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月《秦頌》

作者:石頭的溫度

當年邁的嬴政被擡去黃河邊祝禱祭河,從他微弱的氣息中流出一道诰命,以樂器祭河,日後曆代君主不得重用樂人,這是他留下的最後一條治國之術,即在争霸與統治中,不得心存悲憫與善良,以強硬手段方能治天下,使天下盡歸之。這與後世對始皇的評價,以及秦經二世即亡的後果是吻合的,高漸離已死,始皇心裡僅殘存的一絲善的光亮也随之熄滅,從某種意義上講,高漸離代表了另一面的嬴政,用始皇自己的話講:“你永遠是我的影子。”

古月《秦頌》

高漸離 赢政 栎陽

史上對嬴政的身世說法流傳不斷,從影片中看,從小他的頭上始終懸着一把利刃,既是作為人質的悲哀,又是作為王子的責任,從出生始,他的宿命已定,必得抛下恐懼,持劍前行,而作為幼子,内心時刻備受煎熬,好在得以乳母照顧,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夥伴在其身側,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童年有過人質經曆的王子在日後治國手段的鐵腕偏向,嬴政自不例外,但高漸離在影片中的作用,就是讓觀衆去發現一個與殘暴完全相反的嬴政,這對于兩個人物的塑造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人物不再局限于單一與冰冷,而是豐富飽滿的,活生生的立在人們面前。

古月《秦頌》

赢政

從情節上,兩人是一奶同胞,吃奶的細節上,可以看出兩人性格的一溫一火,一強一弱,而日後,嬴政無論是即将被殺,還是殺人,身邊總有高漸離的相伴,他的确是他的影子,也可以說,他們就是互相的自己。作為秦國人質,嬴政面臨即将被殺,高撫琴以伴,簡單的童謠讓嬴政舒緩安定,消除恐懼,這首童謠之是以威力如此之大,是因為這是一支貫穿于嬰孩時期吃奶情節中的旋律,伴随其成長,自然能夠起到撫慰作用。而反觀殺人,兩個尚在幼年的小兒,活埋了白日欲殺嬴政的劊子手,此時我們不禁要想,柔弱的高漸離怎敢參與這殺人遊戲,這足以說明,嬴政骨子裡的敢恨敢殺,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漸離。性格自小養成,兩人的對比與融合,也都形成了日後的差別與相似,趴在泥土上聽被埋人的掙紮之聲,嬴政後來把這說成是最動聽的音樂,而這,也正是二人準備抗争的開始。

當高漸離被扔下馬車,與熟睡的嬴政分别兩地,他們就要去各自面臨不同的挑戰與抗争,分開是宿命的決定,因為以他們的個性,注定了兩種抗争方式的一柔一剛。當從小經曆了擔驚受怕,路途多舛的嬴政踏上屬于他的王宮,懸在他頭上的劍就從無形變為有形,那些沒有閉上眼的祖先們,在時刻緊盯着他去履行帝國稱霸的義務。

古月《秦頌》

赢政祭天

深刻的孤獨。

對于秦國來說,也許在長年征戰中,或是日後一統後,并不是那麼迫切那麼必要的需要一首《秦頌》,但對于嬴政來說,他需要一個安撫天下人,尤其是安撫自己的慰藉,他需要像高漸離那樣一個善良純潔的靈魂去填補他内心的空缺。殺的人越多,足下的疆域越大,他的空虛與恐懼就越延伸,還記得第一次殺人嗎,那時候他身邊站着他從小的夥伴,這個夥伴在他即将被砍頭的時候能給他安慰與勇氣,即使他手中隻有一把決定不了生死的琴,而這把琴,就如同嬴政的劍一樣,是他們抵禦外界,保護自己,表達心聲的工具。

多年來,嬴政都在等待,向燕王要回高漸離,這是在等待一個歸宿,一個靈魂得以栖身的歸宿,不再在自己的版圖中依然漂泊無依。而此時的高漸離呢,沉醉于音律中,與世無争,對于本國的即将滅亡,也并非表現的過于激進,反倒還在關心旋律的流轉,琴弦的調配。一方面,舞刀弄槍之事并非他所擅長,這個國家的命運自然有他的國君與守護者去捍衛,也就是說這把生死之劍還未懸于他的頭頂。而另一方面,天性使然,縱多年未見故人,他也願意相信嬴政并非嗜殺之人。

