時。西方人拿它給大熊安上了一條不合理的尾巴,東方人将其想象成豬的長嘴。無獨有偶,印度女神摩利支天的座駕就是七頭拉車的小豬。而摩支利天在中國神話中被稱為“鬥母”。北鬥九星均為她所生,而後天蓬元帥豬八戒也源自于此,“天蓬星”就是北鬥七星的第一顆。這些如果不是同一種文化的變化的話,也反映了中印上古的文化交流。
摩支利天
成年野豬其實很難捕捉,人類應該是把小野豬帶回居住地喂養。這在獵獲物不足時是很重要的肉食補充。然後一代又一代的選種進化。最終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至少在春秋時代,豬已經成為了祭祀重要的“三牲”之一,而且最為平民化,普通士人都可以吃。應該在那時豬就是最重要的肉食了。
不過古人養豬的條件可真讓人不敢恭維。往往在屋子的北面有單獨的一間小屋。你推開門,脫下褲子,雙腳跨開,蹲下。也許就有根長嘴湊上來在你屁股溝裡舔一下。是的,古人的廁所就是豬圈。人在上面拉米田共,豬在下面吃食。古代廁所也叫“溷”,就生動地描繪了這種布局。不過“家”字裡也有豕,這個字形象說明了豬對于一家人的重要,有豬才有家。
漢代的豬圈
不管是豬圈還是廁所,那裡就是五谷輪回的終點。可能也就是豬成為十二生肖之末的最終原因。當時,說好聽些可以代表天地開辟之前的混沌和天地毀滅後的無明。不過豬其實是很聰明的動物。《西遊記》裡二師兄就經常向唐僧咬耳朵不是?
不過上古對于豬的崇拜也不隻是隻在北鬥星上,天上還有隻巨豬,就是二十八宿中的奎宿。它由十六顆星體組成兩個拼合的菱形,兩頭尖,中間細。它是天帝的武庫,也被說成是一隻巨豬或者豬圈。一邊還有看豬的“土司空”星。
奎宿
中國神話比諸希臘神話可惜的一點就是很多細節很模糊了,這是時間太古老的原因。是以一般在其他書上是找不到有關這隻巨豬的故事。不過我懷疑它就是神話中的“并封”,也就是“封豨”。并封是上古傳說中的一隻雙頭豬,封豨也是隻兇暴的野豬。有說它本居住在桑林一帶吃人為生。但是後來神箭手大羿途經這裡,為萬民除害殺了它,并且将其祭祀給了天帝。可能封豨就是這樣變成了天上的奎星。是以天帝不喜歡這樣的禮物,後來降罪于大羿。
并封
可以肯定,我國在上古時期已經用豬代表财富,在古墓裡就出土過很多玉豬。隻是不知道這時的豬是家豬還是野豬。但至少在先秦時已經養豬了,莊子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有關豬的故事。如在《德充符》中:
仲尼日:“丘也嘗遊于楚矣,适見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棄之而走。不見己焉爾,不得類焉爾。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
但這時中國的養豬業其實還不夠發達。這些豬應該是祭豬,也就是為祭祀準備的。因為當時野生動物資源還相當豐富,通過打獵就可以獲得足夠的肉食,野豬都能經常獵獲,是以對養豬沒有多大的需求。
然而時間來到唐朝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國家在經過長期分裂後再次統一。人口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土地被大量開發。野生動物已經變少了很多。田獵不再像春秋那樣能夠成為國家的定期活動。唐太宗喜歡田獵甚至遭到了大臣們的批評,這樣,養殖動物比以前變得更為重要。而在六畜中,牛、馬、狗,食用比例相對較少。而雞、羊、豬三者中,個頭最大,出肉最多的就是豬。是以,養豬業得到了一次的大發展。豬逐漸成為中國人吃得最多的肉提供者。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同時,西方伊斯蘭教興起,其教旨禁止信徒食用豬肉,理由是因為豬是肮髒的。
