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氏姐妹花:四代傳承演繹旗袍情緣

作者:追趕小天才
葉氏姐妹花:四代傳承演繹旗袍情緣

葉建英、葉麗英 杭州威芸實業有限公司創始人

見到葉氏姐妹時,她們各着一襲華美的旗袍,亮眼卻不張揚。姐姐葉建英娴淡雅緻,妹妹葉麗英則英氣爽利。歲月沒有在雙姝身上烙下風霜的印迹,反倒沉澱下獨特的韻味,更顯出寵辱不驚、從容不迫的氣象來。

從繁華的上海灘到靜谧的西子湖,她們從祖母手中接過天賦的針線,以詩一般的服飾語言,盡抒中國女性對美的了解與追求;以敏銳的時尚觸覺引領中國風的浪潮,演繹江南女子的剛柔并濟。

從祖母手中接過天賦的針線 練就口口相傳的好手藝

葉氏姐妹與旗袍的淵源,還得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在那個新舊交替、動蕩傳奇的年代,憑借一手精湛絕倫的針線活,不知有多少上海女子絡繹不絕地穿梭于她們祖母的旗袍裁縫店。這對孿生姐妹當時尚隻有四五歲,就對巧奪天工的盤扣、美輪美奂的手繡醉心不已。她們沉浸在奶奶用吳侬軟語娓娓道來的旗袍故事裡,不經意間就将旗袍情結萦繞在心間,更是整天癡纏着奶奶學習繡花編扣。哪怕在布匹上劃個線,拿個碗倒點水,用燙鬥将衣服熨平整,也會讓兩個小姑娘樂不可支。

轉眼到了1983年,兩姐妹高中畢業,便跟着知青母親回到了杭州。出于對服裝行業的熱愛,她們雙雙進入夜校學習,姐姐葉建英選讀時裝設計,妹妹葉麗英選讀縫制技術。一個設計,一個制作,剛好合了“分工不分家”的古訓。兩姐妹白天上班,晚上學習,休息時就進行“實戰演練”,為家中老人制作中式上衣,奶奶則在一旁悉心指導,家人的認可讓兩姐妹更堅定了自己的方向。

兩姐妹的好手藝很快就在親近的朋友與同僚圈中傳開了。妹妹葉麗英的同僚周媽媽,原是杭州衆安橋一家米行的大小姐,因為一直有深厚的懷舊情結,便央求葉麗英給她的媳婦兒做一件旗袍,棗紅色金絲絨面料。旗袍一做好,30多歲的周家媳婦兒穿上,美得大家眼前一亮;周媽媽驚喜之餘,馬上将葉氏姐妹引薦給了海外的華僑親戚們。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許多歸國華僑與即将出國的留學生,紛紛找上門來,希望葉氏姐妹為自己定制一件中國風的服裝,既亮眼,又能解鄉愁。眼看着手上的活兒越來越多,姐妹倆便離開原來的工作機關,在家中全職做起了衣服,直到兩姐妹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不怕苦,怕的是沒得吃苦” 成為武林路上的常青樹

1987年10月和1988年1月,這對姐妹花分别結婚,并在不久後各自生下了兒女。兩姐妹商量,等孩子上國小了,就一起開個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1995年12月,武林路318号開出了一間隻有19平方米的小店面“晶晶”,姐妹倆終于有了自己的小天地。

“開業那天我們心情還是很忐忑的,沒想到閘門才拉了一半,等在外面的客人都争相湧進來了。”葉建英回憶道,當時孩子就在馬路對面上學,原想着中午還能讓他們回店裡吃飯,這個天真的幻想很快就被現實打破了。“中午是周邊的政府機關與企業員工休息的時間,卻是我們的生意最紅火的時候,怎麼可能還有時間給孩子做飯?”本着“不怕苦,怕的是沒得吃苦”的精神,姐妹倆給自己定下規矩:定制三天取件,加急24小時取件。她們白天接單,制版裁剪到深夜,每天工作到淩晨兩點才睡下。

同行們一邊豔羨葉氏姐妹紅火的生意,一邊暗自疑惑,為什麼客人都喜歡她們做的衣服?要知道,那會兒她們店裡賣的衣服,一套的價格在120元到150元,相當于普通人半個月的工資。可見她們走的是高端路線,絕不是憑借低價取勝。

葉建英神秘一笑,說起了姐妹倆提升制作工藝的秘訣。“出入我們店鋪的客人,大多是社會上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他們常常從國外穿一身國際大牌回來,但是号型往往與他們的身材不太比對,穿着并不合身。我們看到這種情況,都會免費幫他們修改,并借此機會研究西式裁剪與縫制的工藝,可以說是受益匪淺。”善心結出了意外的善果,讓她們很是驚喜。