這邊的嬴政,在荊轲刺殺失敗後,決意血洗燕國,在他看來,這是第十八次面臨被殺,本性中的忍耐一再被挑戰,而最重要的是,讓荊轲“圖窮匕首見”的機會是他編造了高漸離自斷手指,以勸君王。荊轲不知,嬴政是多麼在乎這個内心等待之人,尤其是他那彈出高潔之曲的手指,這是對他不為人知的美好嚴重的恐吓與玷污,至此,嬴政終于明白,面對同樣虎視眈眈的幾方霸主,仁慈斷不可取,強硬的予以擊潰,才終得統一。當美好的東西被踐踏,瑕疵必報。在他心裡,自己羨慕,向往的那個高潔的靈魂,不能被編造,不能被傷害,始終是那樣出淤泥而不染。

古月《秦頌》

赢政 栎陽

此時,我們應該提到另一個重要的人,栎陽公主。他是嬴政最疼愛也最驕傲的女兒,始皇有衆多子女,偏偏獨寵栎陽,胡亥等兒子日日戰戰兢兢的侍奉君側,如履薄冰,可栎陽僅以一根細細的掏耳勺就讓嬴政服服帖帖,無可奈何,我們可以這樣了解,因為她是始皇的長女,也曾因始皇的過失墜馬至殘,這是一份疼愛與愧疚交融的複雜感情,但如果說高漸離是宮外那個嬴政向往、藏于心中的另一個自己,那麼嬴栎陽就是在宮中嬴政另一個美好的影子,這個純潔、善良的”自己”應該得到萬千榮華,百般寵愛,同時,也是這宮裡唯一一點美好的遺存。而這份美好,卻也不得不淪為政治上的犧牲品和戰場上的籌碼,始皇的疼愛是把雙刃劍,既給了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貴,也成為了大臣們處心積慮想得到的保命符。與高漸離分别的這些年裡,栎陽是嬴政另一個靈魂的寄托,他可以暫時的放下殺虐與殘暴,享受片刻的安甯與美好,做一個慈父,善待栎陽,也善待自己。

而為什麼栎陽是殘疾的?

對于一個從小作為人質流放他國的王子來說,他的善良與美好,從來就是殘缺的,也注定是殘缺的,否則,又怎能統治的了陰謀四起的天下,正因為他這種殘缺,才迫切的渴望有人來彌補,來使之變得完美,而這也造就了他們三人之間的糾葛,當栎陽用盡方法也無法勸服高漸離屈辱絕食的時候,問高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高在栎陽唱着回蕩在他和嬴政小時候那首童謠的歌聲裡,伸手摸向了栎陽的乳房,如果說這可以了解為柔弱的高漸離在困境中的一種戀母情結,童謠與乳房皆來源于母親,但不如說這是一種生命的本能反應,無關戀母,也無關色情,就像我們生下來就會吸吮一樣。在這種瀕臨死亡的狀态下,一種生命的光輝突然降臨,讓他本能的去渴望一些美好的東西,就像小時候本能的去觸摸母親的乳房一樣, 這些東西可以暫時讓他忘卻此時身為一個俘虜的屈辱,更何況,絕食這種傷害自己的行為更像是一種他不願屈從嬴政的賭氣手段,其實也沒那麼偉大到要以此來拯救黎民蒼生,畢竟此時那把劍,依然沒有落到他的頭上。

古月《秦頌》

秦頌

而在秦宮生存下去,高漸離也必然會遇到麻煩,對于一個從不問世事,隻專心音律的樂者來說,一方面,要在秦宮以俘虜的身份生存,盡管他錦衣玉食,多人伺候,但在這生存是有條件的,一首《秦頌》是他的保命符,也是始皇留他的最大意義,在衆人眼裡,他始終逃脫不開俘虜的鄙夷,區區一曲《秦頌》如何對于大秦帝國的萬世基業産生影響,這隻有嬴政與他才能真正明白,或者天下隻有嬴政自己才懂,但對那些斂财養妾的官員們,始終都是對牛彈琴。另一方面,在這樣黑暗陰森的秦宮裡,他遇到了一個同他一樣高潔的靈魂,這個女子讓他在黑暗中仿佛有一團火在溫暖着自己,惺惺相惜,盡管身份懸殊,卻已然不能自拔。不過,高漸離也由此掌握了二者相容的辦法,與栎陽交歡,這是一場多麼偉大的視死如歸般的魚水之歡啊,得到了心愛之人,也求得了将死之道。這必然是要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可最終卻獲得了兩個奇迹。栎陽從此健步如飛,始皇為他與百官争辯,把強奸之罪硬是立為王家之幸。除了歎服始皇的辯才,還昭示了他對高漸離的保護與偏袒之心,當然,在生死關頭,保護“自己“,是人之本性。嬴政走上高台,成為萬世之主,這其中必然包含了命運的諸多無可奈何,他一直需要性格中隐藏的美好去支撐外表的強悍冷血,是以說,他表面上與百官并肩,鐵蹄踏遍六國,但實際上,他也想逃離他們的醜惡與束縛,責任重擔怎容他選擇,甚至連栎陽都不得不淪為政治籌碼,是以在栎陽犧牲前,與真愛相融,也是不幸中的萬幸,而且這個融為一體之人竟是帶給自己諸多慰藉的高漸離,嬴政心裡應該是慶幸的,他願意相信栎陽的腿是個奇迹,這個奇迹無疑是對他之前向往與堅信的東西一種莫大的鼓勵與嘉獎。他的美好終于不再殘缺,遺憾也終得圓滿。但高台之路,任重道遠,唯有前行,預設于他們的惺惺相惜,也必須挽回作為帝王的尊嚴。此事之後,非但沒有處罰二人,還反問栎陽:“不是說你騎他,怎麼反讓他騎了?”這裡面包含了作為父親的憐惜與調笑,也包含了王者與生俱來的驕傲,尊貴不容侵犯,盡管是愛,盡管對象是那個連自己都羨慕、依賴的高漸離也不例外,在百官面前,強調是栎陽強奸了高,一邊宣示了皇家的尊嚴,一邊也哄得百官啞口無言,這是一個皇帝對于薄如紙的尊嚴的捍衛。

