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口味!這種“蟲”,你敢吃嗎?丨市井老饕

重口味!這種“蟲”,你敢吃嗎?丨市井老饕

市井老饕,不隻是一根好舌頭,還是一種生活态度。

■文|市井财經專欄作家 葉克飛

前些年與外地朋友吃飯,點了一味蒸沙蟲,朋友一見就說“這不是廈門土筍凍裡那條土筍嗎”,我連忙“辟謠”,說這絕對是“兩條不同的蟲”。

在廣西、廣東和海南等沿海地區常見的沙蟲,通體白色,像一根腸子,一般十餘厘米,無毛,身上因為肌肉的交錯排列而呈方格狀。它的學名也因這方格而來,名為方格星蟲。廈門一帶的“土筍”像極了沙蟲,但身體有雜色,體型相對較小較短,因為富含膠原,是以熬煮後冷卻會結凍,即成土筍凍,它的學名是革囊星蟲。

重口味!這種“蟲”,你敢吃嗎?丨市井老饕

沙蟲是許多内陸朋友望而生畏的“暗黑食材”,不過味道鮮美。“日啖沙蟲三百根”固然是一種美好想象,畢竟如此高蛋白的食物,吃上三百根要出大問題,但一次吃上三十根的,還是大有人在。

翻沙蟲

沙蟲對環境十分挑剔,最怕污染。近年來沙蟲減産嚴重,就與污染有關。在人工養殖方面,它倒是大有突破,但對于食客而言,養殖怎比野生?它多生長于沿海灘塗的沙泥中,漲潮時會鑽出,退潮時會回洞,橫卧沙中。其“沙蟲”之名,一是源于這生存環境,二是因為舊時的人們認為它以沙為食。沙蟲體内确實有帶着沙粒的腸子,烹饪前若不将之清理幹淨,就無法食用,但要說它以沙為食卻不确切,它實則是以沙粒中的矽藻為食,沙粒本已極小,矽藻更是無法用肉眼看到,舊時沒有顯微鏡等手段,人們當然無從辨識。

重口味!這種“蟲”,你敢吃嗎?丨市井老饕

沙蟲身體構造簡單,如同一根管子,各部位均可食用。是以烹饪前的步驟僅有一個,就是将體内沙粒洗淨,即俗稱的“翻沙蟲”。但這僅有的一步難度頗大,決不能動刀,因為若将蟲體剖開,沙粒反而會進入肉内,更難洗幹淨。一般來說,“翻沙蟲”的工具是竹簽,将竹簽從沙蟲頭部穿入,尾部貫出,再順着竹簽将沙蟲腔内翻轉,除去腸子,然後再入水洗淨,整個過程都不會破壞沙蟲外觀。

天然味精

據說沙蟲營養價值極高,富含蛋白質,多肽成分,含十七種氨基酸及十二種微量元素,可抗氧化、抗菌、抗輻射、抗病毒、抗疲勞……不過對于吃貨而言,這些都不如“鮮嫩”二字重要。沙蟲号稱“天然味精”,無須其他調味品,已極有滋味,對于熱衷食物原味的真正食家而言,這可謂寶貴特質。

國内最好的沙蟲出自廣西北海,此外,如廣東湛江、海南海口等地的沙蟲也極出名。至于菜式,因沙蟲鮮嫩,蒸煮煎炸灼炒以及煲湯煮粥均可。自是洋洋大觀。

我最喜歡的是極簡做法——白灼沙蟲。其實飲食一道,最考究功夫的往往是簡單的蒸煮二字,越是簡單,越見廚師功夫和食材品質,亦契合“食材原味才是至味”的食經。在很多菜系已淪為“地溝油菜系”、食材品質已難保證的今天,能夠考驗食材新鮮程度的蒸煮做法也相對健康。

重口味!這種“蟲”,你敢吃嗎?丨市井老饕

白灼沙蟲完全凸顯了沙蟲的鮮嫩原味,其鮮香可用土鱿類比,但滋味遠勝土鱿,至于爽脆口感則似鵝腸,又遠勝鵝腸。說起鵝腸,倒是想起個趣事,有回吃焖鵝,廚師以沙蟲幹為輔料,揭鍋時讓人驚喜,沙蟲幹吸收醬汁,鵝肉也吸收了沙蟲幹的香氣。有朋友大吃沙蟲幹,最後說了句“這隻鵝的鵝腸怎麼這麼好吃?”引來一桌笑聲。

