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德:大熔爐前的燦爛人生

作者:中工網

來源:中工網

陳德,笑眯眯的一個人。白淨、文雅、個子不高、鼻梁上架着黑邊眼鏡、

說話不緊不慢,要不是他穿着的卡其色工裝上醒目的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的 logo,你很難想象他是一名鋼鐵漢子。事實上,“江蘇工匠”陳德就是一名響當當的鋼鐵漢子。

煉鋼,從來都是煉意志

1998 年,陳德大學畢業來到興澄特鋼。他的工作崗位是爐前工,每天在上千攝氏度的鋼水旁邊幹活,汗流浃背是常态,上一天班要喝幾斤水。到了夏天,往爐台一站瞬間渾身濕透。陳德說他并沒有覺得有多苦,因為興澄特鋼的勞工師傅個個是樂觀開朗的,他們身上堅守堅韌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也啟發着他。

和他在一起的勞工師傅沒有太多文化,但個個是行家裡手,富有實戰經驗,那是幾十年的積累。陳德發現自己所學的書本知識,遠沒有師傅們的實戰經驗有用。陳德從勞工師傅的經驗出發去尋找書本上的理論支撐,一來二去,理論和實踐完美融合,他的技能突飛猛進,成了一名電爐煉鋼的技術骨幹。

2004 年,企業轉型更新,新廠區将全面引進新的裝置,培養新的産業勞工成為企業嶄新的人才戰略。

廠裡新招錄了 50 多名員工,由陳德帶領到馬鋼、武鋼學習轉爐煉鋼。這一走就是一年多。這一年多對每一位學員來說是學習也是考驗,對陳德來說同樣如此。他以前沒有接觸過轉爐技術,理論上他懂,可是實操經驗一片空白。陳德要求自己比任何一位學員都更早、更快地掌握更好的技術。白天學操作,晚上他給學員開課,講白天學到的技術,比上班更忙碌。當學員水準整體提升後,他又跟人家商量:由我們來當班,你們在旁邊負責督導。他的誠懇與好學,得到了馬鋼、武鋼勞工師傅的認可。

50 多名學員帶着目的出去,肩負着使命歸來。他們被分散到興澄特鋼二期煉鋼廠不同的崗位,這個時候廠房、裝置已經全部進廠,萬事俱備,隻等着他們調試運作、大顯身手。

為了盡快完成調試任務、讓轉爐早日投産,他們争分奪秒。最長的一次陳德 3 天 3 夜沒回家,72 小時一直在現場,累了就在旁邊歇一會兒,醒了繼續進入工作狀态。陳德說:“那些日子,别人說我眼裡布滿血絲,嘴角熬出了水疱。我自己卻渾然不知,完全忘記了疲憊,不覺得餓,也不覺得困,腦子裡唯一的念頭是轉爐。”

在試運轉中陳德發現,轉爐 lt 除塵法并不完美,而 lt 除塵法是從德國魯奇公司引進的。陳德一方面認真與對方專家、國内外同行進行交流,另一方面大量查閱資料。經過精心研究,短時間内他總結出了一套“lt 小流量下槍法”,應用效果十分明顯,他也是以獲得集團公司“突出貢獻獎”。

2005 年 9 月,興澄特鋼二期煉鋼正式投産,煉出了江陰第一爐合格的轉爐鋼水。在陳德的帶領下,分廠第一年就全線達标達産。他也由一名爐前工成長為意志堅定的主任工程師、轉爐煉鋼技師。

創新,一直在路上

一個優秀的企業必定是成就員工的企業。對陳德來說,興澄特鋼就是這樣的企業。他說興澄特鋼給了他一個最好的平台、最大的舞台。在這裡,隻要你想跳起攀高,那個“高”時刻都預備着,隻要你肯跳,有足夠的能力跳起來,你就能摘到勝利的果實。

陳德就是那個一跳再跳、品嘗了奮鬥成果的人。

不待揚鞭自奮蹄,陳德又瞄準了攻關方向:解決超大規格連鑄坯生産時表面裂紋、中心疏松與中心裂紋等世界難題。當他提出自行試驗解決世界難題的設想時,同僚們既興奮又惶恐,惶恐不是因為無知,恰恰是因為他們太知道了。不僅他們知道,全中國所有同類鋼廠都知道這是一個難題。興奮的是,他們中間終于有一個人向頂級難題挑戰了,這又何嘗不是大家的夢、興澄人的夢呢?

陳德說幹就幹,他和同僚開始熱模拟試驗,利用循環反測、工藝預推,改革原有工藝方法、改造裝置。經過反複試驗,首創當時世界上“最粗”的特鋼産品——Φ1000 毫米合金連鑄圓坯,批量生産出了世界最大規格圓坯Φ900 毫米、Φ1000 毫米高合金連鑄坯,為風電軸承與法蘭、超臨界用火電機組等能源生産及石化、機械領域提供了基礎材料。

此後不久,這支團隊又成功研發了一系列高合金品種,其中典型鋼種 p91(合金含量高達 10%)這一高難度的高壓鍋爐用高合金邊鑄大圓管坯,填補了國内空白,成為世界上首次以連鑄方式生産的超臨界高壓鍋爐管用鋼。而在世界範圍内,目前也隻有興澄特鋼具備生産如此大規格、高合金連鑄圓坯的能力。

一次次敢于擔當的出發,讓陳德擁有了耀眼的成績單。

高端軸承鋼是軸承工業的關鍵支撐,長期以來被日本 sanyo、瑞典 ovako等國際企業壟斷,嚴重制約着高端裝備制造的完全國産化。超高純淨和高穩定性的軸承鋼成為我國亟須提升的“卡脖子”基礎鋼鐵材料。2008 年,陳德和團隊協作,創造了軸承鋼氧含量的曆史最低紀錄,國際上至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打破這項紀錄。他們創新的關鍵技術“超純淨高穩定性軸承鋼關鍵技術創新與智能平台建設”獲得國家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

陳德作為主要成員開展的鋼簾線攻關項目,最終達到了鋼簾線冷拔絲後直徑為 0.12~0.15 毫米,有的甚至比頭發絲更細。興澄特鋼是以搶占了 80%的鋼簾線高端市場,完全替代了進口産品,打破了日本與德國長期壟斷的局面。

陳德申報的 8 個國家專利獲得了授權,7 個項目通過了江蘇省新産品新技術鑒定。他深深地知道:創新是工匠精神的時代表達。

滴水穿石,絕非一日之功。如今的陳德是二煉鋼分廠廠長,每天他都會比任何一個勞工提前到廠。廠裡每一個勞工都知道,在開早會之前,他們的陳廠長已經戴着手套和安全帽在工廠中的房間走過一遍。有一次,陳德正吊着鹽水,收到生産現場出現了一點狀況的消息,自己拔掉針頭就往廠裡趕。他說:“雖然不是大問題,但是不到現場,就沒有發言權,不到現場,就不能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

(據江蘇勞工報消息 江陰市總工會)

責任編輯:劉英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