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曆史特輯作者:夢之歌)
"現代戲劇之父"易蔔生吹響中國婦女解放戰歌

1828年3月20日,易蔔生出生于挪威的一個商人家庭。十幾歲時,生活是艱難的。1844年(16歲),易蔔生在一家藥店當學徒,在業餘時間大量閱讀莎士比亞、歌德和拜倫,并開始寫詩。他和一個比他大10歲的女仆有染,有一個男孩,但易蔔生從未問過他們的生活。
(易蔔生雕塑)
1850年(22歲),易蔔生在醫科大學沒有通過入學考試,并被推薦到劇院工作。在此期間,他參與了許多戲劇的創作,并積累了豐富的編劇經驗。幾年後,劇院破産了,易蔔生離開挪威,搬到意大利開始自己的劇院。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易蔔生寫了許多劇本,但它們并不溫不火。直到1879年(51歲),易蔔生的戲劇《玩偶之家》才被寫成,兩周後在丹麥哥本哈根皇家劇院首次亮相。
劇中的女主角娜拉美麗活潑,深愛着丈夫。為了對待丈夫,她僞造債務,試圖賺錢,偷偷還清債務,但丈夫卻把她當成工具,當娃娃。當她的丈夫得知娜拉的冒充會危及她的聲譽和地位時,他稱她為"犯罪女人"。當事情解決後,他甜化了娜拉的話。巨大的反差,讓娜拉終于認清了自己的家庭"娃娃"身份,離家出走。
(玩偶之家海報)
《玩偶之家》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與之前電視劇的流行内容不同:穿衣、謀殺、決鬥等,而是對普通人生活的叙事,給人一種強烈的現實感。
娜拉的丈夫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這是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女性隻是她們的附庸。這使婦女地位和婦女解放問題成為頭等大事。《玩偶之家》推動了當時社會女性的覺醒,被稱為《婦女獨立宣言》。
(伊布羅卡新青年特刊)
在新文化運動期間,《玩偶之家》被翻譯成中國。1918年6月18日,《新青年》以娜拉的名義出版。
1935年,該劇被帶到全國各地的舞台上,這一年被稱為"娜拉年"。娜拉離開家鄉,脫下鐐铐,為自己的權益而戰,成為包辦婚姻制度下中國青年崇拜的偶像。江青在上海金城大劇院飾演女主角娜拉。
在娃娃屋、胡石的《終生大事》、歐陽宇軒的《The》、熊福熙的《新男人的一生》、郭沫若的曆史劇《卓文君》等的影響下,塑造了一批已經離開、追求自由的女性,被稱為娜拉劇,對中國女性的解放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易蔔生的戲劇在中國演出)
除了《玩偶之家》之外,易蔔生還寫了皮埃爾·岡特(1867年)、《幽靈》(1881年)、《人民公敵》(1882年)、《野鴨》(1884年)、《海達·蓋布勒》(1890年)等等。
這些作品都是立足于現實,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沖突搬上舞台。通過戲劇,易蔔生讨論宗教、法律、道德、婚姻家庭、政治生活,為觀衆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間。
"寫作就是坐下來評判自己,"易蔔生在他作品的扉頁上寫道。易蔔生一生寫了二十六部戲劇,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
1906年5月23日,易蔔生去世,享年78歲。
(萬象曆史傳記寫作營683部作品,營員"夢之歌"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