沙蟲吃法

如果你實在喜歡調料多于白灼,那麼以蒜蓉蒸沙蟲也是常見做法,以粉絲擺碟後,将沙蟲鋪于其上,灑上蒜蓉、姜末、鹽和油,入鍋蒸熟即可。蒜蓉有提味之效,粉絲亦沾染沙蟲清香,不可棄之。

這兩種吃法,裝碟時均是成排而上,一根根沙蟲整整齊齊躺在盤中,讓我恨不得這樣一排排吃下去。

還有一種吃法并不常見,但可最大程度突出沙蟲的爽脆,即類似刺身的冰凍沙蟲。做法其實也很簡單,“翻沙蟲”後将之放入沸水中,以大火汆之,然後過涼水,其後再浸入冷上湯,在冰箱内冷藏三十分鐘,上碟時置于碎冰之上,蘸芥末與醬油食用即可。

重口味!這種“蟲”,你敢吃嗎?丨市井老饕

這種吃法還有個變種,我曾在外地吃過一回,菜單上将之稱為“醋泡沙蟲”。差別主要在調料,從芥末醬油變為陳醋,醋中還有姜絲、辣椒末、芥末和蒜蓉等,吃的時候也改蘸為泡,浸泡後的沙蟲會有明顯收縮,此時入口更為爽脆。

不太喜歡煎炸食物的我,倒是對油炸沙蟲和椒鹽沙蟲頗有好感,想必是因為它兼具香氣和爽脆口感的緣故。爆炒也是常見做法,以西芹或芽菜來炒,滋味都甚美。海南有三色沙蟲,也是爆炒而成,可算名菜。所謂“三色”,除沙蟲的白色外,還有青椒和紅椒,很是好看。

重口味!這種“蟲”,你敢吃嗎?丨市井老饕

沙蟲湯

海南還有一種沙蟲菜式也使我念念不忘,叫做邊爐沙蟲。所謂“打邊爐”,在兩廣及海南地區即火鍋之意,邊爐沙蟲的做法同樣極簡,煮一鍋清水,先放點排骨和文蛤吊味,水開後放入沙蟲,一兩分鐘後即可食,不需其他任何調料。文蛤滋味本已鮮美,與沙蟲更是絕配,那煲本為清水的湯,也鮮美甘甜,妙不可言。

相比之下,更為主流的沙蟲湯反倒顯得失色。它以沙蟲、鱿魚幹、粉絲和黃花菜等煲成,秘訣是沙蟲血和胡椒粉。這兩大秘訣确實惹味,但要說原汁原味,絕對比不上邊爐沙蟲。

新鮮沙蟲還可用來煲粥或煲湯。沙蟲粥可算是粥中上品,沙蟲入粥前要先以油微爆,一鍋白粥中哪怕僅僅加上幾條沙蟲,也能立時變得鮮美。其他輔料亦可随心所欲,紅豆沙蟲粥勝在清甜,瑤柱沙蟲粥則勝在鮮味。至于煲湯,排骨、雞肉和魚頭等均可與之同煲。

相比新鮮沙蟲,沙蟲幹則另具風味。它爽脆不及新鮮沙蟲,但香氣更為濃郁沉厚。沙蟲幹入菜前最好剪成段狀或條狀,然後火炒(無須放油),這樣可以将自身香味炒出來。再将沙蟲幹放進清水中浸泡,之後即可入菜。此物用來煲湯最佳,湯料可蘸醬油食用。還可做沙蟲幹浸雞,先以沙蟲幹、雞骨煲湯,然後棄雞骨放雞肉,煮熟後可食。若是愛酒之人,香煎沙蟲幹可算是極好的下酒菜。

重口味!這種“蟲”,你敢吃嗎?丨市井老饕

值得一提的是,浸泡沙蟲幹的清水不能丢棄,以沙蟲幹煮湯或煲粥時,将這些清水倒入,有奇香。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