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22日,貝當政府與德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在法國被擊敗之後,英國憑借英吉利海峽的有利地勢,從失敗的痛苦和緻命的威脅中産生出一種民族果敢精神。這種精神使普通老百姓都敢于蔑視不可一世的納粹戰争機器,決心同德國法西斯決一死戰。
前後兩任本土軍陸軍總司令艾恩賽德将軍和艾倫·布魯克将軍,指揮部隊在島山構築堅固的防線,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鋼筋混凝土掩體,還組建了直接打擊登陸敵軍的機動部隊。
1940年7月,羅斯福總統不顧許多人的激烈反對,給英國運來了約50萬支步槍、80000挺機槍、1.3億發子彈、900門75毫米的大炮、100萬發炮彈以及炸彈、烈性炸藥和無煙火藥。這些物資幾乎把美國軍火庫的家底搬空了。
丘吉爾立即訓示以“有計劃的軍事行動”組織分運,并立即發放給近100萬國民自衛軍。英國人現在有了武器彈藥,更感覺自己不可戰勝。
比弗布魯克在飛機生産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績,“噴火式”和“旋風式”戰鬥機從大撤退時的331架增加至620架,後備飛機從架增加至架。海軍也把大部分驅逐艦從執行護航任務中調回來對付德軍入侵。
為了避免“打另一場戰争的危險”,丘吉爾還不顧中國等國家抗日戰争的需要,宣布關閉緬甸通道3個月。這一姑息日本的行動,實際上為英國後來在東南亞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丘吉爾對可能遭入侵的地區進行了一系列視察,在肯特郡和蘇塞克斯郡觀看了軍事演習,在哈裡奇和多佛爾視察了防禦工事。他還到東北沿海一帶視察、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士氣。
丘吉爾還借助于廣播,利用其前任從未用過的方式直接向全國軍民發表演說,以堅強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激發大家的戰鬥勇氣。據估計,全國有64%以上的成年人收聽了他于7月14日發表的廣播講話并被感動。
德國人對英國的第一次猛烈襲擊是從1940年7月10日開始的,人們通常把這一天作為空戰開始的日子。
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于準備在英國登陸作戰”的第十六号令,即所謂的“海獅”計劃。指令準備工作應在8月中旬完成,其作戰目的是“清除英國本土作為對德作戰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時,全部予以占領”。
希特勒知道,要入侵英國,先決條件是德國空軍必須取得英倫三島的制空權。是以希特勒計劃用4個星期摧毀英國空軍,取得制空權,為德國登陸鋪平道路。然後,9月中旬到英倫三島作戰,9月底占領英國南部,10月初就能在倫敦舉行勝利大遊行了。
拟訂這樣的計劃并非毫無根據,因為當時的英國盡管在努力增産飛機上取得很大進展,但它的空軍力量仍不足以抗擊德國空軍的進犯。是以當“不列颠之戰”戰幕拉開時,英國處于極為不利的境地。
當倫敦和其他英國城市遭受德國的狂轟濫炸時,英國政府曾打算遷往中西部。然而,丘吉爾卻認為那樣做利少弊多,因為他目睹過法國政府遷出巴黎後造成的混亂。
著名的唐甯街10号首相官邸是一座并不堅固的老建築,雖然已在花園裡加建了一個防空壕,可是仍不夠安全。于是,首相辦公室搬到了斯多瑞門一座名叫安尼克斯樓的附屬建築物内,那座建築物有防空設施,内閣會議也可以在那裡召開。
丘吉爾一般是白天在唐甯街10号,晚上在安尼克斯樓,周末到契克斯首相郊區官邸。到了盈月之夜,他往往去稍微遠一些的牛津郡的一位保守黨議員羅納·屈瑞家中居住。
在德國人的進攻中,有3個互相重疊連接配接的階段。第一階段從年7月日至8月18日,對英國護航艦隊和南部港口進行轟炸,并引出英國空軍,試圖把它消耗光,進而取得制空權,這是渡海登陸的先決條件。是以,德國空軍在這一階段裡的空襲行動日益頻繁。
但英國皇家空軍隻出動了部分戰鬥機應戰。這樣雖然使港口和船隻受了一些損失,有4艘驅逐艦和18艘商船被擊沉,但是儲存了空軍實力,也使德軍付出了慘重代價。英國空軍喪失了148架飛機,而德國空軍有296架飛機被擊落,135架飛機被擊傷。
由于天氣惡劣,空戰在8月19日至23日停止了5天。
1940年8月24日開始的第二階段中,德國空軍首先打算摧毀英國空軍的地面通訊指揮中心——扇形站。
從8月24日至9月6日期間,德國空軍平均每天出動1000多架飛機,使英國南部的5個前沿機場遭到嚴重破壞,7個扇形站中的6個幾乎被徹底摧毀;440架飛機被擊落或受傷;103名飛行員遇難,128名飛行員受重傷,占當時全部飛行員的四分之一。
丘吉爾為此“感到十分焦慮”。
就在英國空軍遭受嚴重損失難以支撐局面的關鍵時刻,戈林犯了第二個也是更嚴重的戰術錯誤,9月7日,德國空軍轉而大規模夜襲倫敦。這是世界曆史上第一次大空戰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英國空軍得以緩過氣來,這次戰術改變給希特勒和戈林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1940年9月7日這天,德國空軍投入了625架轟炸機和648架戰鬥機,對倫敦進行了大規模的輪番轟炸。
