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幹嘛播客第2733篇原創,共2770字,閱讀需要7分鐘
有些人踏踏實實做人做事,花自己辛苦錢買的煙請别人抽,卻被對方嫌棄煙不夠好。這還不算,還要叫過他的下屬數落:怎麼能讓你們老大抽這種破煙!以後得努力讓老大抽上好煙!
言外之意就是,覺得這人混得不怎麼樣,做下屬的也沒有進貢好煙給老大抽,管理的也不行。但反觀說這番話的人,言如其人,人品不行。是以要走自己的路,堅持自己的原則,别被爛圈子帶歪了。
01
最近溫州“海事窩案”細節曝光,嫌疑人有一天花40塊錢買了包中華煙,請其他人抽。其他人很看不上這煙,還把他的下屬叫過來,說了上面那些話。嫌疑人的心态,一下子就崩了,覺得自己這麼多年白混了。
其實從博叔的角度看,一是圈子,二是内心。混職場,不要聽别人說什麼,特别是别人可憐你的話更是如此,說話的人是在挖坑讓你跳。
你不知道人家的好煙是自己買的,還是真像對方說的是别人孝敬的。可能就是為了把你引入歧途,而故意設的局。這個窩案的根源,是機關整體風氣不好,從業人員互相攀比,最後導緻一起入獄。
電影《1921》裡,陳公博講究享受,被物欲所控制,最後成了大漢奸。最近的新聞裡,有個财政局的從業人員大放厥詞被全網瘋傳,内容大意是:這年頭,男性都嫖娼,嫖娼對男性是加分項。是以不要跟這種爛人一起混,很容易被他的圈子帶歪。
博叔在《識人知面》裡曾說過:看好你的老公,要知道他在和什麼人交往。一旦有一個人鬼混,就很可能把圈子裡的人也帶壞。相反,人性好的人也會影響身邊的人。
人要内心強大,需要學會判斷,不是所有事都得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反腐的時候,有個機關也是發生窩案。但就有一個從業人員獨善其身,沒有絲毫污點。事後有人問他,如何能全身而退?
他說:很簡單,下班之後該做什麼做什麼,别跟他們一起混。對方問:那如果是以被排擠怎麼辦?他說:被排擠就被排擠,但是如果知道那是一條不歸路,還要一條路走到黑,想要謀個一官半職,那不就是自己找死麼?
是以,不要向爛掉的利益集團尋求利益,因為那些利益都是挖好的坑,誰想分一杯羹都要納投名狀。就像黑社會電影中,想要加入社團的人必須留些罪證把柄在組織手裡,比如當面殺個人。
02
當人追求世俗的成功時,必須首先搞清一點:你所追求的成功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很多人把短跑當成長跑,以為自己能夠一直以這個速度跑下去,但其實都是透支。用王石經營企業的話來說,一個人做慣了利潤率200%的生意,就不願意去做利潤率20%的生意。長線發展,保持在20%的增長率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了。
正如沃倫巴菲特提出的複利價值投資,事業始終以滾雪球的方式不斷增值,隻能通過長期的持續投資。不要用線性思維單次元去思考問題,要依靠的是強大的内心和正确的價值觀。不要總想撈好處,世間的好處往往是别人吃光抹淨,把黑鍋留給别人。
是以不能隻聽别人說什麼,要保持内心的平靜。有些人見高拜、逢低踩,總覺得人是分高低的。越是如此,越隻能得到短期的利益和輝煌。如果想長期與成功者交往,往往需要你越是窮的時候,越顯示出強大的力量。很多事要發聲,不能畏首畏尾。
做人做事不要隻看位子,要看趨勢,再加上一條:得認命。有的大老闆心态不平衡,問博叔:我這麼大的老闆,還得向小辦事員低頭,心裡不舒服。博叔回答說:面子裡子往往隻能占一頭。你掙到了錢,有了裡子,那該低頭時就低頭,别那麼在乎面子。
小辦事員沒得到那麼大的利,你得讓人家心裡舒服,得到面子,是以他為了面子,可能拿捏你一下,也可以了解。怕的是你面子裡子都想要,非不給人家這個面子,那人家就可能給你點顔色看看了,嚴重的還會招惹無妄之災,沒有必要。
很多時候,士農工商作為不同行業,需要國家動用手段來互相平衡。士農工三個行業往往比商賺得少,利潤低。這時就不能再讓商人得了裡子又得面子,否則士農工三個行業的人都會不幹了,轉而去從事商業。