這其實是有幾分道理。前面已經介紹了古人養豬的奇葩環境。可就算環境要好一些,當豬與人過多接觸時,都很有可能把寄生蟲或者疾病傳染給人類。小時候“米豬肉”就是我的惡夢之一。這是種可怕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可以進入你的腦部。
米豬肉
這是因為當年的檢疫檢查制度不完善。農家花上大半年,好容易辛辛苦苦養大一頭肥豬,本想着殺了好過年。誰知道早就被豬肉縧蟲感染了,分解開來發現豬體内到處都是米粒大小的蟲卵。這樣的話如果人吃下去就有感染寄生蟲的危險。有些農家舍不得,就隐瞞情況使其流入市場,造成了食品安全問題。
而病毒更是讓人防不勝防。很多病毒都是豬傳人的,如最近的豬流感。這讓人類不得不大量滅殺豬群。而在古代,對于大範圍的瘟疫人們大部分時候都隻能束手無策,聽天由命。
是以,在唐代之前就很有可能有病毒經由豬身上傳播到了阿拉伯世界并且造成重大損失。也正因為如此,為了安全,伊斯蘭教才下了禁吃豬肉的指令并一直持續至今。
但當時豬肉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國民肉”了。老百姓不可能離開豬肉。這即使是國家力量也無法扭轉。象明朝皇室因為姓朱,一度動過在全國範圍内禁食豬肉的腦筋,真正将這項指令下達的是明武宗。害得曆史發明家們以為他皈依了伊斯蘭教。但就是在國家的全力推行下,僅僅是三個月,禁豬令就失敗了。因為不僅國家經濟受到影響,對于神靈的祭祀也需要豬肉。明武宗才無奈放棄。可見,皇帝也不能随便與民意作對。
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把豬肉越做越美味,越做越好吃。回鍋肉、扣肉、紅燒肉、東坡肉、耗兒肉、涼拌白肉、炖豬腳、豬耳朵、豬拱嘴、烤乳豬、剔骨肉、九轉大腸、豬腦花、豬肝湯、豬肉炖粉條......可以說,豬為中國的美食文化做出了全身心的貢獻。
烤乳豬
但是有時這種貢獻就跑偏了。《世說新語》裡就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晉朝剛剛開國,晉武帝司馬炎有一次去他的小舅子侍中王濟家吃飯。席上有一味“蒸乳豬”。司馬炎一吃就迷戀上這味道了。太好吃了,入口即化,沒吃過這麼嫩的豬肉。于是問王濟,這肉是怎麼來的?
王濟的回答卻吓了皇帝一跳,原來這是用人乳喂大的小豬做的。
司馬炎這人能做皇帝,多少還是有點人品,于是放下筷子就走了。因為他知道,這事不好。
然而實際上,隻要權力和金錢走火入魔,再荒唐的事也不奇怪。清朝時也記載了一個事。有一個土豪設宴,席上,有個客人同樣是對一盤豬的裡脊肉贊不絕口,說是沒吃過這樣好的。結果主人一揮手,于是又給他加了一盤。結果過了一會兒,客人去上廁所,一進裡面就被震撼了。原來廁所裡面的地闆上,整整齊齊碼着幾十頭大肥豬。這些豬都死了,但卻渾身是傷,不知道是怎麼弄的。這時才有人解釋。原來就是那盤裡脊肉,采用的做菜方式就是用鞭子将肥豬往死裡打,豬吃疼以後,運勁于背抵禦抽打,結果後背上的肉自然隆起,一身精華就進去了。最後就把那塊肉給割了,豬的其他部位就當垃圾一樣丢掉了。這樣僅僅是一盤豬肉,那卻是數十條豬命啊。
白肉
不過有時這些土豪們也會吃虧。同樣還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寵臣福康安到處巡察,所到之處都必要好酒好菜,福康安好吃整豬切的白肉片,可是做熟要很久。而福康安是等不起的,一等就會發脾氣,毆打接待的官員,鬧得人家苦不堪言。結果有一次,有個部門接到消息,福康安就要來了,趕緊殺豬燒火,做菜起鍋。可是眼瞅福康安就要到了,肉還沒熟。這下麻煩了,大人要是不高興,廚師人頭落地都有可能。結果他眼見橫豎都是死,幹脆豁出去了,于是跳上竈台,直接朝鍋裡撒了一泡熱滾滾的尿。于是肉很快就熟了,福康安吃了後贊不絕口,還賞了廚子不少銀兩。原來尿中含有硝酸鹽成份,而硝石可以在鹵肉時用到,使肉更快被炖熟。當然這個秘密廚子是不會說的。