德國飛機向瓦爾維治兵工廠、瓦斯廠、發電廠、倉庫以及泰晤士河上幾公裡長的碼頭扔了大量炸彈,倫敦頓時成了一片火海。第二天,又像這樣轟炸了一整夜。據估計,僅這兩天夜裡,倫敦約有842人死亡和2347人受傷,城市遭到巨大的破壞。但在空戰中德軍也損失了不少飛機。9月11日,丘吉爾向全國軍民發表了廣播講話,他指出: 無可懷疑的是,希特勒先生正在很快地消耗他的戰鬥機隊,如果他再這樣繼續幾個星期,就會把他這部分重要的空軍力量消耗殆盡,完全毀滅。這對我們就大為有利了。
丘吉爾還提醒道: 德國人正以他們一貫具有的周密性和條理性進行準備,要向我們這個島嶼發動大規模入侵。如果真的試圖入侵的話,看來不會拖延很久。 是以,我們必須把下星期或下星期前後看作我國曆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它可以和當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逼近英吉利海峽,德雷克快要打完一場木球的時候相比,也和納爾遜在布洛涅為我們抵擋拿破侖大軍的時候不相上下。所有這些,我們在曆史上是讀過了。 但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就它的規模和對全人類的生活和未來以及對世界文明的影響來說,都遠遠不是過去那些勇敢的日子所能比拟的。
9月15日,德國空軍集中了最大力量對倫敦進行空襲。兩百多架轟炸機和三倍于此的戰鬥機群飛向倫敦。英國空軍也全力以赴地迎擊,雙方展開了激烈交鋒。
丘吉爾當天在設在阿克斯布裡奇的皇家空軍第十一戰鬥機司令部裡,親眼目睹了空戰情況,英國飛行員的英勇頑強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當晚,他的私人秘書約翰·馬丁報告說,這天“一共擊落了183架敵機,而損失還不到40架”。
丘吉爾在後來寫道: 最突出的是,我們的戰鬥機駕駛員們始終保持着不屈不撓的最大的毅力和勇氣。不列颠得救了。 是以我在下院這樣說:“在人類戰争的領域裡,從來沒有過這麼少的人對這麼多的人作過這麼大的貢獻。”
丘吉爾的這句話後來曾反複播出,廣為流傳。
從8月24日起,倫敦在連續85個夜晚中有82個夜晚遭到空襲。從9月7日至11月3日,平均每天晚上有200架德國飛機轟炸倫敦,對倫敦的轟炸不間斷地持續了57天。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經受住了最嚴峻的考驗。
作為報複,英國空軍也轟炸了柏林。由于距離較遠,轟炸柏林的規模較小,德國人的傷亡和損失都不算重,但對德軍士氣和老百姓心理的影響則是至為巨大的。
在倫敦遭受轟炸期間,丘吉爾幾乎每星期都要抽時間到被炸現場視察,親眼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每當看到飽受摧殘的普通英國群眾仍表現出抗戰決心,丘吉爾總是深受感動。
9月初,他視察了倫敦港船塢的一個被炸現場,群衆對他表示了發自内心的熱情歡迎。陪同他視察的戰時内閣秘書處軍事負責人伊斯梅将軍後來寫道: 他們哭喊道:“好心的老溫斯頓,我們想,你是會來看我們的。我們能夠經受得住,給他們狠狠地回擊。”丘吉爾失聲痛哭。當我使勁讓他穿過人群時,我聽到一位老年婦女說,“你看,他真關心我們,他哭了。”他鎮定了一下情緒,以極快的速度穿過碼頭走了。
丘吉爾也對此回憶說: 在瓦礫堆中這時已經插起了許多小小的英國旗,使人百感交集。當居民認出了我的汽車時,他們從四面八方跑來,很快就聚集了一千多人。這些人的情緒都很高昂。 他們圍在我們的周圍,一面歡呼,一面用各種形式表示對我的熱愛,想摸摸我的衣服。人們可能認為我給他們帶來了某些改善他們生活命運的美好的實際利益。 我實在忍受不住,我流下了眼淚。當時同我在一起的伊斯梅記述道,他聽見一位老太太說,“你們看,他真的關心我們,他在哭呢!”我這不是悲哀的眼淚,而是贊歎和欽佩的眼淚。
為了減輕空襲造成的危害,丘吉爾訓示建立了他所說的“傑姆烏鴉”緊急警報制度,為了救助房屋财産和在轟炸中嚴重受損的人,他抓緊制訂了戰争保險方案。他還通過林德曼教授組織科學家運用科學技術破壞德軍的空中攻勢,使來襲的敵機誤入歧途。
11月間,空戰進入第三階段。德國人又一次改變了他們空襲的主要目标,試圖摧毀英國工業生産中心。這一行動是從14日轟炸考文垂開始的,但持續的時間不那麼長,也沒能實作德國人的目的。
在1940年間,英國飛機的産量不僅沒有下降,還以其9224架對8070架的比數,超過了德國人。由于英國人民在丘吉爾為首的政府上司下,精誠團結,萬衆一心,英勇頑強,決死抗戰,使希特勒入侵英倫三島的計劃徹底破産了。
1940年9月19日,希特勒決定無限期地延緩空襲計劃;10月12日正式宣布把入侵推遲到第二年春天。1941年7月,希特勒再次把入侵推遲到1942年春天。到了1942年2月13日,在雷德爾海軍上将的勸告下,希特勒終于同意将空襲計劃完全擱下來。
舉世矚目的不列颠之戰以英國人民的徹底勝利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