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曲劇《光明行》:以京腔京韻回望北平之和平解放

作者:MtimeTime.com
北京曲劇《光明行》:以京腔京韻回望北平之和平解放

北京曲劇《光明行》 北京市曲劇團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 高凱)以北京唯一的地方戲、北京曲劇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法,展現何思源先生堅定的革命意志,北京曲劇《光明行》即将在天橋藝術中心與觀衆見面,用京腔京韻重溫北平和平解放的光輝曆史。

北京曲劇是北京這座千年古城孕育而生的唯一的地方劇種,至今已有近70年的曆史。它的音樂唱腔是以單弦曲牌為基礎的音樂素材發展創作而成,道白以國語為基礎,突出北京語言特色,具有濃郁的京腔京味兒,表演樸實、韻律獨特、貼近生活,尤以演繹清代和近、現代北京題材故事見長。

北京曲劇《光明行》:以京腔京韻回望北平之和平解放

北京曲劇《光明行》是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市曲劇團創排的一出新編戲,于去年歲末首演,即受到廣泛好評。該劇的故事曆史背景是在1948年末至1949年初的北平,着重描寫和刻畫了何思源先生在中國共産黨優秀地下黨員的幫助支援下,在這關鍵時刻,為最終北平和平解放打開了一扇重要大門的曆史事件。《光明行》是劉天華先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作的一首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二胡獨奏曲,用它命名該劇,以此來紀念和歌頌為了民族解放事業而奮鬥的英雄們。

以往北京曲劇劇目多以表現北京市井百姓生活故事為主,或者是清代宮廷戲,而描寫重大革命曆史事件的作品并不多見。《光明行》恰恰展現出了一幅現代精英群像,除了何思源、何魯麗父女,還有王漢斌、崔月犁、傅冬菊等優秀地下黨員;張自忠、劉厚同等愛國将領和進步人士;徐悲鴻、康同璧等文化名流和社會活動家,劇中沒有虛構人物。是以這出戲對北京曲劇的劇目題材的突破和拓展有着重要意義,角色塑造上需要貼近人物形象,才能顯得真實可信。表演上突出現實主義風格,創作上發揮寫實寫意兼備的優勢,豐富傳統曲牌,用濃郁的京腔京味兒來演繹北京往事。

據悉,該劇将于7月20日、21日兩晚,作為西城區黨史文化精品課“藝術黨課”專場演出之一在天橋藝術中心與觀衆見面。(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