古月《秦頌》

栎陽出嫁

栎陽是一定會反抗的,正如她所被始皇從小培養起來的自由意志,但她一定也是會失敗的,正如強如始皇也無法逃脫被政治所困的命運。懸于始皇頭上之劍,慢慢已經向他最信任也曾經最保護的人的頭上轉移,也許他是不得已,但每個人終逃不脫。

表面上看,高漸離的價值在于《秦頌》,天下間困苦之人數不勝數,嬴政隻是其中之一;

嬴政的價值在于統一天下,上解祖先之夙願,下解黎民之戰亂;

栎陽的價值在于穩定,穩定政治,穩定軍心,隻身投入到權貴之争的血盆大口。

然則非也,高漸離在于道,無為而治,無欲無求,但究極始終,他也沒有參透天道何為;嬴政在于理,字同文,車同軌,四海之内皆為王土,諸侯免于征戰,萬事皆同文同理;栎陽在于情,柔似水,化于心,世間的溫情之于父女,之于夫妻,亦是心底最寶貴的東西。遺憾的是,亂世中的道、理、情,終無法相容。

當劍懸于高漸離頭上,他也許沒有想過會有這樣一天,幾萬條生命置于眼前,危在旦夕,當别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再潇灑的人也無法擺脫責任。他想讓栎陽自由,始皇卻勸他凡事迂回對待,再軟弱的人,也有反噬的時候,宗廟之地,秦朝曆代祖先的牌位下,兩個享受最後瘋狂的人,交纏與低吼,不過是壓抑的釋放,如此大逆不道,始皇也舍不得傷害他,也許縱容,才對得起栎陽、高漸離,也對得起自己。

古月《秦頌》

高漸離

讓一個樂師去拯救蒼生,這聽起來就有點可笑,就算是為了蒼生吧,譜一曲《秦頌》,何況還有上萬條同胞的生命。六國覆滅,天下大統,栎陽出嫁,燕俘被殺,高漸離發現自己誰也救不了,而自己也隻是淪為一個征服天下的工具,登基前夕,栎陽這個新嫁娘被新郎砍頭斷手,觀衆更願意相信她為了保全與高漸離的感情,先行自盡,此時一直逼問李斯實話的嬴政,還是那個殘暴的秦始皇嗎,内心的脆弱已經潰不成軍。君臨天下,僅存的最後一絲希望倒于自己腳下,我在想,高漸離的死,是對嬴政的控訴還是成全,會不會他了解了嬴政的無奈與糾結,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嬴政,為他割斷後路。君王注定孤獨一生,這樣的悲劇使命感,是每一個開天辟地的強者都必須背負的,或許這就是高漸離一直探尋的"天道使然",當一個強悍卻又脆弱的身影登上權力的頂峰,在熊熊燃燒的祭壇下,背對天下的那一場痛哭,是與過去的分割線,所有的美好都被埋葬,留下的是坐擁天下後更深更痛的孤獨,深入骨髓,無藥無解,隻待麻木。

古月《秦頌》

黃河

奔流的黃河淹沒掉那些曾經的依賴和向往,樂器被水流擊沉,樂人也早已灰飛煙滅,隻有《秦頌》悠悠,千古流傳。

古道悠悠遲遲月,明月浩瀚剪剪風,歡也零星,悲也零星。2020年5月27日:02:53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