這就是中國千百年來“重農抑商”的邏輯起點,更何況像演員這種職業,收入高招人恨,是以從行政上就要對其嚴管。如果在當今社會,商人既有面子又有裡子,那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商業巨賈暗中操縱國家政治經濟走勢,又有何異呢?是以國内的商人,各種努力做慈善,去換取社會地位。
03
回到篇首的問題,如果真遇到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博叔以為,一是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對方抽着好煙吹着牛,咱也沒必要非得去争着做那個主角,做好配角就得了。人不要想着當主角,讓對方當主角或看不起自己也沒什麼,關鍵的戰場還在工作上。你要在會議上能做到說一不二,那才是真正的勝利。
但是有人可能說,抽煙比他們抽得差,我心裡難受過不去。博叔覺得,做革命工作,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不是說你非得背的一身貸款,去買好車好房,才能去上司别人。覺得在經濟上無法壓制對方,就無法上司對方的想法,歸根結底是自己的信心不足,陣腳不穩。
二是,丢掉對面子看得過重的想法。對方貶損你,可能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惡心你。說話聽音,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聽聽過了就算了。私下裡想想哪天在别的事情上找回來,這叫聰明人。可能對方是家境富裕,也可能确實是貪腐分子,都不重要。
是以人得認命。做商人,有了裡子,就别要面子。相反,有了面子,就不要再貪心想要裡子。父親清貧一輩子,兒子做了貪官,其實就是内心不穩地反映。人年輕的時候,花過大錢、喝過大酒,到中年反而不容易出問題。
因為經曆過,知道錢是王八蛋,也就那麼回事。要知道對方是因為什麼是以給你面子,是以就能坦然地接受一個邏輯:人走茶涼。其實跟你沒關系,跟你兜裡的錢、手裡的權有關。
物欲往往是,享受過的不以為然,沒享受過的才會孜孜以求。舉個買包的例子,可能買一個兩個還挺有滿足感,買三個五個就覺得沒那麼開心了,還得找地方放,那就得換房子了。這就是經濟學所說的邊際效益遞減。
要是跟一群玩遊艇的人一起混,就會看不上自己開的車;然而這是沒遇上玩飛機的,一年的油錢就夠買一條遊艇的,物欲是沒有窮盡的。是以人還是要踏實做事,再大的人物不過一日三餐,一次隻能躺在一張床上。
如果去過故宮,會發現皇帝的房間并不大,因為古人講究聚氣,房間大了不利于聚氣。沒吃過、沒看過,内心空虛,就會産生貪欲。
這種享樂之風是會上行下效的。一個機關裡,上司喜歡什麼,往往下面的人會效仿。一個家庭裡,父母奢靡,孩子沒有不浪費的。比如反腐中打掉的某書記,自己顯得很簡樸,但是前妻和女兒大肆揮霍,最後把該書記牽連出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是以要内心強大,管好自己,不要别人挖坑,自己就犯傻跳進去了。
下半集講講如何分辨對方是真話假話,如何分辨自己做的到底是對是錯。
寫在最後:活成面子和活成裡子在選擇,也在機緣。網絡上流傳一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都要。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想要得着實利,就得知進退,如果一味強調名利雙收,赢家通吃,往往最後會落得個群起而攻之的下場。
---胡不歸
本篇文章節選自 幹嘛播客-《謀略的遊戲》專欄
作者:文博
編輯:胡不歸
稽核: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