說到這裡,思維靈活的妹妹葉麗英馬上在一旁補充道:“我們還經常相伴去龍翔橋翻看從日本進口的舊西裝,仔細觀察它的結構、線條等細節工藝,兩個人邊看邊讨論。”她說,最大的收獲就是從中發現了粘合襯的應用,使得柔軟易皺的面料看起來自然挺括。

武林路店開了5天之後,就招了3個勞工;一個月後,勞工成了5個;一年後,就成了8個,随後15個……“我們一直對員工強調,顧客有什麼需求都應該滿足,要與客人成為朋友。”正是基于對制作工藝與取件效率的不懈追求,加上無可挑剔的服務态度,這家店成為了武林路上開店曆史最長的常青樹,22年屹立不倒。

社會名流紛至沓來 客戶催生威芸品牌

新事物的成長總要經曆一個過程,中式服裝的回歸也是如此,葉氏姐妹已然點亮中式時尚的火把,隻等一陣風将星星之火吹成燎原之勢,而這陣極其關鍵的“東風”就在21世紀翩然而至。

2000年,《花樣年華》電影在香港熱映,片中由張曼玉飾演的女主角蘇麗珍,用一身華美的旗袍盡顯東方女子的風韻,不知讓多少人為之心折。妹妹葉麗英回憶說,當時電影尚未在杭州上映,她特地托人将海報從上海帶回來,貼在店面櫥窗上,還定制了幾件蘇麗珍同款挂在店裡,吸引了不少愛美女性的眼球。

同時,伴随着香港、澳門先後回歸,中式服裝和旗袍的時代真的到來了,姐妹花的事業迎來第一個高峰,小小的旗袍店成了社會名流出入的場所。八一籃球隊領隊鄭海霞、著名社會活動家陳香梅,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實體學家李振道與夫人、世界科學巨匠霍金與夫人、電影明星史可、香港小姐陳法蓉、著名藝術表演家趙本山、著名演員傅彪、何賽飛、伊春德等,都曾慕名而來,找姐妹倆為他們定制一套中式服裝。

“很多人一開始不敢把旗袍穿到大街上,覺得難為情,但喜歡上旗袍往往就在一瞬間,就像一個開關,一打開就關不上了,一穿上就不想換了。”葉麗英笑着說,“穿旗袍會使人變得柔軟,許多職業女性原本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愛自己的心很少,旗袍幫助她們把女人的感覺慢慢找回來了。”

眼看着生意越來越好,葉氏姐妹當時在十四中老校長趙碧野的幫助下,在鳳起路開起了第二家店。這時的客戶已經有了品牌意識,不少人向她們提出,希望衣服上有獨特的商标,威芸由此誕生。

四代傳承演繹旗袍情緣

開啟物聯網個性化定制生産線

旗袍,成就了葉家雙生姐妹的事業。2015年,公司将“威芸”品牌正式更新為“葳芸”。

白衣黑裙,一抹江南水墨畫印于胸前——在去年g20杭州峰會為各國嘉賓舉行的歡迎晚宴上,現場禮儀小姐和從業人員身穿的一襲極具杭州特色的中式旗袍,正是出自中國十佳設計師葉建英之手。今年5月26日,近千名中外佳麗身着由葳芸精心制作的各式旗袍,同時出現在全球各地。這個聲勢浩大的杭州全球旗袍日,也是葳芸登上世界舞台的重要契機。

更令葉氏姐妹欣慰的是,她們的女兒和兒子已經長大成才,同樣緻力于傳承旗袍文化。葉麗英的女兒陳泓瑾學服裝設計,葉建英的兒子汪子耀學行政管理,他們用新一代的朝氣蓬勃與創新思維,為品牌注入新鮮血液和時代活力。

“葳芸正在開發一條全物聯網個性化定制生産線。其中,全物聯網指的是工廠的管理人員與顧客能夠實時跟蹤生産流程,清晰地看到每件衣服進行到哪個步驟。”汪子耀解釋說,“個性化定制則是從服裝設計源頭切入,将整套服裝解剖成多個零部件,供顧客線上上自行搭配。”同時,顧客可用手機拍照替代人工量體,通過與葳芸幾十年積累的人體體形資料進行比對,系統将自動生成最适合的尺寸資料。

陳泓瑾則獨立開發了一個針對年輕女性的中式子品牌——妩言,希望讓更多年輕人愛上旗袍。“我們在葳芸總部開辟出一方空間作為藝術展廳,展現旗袍自古以來的演變史,還計劃開辦教育訓練班,傳授編織盤扣等手藝。”

葉氏姐妹花的旗袍情緣,将因為這份傳承延續而不斷演繹流傳。(茹雪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