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首個蘑菇中毒風險地圖出爐!長沙縣等9地被列為高風險區,原因出在嘴上

全國首個蘑菇中毒風險地圖出爐!長沙縣等9地被列為高風險區,原因出在嘴上

為有效預防毒蘑菇中毒,5月17日,湖南釋出《湖南省野生蘑菇中毒風險分級綜合防控工作指南(2021版)》(下文簡稱“《指南》”),系全國首創。

綜合2016-2020年各縣市區的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發病人數、死亡人數、發生場所類型,長沙縣、湘潭縣、祁東縣、祁陽市、零陵區、道縣、新甯縣、鳳凰縣、新晃侗族自治縣等9個縣(市、區)被列為野生蘑菇中毒高風險區。

按風險級别,《指南》針對性地提出綜合防控措施,指導各地有效預防,努力把蘑菇中毒風險降到最低,減少中毒發生,降低病死率。據悉,省食安辦、省衛健委、省疾控中心每年将根據中毒事件起數或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中毒場所等因素,及時動态調整風險等級。

01、為何長株潭、永州蘑菇中毒事件最多?

坐在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真菌研究室主任陳作紅教授位于二裡半的辦公室内,一股子烘幹蘑菇的味道。一雙溯溪鞋擺放在視窗下,打包好的烘幹機将被送往桑植縣八大公山進行蘑菇标本的烘幹制作。

剛從雲南回來的陳作紅,即将馬不停蹄地奔赴張家界,去那裡做真菌類的本地資源調查。陳作紅說自己研究真菌26年了,碩士時主要研究方向是食用菌,自從多年前接觸長沙縣一宗毒蘑菇食用死亡案例之後,就把眼光放在了毒蘑菇身上。

陳作紅說6月到9月是最忙的時候,一天要處理十多宗毒蘑菇中毒事件。

在湖南,之是以有這麼多劇毒鵝膏菌中毒事件,是因為這類蘑菇生長分布廣泛。他們喜歡長在針闊混交林下,與樹木共生,并不一定長在深山老林,甚至一些學校、政府門前的雪松景觀林下都能找到這些蘑菇。陳作紅說,他曾經接到一個位于上海市的毒蘑菇緻死案例,某大學的綠化坪内長有蘑菇,被人采摘誤食竟緻人死亡,可見這些鵝膏菌離我們并不遠。

讓人不解的是,2013年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起食源性疾病調查以來,從2013年到2015年提供的中毒事件發生區域來看,竟然是長株潭地區與邵陽、永州等相對發達地區蘑菇中毒事件最多。

我曾提出疑問,是不是兩個地區的人口密度比較大?為何深處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地區不是重點地區呢?

“你可能不相信,長株潭跟邵陽、永州地區的老百姓什麼菌子都敢吃”,陳作紅苦笑,中毒事件頻發的地區跟這個地方的飲食習慣有關。

湘西地區雖然森林覆寫率高,蘑菇的種類多,但是當地老百姓隻吃枞菌(也稱寒菌),别的蘑菇不吃。但是到了長株潭,尤其是甯鄉地區的老年人,他們喜歡吃蘑菇,而且十分信任自己幾十年來的經驗判斷。往往中毒的都是60歲左右的老人,太盲目自信了,陳作紅吐槽道。

一些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的相似度,有時候研究真菌的專家都可能混淆。

例如隐花青鵝膏可以食用,灰花紋鵝膏劇毒,但兩者長得非常相像。黑木耳是最常見的食用菌,可是有毒的葉狀耳盤菌跟黑木耳長得十分相像,普通人是分辨不出來的。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還有一種叫條蓋盔孢傘的毒蘑菇,喜歡長在鋸末裡,一些木材加工廠堆放的鋸末中常常長出這種蘑菇,如果碰到喜歡吃蘑菇的勞工,很可能就随手采了吃,一吃就中毒。

有關毒蘑菇的認識有很多誤區,它們的身影離我們并不遙遠。一些看似不可思議的中毒事件,都是當事人麻痹大意,或者存僥幸心理造成的。

“我們的毒蘑菇宣傳還沒到位”,陳作紅感歎道。一些地方的飲食習慣根深蒂固,有些陳舊的想法如利用大蒜一起煮看顔色變化的判斷是毫無作用的。對于愛吃蘑菇的人群而言,陳作紅建議他們不要吃自己不認識的蘑菇。一旦發現中毒,應盡快轉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美食目前,要抵住誘惑,何況是一棵足以緻命的毒蘑菇呢?

了解更多可看潇湘晨報曾經報道《轉發收藏!20多年來曾導緻400多人中毒、100多人死亡,湖南蘑菇頭号殺手長這樣》

02、常見的毒蘑菇有哪些?

毒蘑菇毒性非常強,發病急,死亡率高。在長沙市,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症狀類型可分為5大類,即:(1)急性肝損害型、(2)急性腎衰竭型、(3)胃腸炎型、(4)神經精神型、(5)橫紋肌溶解型。常見的毒蘑菇有以下這些,大家擦亮眼睛一起來認識下它們吧!

1、裂皮鵝膏和灰花紋鵝膏

全國首個蘑菇中毒風險地圖出爐!長沙縣等9地被列為高風險區,原因出在嘴上
全國首個蘑菇中毒風險地圖出爐!長沙縣等9地被列為高風險區,原因出在嘴上

因一黑一白被稱為“蘑界”的“黑白雙煞”。

2、歐氏鵝膏

全國首個蘑菇中毒風險地圖出爐!長沙縣等9地被列為高風險區,原因出在嘴上

是專門攻擊腎髒的劇毒殺手

3、大青褶傘

全國首個蘑菇中毒風險地圖出爐!長沙縣等9地被列為高風險區,原因出在嘴上

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見的毒蘑菇,可引起嚴重的胃腸道症狀。

4、日本紅菇

全國首個蘑菇中毒風險地圖出爐!長沙縣等9地被列為高風險區,原因出在嘴上

可以導緻嚴重的胃腸炎型中毒。

5、毒蠅鵝膏

全國首個蘑菇中毒風險地圖出爐!長沙縣等9地被列為高風險區,原因出在嘴上

嚴重中毒甚至可以導緻死亡。

6、亞稀褶紅菇

全國首個蘑菇中毒風險地圖出爐!長沙縣等9地被列為高風險區,原因出在嘴上

近年來,亞稀褶紅菇在我國造成幾十人死亡,病死率甚至超過50%。

03、毒蘑菇認識五大誤區

誤區一:顔色鮮豔的蘑菇有毒,顔色普通的蘑菇沒毒。事實上一些劇毒蘑菇,如灰花紋鵝膏、亞稀褶紅菇都是灰色的,緻命鵝膏、裂皮鵝膏都是純白色的。

誤區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銀器、瓷片等一起煮,顔色變黑有毒,沒變顔色就無毒。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我國的一些劇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顔色并不變黑。

誤區三:生蟲、生蛆的蘑菇沒毒。很多昆蟲、動物對毒素的吸收與人是不一樣的。劇毒的鵝膏菌成熟爛掉後很容易生蟲、生蛆。甚至劇毒的鵝膏菌經口服喂養小白鼠,小鼠都不會死。

誤區四: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受傷變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屬例如牛肝菌科、紅菇科的一個特征;實際上,牛肝菌科和紅菇科的很多種類是可以食用的。是以,不能憑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來判斷蘑菇是否有毒。

誤區五:長在潮濕處或家畜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蘑菇的有毒無毒與生長環境沒有關系,因為有毒蘑菇與其他蘑菇生長的環境是一樣的。

來源:潇湘晨報綜合

記者 李姝、錢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