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古代,與上蔡有關的6個大官

在周朝、秦朝、漢朝、宋朝的曆史上,有6個與上蔡有關的大官,他們是:

【1】蔡叔度

蔡叔度是(周朝西周)周文王的兒子,相當于高幹子弟。他被封為蔡侯,建立了蔡國,相當于蔡國的第一任“國王”。“蔡”這個姓,就是因他而起、随他而來的,是以他是中華蔡氏的始祖,是蔡氏的老祖宗。蔡叔度的墓地,在城西的蟾虎寺東側,2005年由“世界蔡氏修建蔡侯陵園籌委會”集資重建,定名為“蔡氏始祖叔度公陵園”,這9個字由當時的國家上司人親筆題寫。

在古代,與上蔡有關的6個大官

蔡叔度的石像,位于蔡侯大道與白雲大道交彙處的環島之中。

在古代,與上蔡有關的6個大官

我認為,蔡叔度的曆史功績是:建立了蔡國,創立了蔡姓,培養了蔡仲。蔡仲是他培養的好兒子,後來蔡仲成為蔡國的第二任國君,相當于蔡國的第一任“國王”。蔡仲的陵園,位于石像西北300米。上蔡的“蔡侯大道”,就是為了紀念蔡叔度、蔡仲父子兩位蔡侯,而命名的。

【2】李斯

李斯是上蔡城南李斯樓人,他擔任過秦朝的第一任丞相(相當于國務院總理)。上蔡的“秦相大道”和“李斯路”、“李斯街”,就是為了紀念李斯,而命名的。李斯的銅像,位于李斯街的東頭廣場。

在古代,與上蔡有關的6個大官

李斯的曆史功績是:輔助秦國的秦王,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550多年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即秦朝。秦朝建立後,李斯擔任丞相,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之後又在統一文字、法律、貨币、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1958年11月,毛主席在鄭州會議上說:“秦始皇第一個統一了中國,統一了原來各國的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變封建制為郡縣制。這些事關中華民族興盛的大事,能說不是好事嗎?”毛主席也肯定了輔助秦始皇多年的丞相李斯,毛主席對李斯寫的《谏逐客書》很贊賞。毛主席說:“李斯的《谏逐客書》,有很大的說服力。”

可是,李斯這麼一位“千古一相”,竟然屈辱地死在奸臣趙高之手。

如果不是秦始皇49歲時病死,趙高就不可能篡權奪位,李斯就不可能冤死鹹陽。

惡有惡報,後來趙高被秦始皇的二兒子(子嬰)設套殺死,并滅其三族。

【3】杜詩

杜詩,是漢朝(東漢)時期的汲縣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衛輝市人)。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他擔任過侍禦史,相當于現在的縣紀委書記;還擔任過成臬令(今荥陽縣西南),相當于現在的縣長;還擔任過汝南地區的都尉,相當于現在的副市長;還擔任過南陽太守,相當于現在的市長。

他在汝南地區擔任都尉(相當于副市長)時,負責民政和軍事。為了讓上蔡百姓“旱澇保收”,便帶領百姓興修水利,分别在城東的五裡、十裡、十五裡、二十裡、二十五裡處,開挖了五條河溝。這五條河溝(在五裡肖和楊崗河之間),就像是五條龍,是以“五龍”這個地名就是這樣來的。後人為了記住“杜詩”的功績,就把這五條河溝,自西向東,分别命名為:杜一溝、杜二溝、杜三溝、杜四溝、杜五溝。

目前,河南省有兩個“杜詩公園”:一個在衛輝市,一個在上蔡縣。

衛輝市是杜詩的第一故鄉,上蔡縣是杜詩的第二故鄉。衛輝市和上蔡縣都要紀念這個很有作為、很得民心的好官,是以都建了一個“杜詩公園”。

衛輝市的杜詩公園裡面,也有一個的杜詩湖,還有杜詩的塑像供人敬仰。

在古代,與上蔡有關的6個大官
在古代,與上蔡有關的6個大官

杜詩一生,四海為家、愛民如父、助民為樂、公正廉潔、生活儉樸。他因病去世的時候,家中貧困、沒有田宅,沒地方下葬。皇帝下令為他舉行“國葬”,并撥發一千匹“孝布”辦理喪事。像這樣貧窮的好官,怎不令人敬仰、怎不令人懷念、怎不令人贊歎、怎不令人傳頌?

