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佛手入菜還能做出這麼多花樣?

随着廣東佛手産業聯盟的成立,地方“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經濟及廣東特色現代農業成為業内外關注的熱點。

佛手美味活色生香

冬日裡的一天中午,汕頭市東海岸新城一酒樓内熱鬧非凡,廣東電視台《今日一線》攝制組正在拍攝佛手菜的制作全過程。拍攝中從業人員發現,佛手菜肴賣相誘人、風味獨特。于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佛手菜進入了攝像組的鏡頭,藥食同源的“佛手宴”令人驚豔。

“宰殺好的雞要用開水燙10分鐘左右,先用開水洗去血迹,讓雞肉适應水溫,然後把水倒掉,重新加入開水,入蒸籠隔水炖45分鐘即可。”一台專業錄影機多角度地錄制,站在中間的酒樓餐飲總監紀少彬一邊烹制一邊解說,“成品佛手雞湯色金黃,不油不膩,佛手味濃郁。”

油炸排骨一直以來是備受食客關注的寵兒,其入口前濃香,咀嚼中回香,但多吃幾口後往往感覺油膩。紀少彬當天制作了一道佛手排骨,選用10多年的老佛手提香,佛手香由表及裡,層層深入到了肉排當中。隻見紀師傅先将排骨骨肉分離,釀入老佛手,調味腌制,然後裹上蛋黃和面包糠,下鍋炸至金黃。肉排皮脆肉酥、佛手幽香,一口咬下去,隻覺“一爽二嫩三鮮”,肉的濃郁口感和佛手的芳香結合在一起,讓人吃了還想吃。

從腌制、上面包糠到油炸,為滿足攝制團隊的要求,在攝制的過程中,紀少彬不厭其煩地重複每一個步驟,讓每一個步驟都能在鏡頭前完美地呈現。“佛手佳肴展現的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工匠精神。”紀少彬表示。

“佛手入菜,主要借以辟腥及中和食材的平衡”,紀少彬說,佛手在烹饪的時候既能夠解除肉制品的膩,又能夠提供鮮美的味道。是以,在烹饪紅燒肉、紅燒魚等經典菜中,佛手都是理想的食材。不僅如此,佛手還能排除腸内積氣,像佛手炖湯、佛手粥、佛手魚、佛手湯圓等,道道都可圈可點。

藥食同源備受青睐

“佛手,可飲可食。”紀少彬表示,用佛手烹菜,可直接取用佛手或僅用佛手汁取其味,還可用佛手片鋪盤提香,再借由傳統手法烹調,普通的菜品亦能變成佛手香四溢的藥膳。在熱氣“催化”下,不僅佛手的香氣會變得愈加醇厚,其中蘊含的營養成分也能進一步釋放出,如此烹出的食膳既融進了佛手香,同時還兼具了食補的養身功效。

“佛手性味辛、苦、酸、溫。”廣東佛手産業聯盟掌舵人王綿生說。他多年潛心研究佛手,“一輩子專注做一件事”的精神讓他對佛手了如指掌,佛手“溫和”的藥理特性,比較适合現代人的養生健康需求。

近年來,外地主流媒體、美食家紛紛專程到汕頭采訪,尋嘗潮汕美食。每到周末或節假日,不少周邊省市特别是珠三角的遊客,自駕來汕頭“搜食”。王綿生認為,潮汕美食作為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美食為媒,以文化為蘊”,王綿生說,佛手聯盟将以佛手産業為依托,興建佛手村,帶動旅遊、美食等行業發展。“佛手果制作技藝已入選市級非遺項目,目前已經深度開發出系列佛手産品,如佛手米茶、佛手酒、佛手調料等等。”王綿生坦言,美食文化一直是潮汕的一張“活名片”,他希望能打造一個讓人感受潮汕美食文化和潮汕風土人情的視窗,不斷挖掘和豐富潮汕飲食文化内涵,讓更多人吃在汕頭、遊在汕頭、愛上汕頭。

(廣東省食品安全品質協會 宣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