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在60年代,蘇聯上司人吹噓能夠制造一隻可以跳起來跨越橋梁的船。他的不明覺厲的語言使西方國家十分困惑。

他的說法其實是制造一種世界前所未見的運輸工具,一種無需接觸水面而且跟飛機一樣快的船。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幾十年來,蘇聯秘密開發了各種獨特的技術,但是這些龐大又超凡脫俗的飛機,随着蘇聯的倒台消失了……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水翼船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快的船,船底裝上類似翼的東西,在當時是革命性設計。

水翼把船底和水面拉開,以減少阻力提升速度,但是這種設計也未能使速度超過每小時 110 公裡,因為一種稱為“空穴現象(cavitation)”的現象擾亂了水翼産生的升力。當時的工程師無法解決這種問題。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但是蘇聯的一位先驅水翼設計者,羅斯季斯拉夫·阿列克謝耶夫,有一個激進的想法——

不如直接把水翼裝在水面之外。

這意味着從流體動力學轉向空氣動力學,把速度提升至史無前例,速度快得可以直接把船隻從水面中升起,但又不用像飛機一樣飛得那麼高,隻需在水面少許高度上飛行。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工程師們早就注意到降落或飛行時越接近地面,飛機升力越會增加,就像不讓飛機降落一樣。

這種現象是地面效應(wing-in-ground effect, wig)。

阿列克謝耶夫計劃用這種現象實作他的新構思,他制作了小模型來證明他的理論,但是他需要獲得更多的資金來發展這個概念。是以在60年代,他向蘇聯證明這種概念可以用在軍事發展上。

這架飛船混合體被稱為“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 ,速度像飛機一樣快,而且低飛高度可以避開雷達,無需跟水面接觸,聲納探測器也探測不到,同時還能夠避開水雷。

憑着這些獨特之處,地效飛行器可以進入正常船隻無法進入的淺海岸線和海灘,而且成本非常合理。

這種飛機-船隻的混合體,立即獲得蘇聯軍方高度關注,當中包括蘇聯上司人赫魯曉夫——他總是容易受這種''大''而新奇的技術影響,尤其是美國還沒有這種技術。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軍費資金源源不絕之下,阿列克謝耶夫的團隊開始把構思"擴大"。

在短短五年内,他們從重量不超過幾噸的小型原型機,發展到了265噸。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這的确是個裡海怪物,代号為——km(Корабль-макет ,意為「船-原型」。

這架看起來像科幻片才出現的東西,km 同時承載着600噸的載重,速度也可以超過每小時500公裡。1966年研發完成,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有着無"機"能及的升阻比(l/d)。

為了使這架龐大的飛機發揮地面效應,八架前裝式噴氣發動機在機翼下方提供定向推力,制造出了一個臨時氣墊。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一旦進入地面效應,就關閉前面的噴氣發動機。隻需兩個引擎運轉,就足以使這架600噸的怪物以飛機的速度飛行。

一條高五層樓的巨大機尾,被用來抵消地面效應中飛行不穩定性,并能保持高速控制性。

km 在1966年進行了首次測試,證明了地效飛行器可以按比例擴大。但同時也顯示出一些嚴重缺陷。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km 結構并非完美,并需要可靠維護。它的十架噴氣發動機持續受到海水和異物損壞。

還有控制困難令他臭名遠揚。在地面效應中安全飛行,對機師來說實在是令人筋疲力盡,

km 轉彎需要很長的距離,這意味着轉彎前必須注意其他船隻和障礙物。

天氣影響也是困難之一,本來 km 可以在高達 1.5 米的波浪中運作——聽起來很不錯,但恐怕那是沒有看過在水面平靜時以外試飛的影片。在惡劣天氣的公海上試飛幾乎不可能。是以 km 隻能在天氣條件較好的内陸海洋上運作,例如裡海。更不用說跨越五大洋了。

種種困難使工程團隊必需從頭開始研發,寄望進一步發展,阿列克謝耶夫團隊應該可以解決大部份 km 問題。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但是為時已晚。

km 首次飛行時,蘇聯新上司人上台。新人事新作風,勃列日涅夫既沒有耐性也十分保守,他認為發展地效飛行器是白費心思。相反,他們更喜歡飛機大炮軍事項目。

這對阿列克謝耶夫來說是個壞消息。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1968年,阿列克謝耶夫由中央水翼設計局局長兼首席設計師,貶職為地效飛行器計劃主管,權力大大縮水。

由于存在太多技術問題和越來越少的資金,阿列克謝耶夫團隊将重點從 km 轉移到了開發更小巧更實用的地效飛行器——一種可以運送約150名士兵,在沙灘上也能使用地面效應的飛機。

但是這些附加功能其實建基于妥協之下,像大型水上飛機一樣必須減少裝載力。

由于許多蘇聯上司層對地效飛行器持懷疑态度,最終隻有三架能夠服役于蘇聯海軍。

即使阿列克謝耶夫研發的地效飛行器速度很快,但無法快過蘇聯接下來的經濟衰退。

随着資金減少,阿列克謝耶夫 開始和蘇聯上司層 ''冷戰''。

1975年,他對蘇聯官僚機構的不耐煩終于使麻煩找上了他,他再次被降職,這次他被降職為普通員工,職業生涯從此結束。

但在直到80年代前,地效飛行器計劃仍然研發中,它不像 km 那樣大,但可以攜帶六枚反艦巡航飛彈,并且可以打中100多公裡外的目标,不過隻制造了一架原型機。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更遺憾是,阿列克謝耶夫沒可能看見它起飛了。

1980年,羅斯季斯拉夫·阿列克謝耶夫去世,享年63歲。他的願景從未實作。

到八十年代中期,用于地效飛行器開發的資金減少了。

1991年蘇聯解體後,餘下的地效飛行器迅速退役,結束了近40年的發展。

但是前蘇聯以及世界各地對地效飛行器潛力一直看好,持續開發小型地效飛行器。

紅色蘇聯的地效飛行夢想—裡海怪物 為何銷聲匿迹了?

這就留下了一個仍然沒有答案的有趣問題:

憑借 km,阿列克謝耶夫的團隊證明了地效飛行器重量越重,其飛行性能越好,變得更加穩定,飛行更高,效率更高。那究竟比km大多少的飛機是否可以成為釋放技術潛力的關鍵 ?

到目前為止,這類飛機仍然無法吸引開發所需的龐大資金,這至少意味着,龐大的地效飛行器隻能成為冷戰的曆史遺迹。

探索好奇世界,尋找神秘故事。

這裡是看懂工作室。

同樣好看的還有我們看懂工作室的紀錄片。

如果您喜歡的話,一定記得點贊收藏。

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