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揚
“村裡變化這麼大,俺過去做夢都想不到。”“咱能有這樣的生活,得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郭書記。”12月17日上午,在湯陰縣任固鎮蔡故城村,幾位村民在村裡的文化活動廣場上曬暖聊天時這樣說。
村民口中的“郭書記”名叫郭楠,是市委農工辦新型農村社群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去年11月,35歲的郭楠被市委組織部派駐蔡故城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入村以來,他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進行精準幫扶……用實實在在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贊譽。
蔡故城村位于湯陰縣東北部,地處湯陰縣、安陽縣、内黃縣三縣交界處。全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459戶2431人,耕地面積1860畝。
“蔡故城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戶106人,目前24戶105人已成功脫貧,兜底脫貧1戶1人。”蔡故城村黨支部書記蔡水柱深有感觸地說,“村裡脫貧攻堅工作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郭書記功不可沒。”
駐村伊始,郭楠開展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走訪農戶,摸排調研。為了盡快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夜以繼日連軸奮戰,白天入戶摸底,晚上彙總材料,僅用了10天時間就把全村貧困戶的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
“全村25戶貧困戶中,因病緻貧18戶、因災緻貧3戶、因殘緻貧2戶、因學緻貧2戶。”談起蔡故城村的扶貧工作,郭楠說,“抓好脫貧攻堅,最重要的就是要因地制宜,發展村集體經濟,變‘輸血’為‘造血’,激發内生動力。”
為此,蔡故城村引進了10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并實作并網發電。2017年,村集體經濟實作“零突破”,全年收益7.2萬餘元。今年,郭楠積極争取上級資産收益項目資金51.82萬元,為村裡添置大型農用機器3台用于租賃,年收益3.6萬元;争取上級經費30萬元,在村北頭建倉房一座,面積200平方米,項目建成後以資産租賃方式出租,預計年收益1.5萬元。該村采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經村集體研究決定,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發電收益每年每戶補貼1000元,農機租賃收益每年每戶補貼432元。
“郭書記隔三差五就到俺家裡看看,幫忙解決難題,把俺當親人。”今年53歲的“五保戶”蔡合順感慨道,“他知道俺有理發的手藝,專門置辦了工具讓俺開了理發店,現在生意還不錯,加上村裡的各項補貼,一年收入七八千元不成問題。”
蔡合順隻是蔡故城村開展精準幫扶的一個縮影。該村對照脫貧标準,因戶因人施策,有力促進了貧困戶脫貧緻富。
與此同時,郭楠積極争取資金,為村裡新修道路350米,硬化人行道613平方米,種植綠化樹木350棵,修建樹圍130個,美化牆體700平方米,添置道旗40面,安裝便民座椅12個。此外,他還為村裡争取公立幼稚園項目1個,争取學前教育維修資金35萬元,争取兒童之家項目1個。
水泥道路筆直寬闊,農家居所氣派别緻,沿街外牆粉刷一新,文化廣場設施齊全,父老鄉親安居樂業……如今,蔡故城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蔡故城村面貌煥然一新、讓村民脫貧緻富是我的職責。我将牢記使命,用愛心傳遞真情,全力服務廣大村民。”采訪中,郭楠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