【4】翟方進

上蔡縣黨店鎮大翟村,是翟方進的故裡。

在古代,與上蔡有關的6個大官

翟方進,在漢朝的西漢後期擔任過10年丞相,相當于連任兩屆國務院總理。他精“通”法理、清正廉“明”,被譽為"通明相"。那時候,華陂一下暴雨,湖水就泛濫成災,莊稼老是被淹,人也淹死不少。他也知道孔子的學生“漆雕開”是在“鴻隙湖”裡淹死的。為了除掉水害,翟方進下令填湖造田,把湖泊變成農田。為了排澇,他又下令在華陂一帶,開挖了“青龍溝”和“白馬溝”。

為了銘記翟方進這位"通明相"在華陂做出的曆史功績,是以通往華陂的這條大道,就被命名為“通明大道”。人們常說的“華陂路口”,就是“通明大道”與“蔡侯大道”交彙處的北側,也就是北關橋頭的北面。

以前,從華陂路口到蔡州大道,這段路叫“通明大道”。現在“通明大道”又往北延長了,穿過蔡州大道,一直通到“上蔡北站”,甚至通到華陂為止。

“通明大道”的兩旁(從南到北)有:中廣帝景小區、學府上院小區、建安小區、美華幼稚園、博文實驗國小、花千樹小區、建業公園裡小區、仁愛醫院、上蔡三中、上蔡職專、上蔡一高北校區、第19國小附屬幼稚園、蔡都府小區、紅太陽駕校、金馨陽光城小區、衆鑫溫泉、衆鑫飯店、上蔡新城小區、金星世紀廣場、黃淮建材城、上蔡中學、人防公園、老幹部活動中心新址、縣委黨校新址、人民醫院新址等。

【5】劉䶮

唐朝滅亡後,中國曆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南漢便是十國之一,統治地盤相當于今天的廣東、廣西、海南以及雲南、越南一部分。

南漢開國皇帝叫劉䶮(yǎn),“䶮”這個字是劉䶮新造的。意思是指飛龍在天、唯吾獨尊的意思。

在古代,與上蔡有關的6個大官

劉䶮出生于唐朝末期的上蔡東岸,後來他跟随做官的父親劉謙和哥哥劉隐,遷至嶺南地區。父親劉謙死後,哥哥劉隐繼承父職,逐漸統一嶺南。哥哥劉隐死後,劉䶮襲封南海王。劉䶮憑借父兄在嶺南的基業,于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号“大越”。次年十一月,劉䶮改國号漢,史稱南漢。971年,南漢被宋朝所滅。

【6】朱勝非

據說,“朱勝非”是700年前(南宋時期)的上蔡朱裡人,“朱裡”這個名字,就是來源于他。因為他姓“朱”,後人就把“朱勝非的故裡”,簡稱為“朱裡”。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宋朝(北宋和南宋)共有18位皇帝,統治中國319年。宋朝曆任的丞相有137位,“朱勝非”是第75任丞相。

在古代,與上蔡有關的6個大官

“朱勝非”擔任丞相時,當時的皇帝是趙構。趙構是宋朝的第10位皇帝,趙構的廟号叫“宋高宗”。

據史料記載,“朱勝非”7歲那年,父親就病逝了。他的外祖家屢屢逼他的母親楊氏改嫁。但楊氏“薰目斷發”,誓死不再嫁,這對幼小的“朱勝非”而言,是悲劇中的幸運,讓他在失去父愛後,不至于再失去母親的庇護。

“朱勝非”19歲科舉入仕後,無論在地方、中央任職,兢兢業業,勤于職守。在靖康之難、苗劉之變等危急關頭,無論是高居廟堂,還是為政一方,他都表現出勇于擔當、才智機敏、審時度勢、體恤民疾的風範和節操。他頗有涵養和雅量,不喜黨争,不喜奢華。由于他多次反對秦桧的所作所為,受到了排擠,不得不辭官歸家。他一共閑居在家8年,最終在故裡去世,享年63歲,谥号為“忠靖公”。

上蔡正在建設一條路,叫“宋相路”。宋相路是一條南北路,總長約2.7公裡:南至重陽大道,北至蔡侯大道。具體地說,也就是從思源中學南面的“陽光啟蒙幼兒教育中心”,往北通到“理想城”北面的“二裡農貿市場”。“宋相路”,就是為了紀念宋相“朱勝非”而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