圍繞着豬有不少的美食故事,可是這些年大夥都抱怨豬肉越來越不好吃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是和其他牲畜一樣,為了高産量,人們已經引進了大量的外國豬種。中國本土的豬種被逐漸取代。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二師兄豬八戒。在以前的戲劇裡,老豬都是黑臉的。可八十年代拍西遊記,老豬就變成白豬了。這就是因為以前二師兄的樣本是國内的土豬,是黑色的。但建國後早就引進了高産的洋豬,主要是白色的。先是蘇聯的大白豬,再是英國的約克夏豬,接着是丹麥的長白豬,很快占領了全國農村。洋豬擁有生長快,瘦肉率高等優點。同樣是長到二百斤,土豬要九個月,洋豬隻要半年。而且中國人傳統有以白為美的習慣。是以我國的本土黑豬慘遭抛棄。這樣,二師兄也被順帶變白了。
圓明園豬首,造型也是來自傳統黑豬
到了最近幾年,中國人才驚覺豬肉沒有豬味道了。這才展開調查,發現情況比之前想的更嚴重。為了進一步加大利潤,洋豬更是投入大量飼料喂養,根本不管肉的口味。而我們傳統的優秀豬種,從南到北都變得幾乎比大熊貓還少,快要滅絕了。無論是四川的成華豬還是浙江的兩頭烏、東北的民豬、湖南的寺門前豬、山東的裡岔黑豬都幾乎滅絕。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了對傳統豬種的拯救,希望為時未晚。在這方面上,日本人做的的确要比中國人好得多。當他們引入中國的豬種時,還要編個血統證明書,給就餐的食客來上一張,身份面子,什麼都有了。
日本的”梅山豚“(梅山豬)證書
不過還是有好消息,現在國人已經在重新馴化野豬。它已經再次加入一般百姓的食譜。這不是重複祖先的路。而是全新的創造。事實上現在的野豬不是古代的野豬,現在的馴化方式也不是古代的馴化方式。這意味我們會得到一些全新的豬種。
而到了現代,豬卻有了一些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工作,可以一展長才,比如說豬的嗅覺可以與狗匹敵,于是有外國的采集者利用它來尋找價比黃金的松露。也有警方用它來搜查毒品。小豬圓滾滾的,也十分可愛,是以有專門培育的迷你豬想把豬作為寵物。不過經常有些犯罪份子售賣假的迷你豬騙錢。到了把小豬養肥養大了,購買者更是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哭笑不得。
寵物豬很受年輕人歡迎。
而且豬還是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用途。它甚至引發了人類的靈感。在一戰中,因為交戰方第一次使用毒氣,造成死傷無數。但是有人發現,一頭豬活了下來,原來它是将頭紮入土堆,依靠土壤的過濾消減了毒氣的威力,是以在這基礎上發明了防毒面具。現在更有醫生在研究用豬皮來治療燒傷病人。這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十二生肖一個個已經介紹完了,在這裡我們都可以看到,由于全球化的沖擊,我們得到了一些東西,但又失去了一些東西。但事實上,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希望的是重新審視得到和失去的事物。因為得到的未必多好,失去的也未必很差。因為隻有充分認識到了我們自己所擁有的寶物,我們才能夠避免一些無可挽回的損失,雖然一切都是要向前走的,但其實進化與退化并存,風險與機遇并存,面對挑戰,不能退縮,也不能魯莽,隻有用智慧解決了面臨的問題,我們才能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