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憶起老家門前的皂莢樹,它的樹幹很粗,需兩人合抱,挺拔的屹立着,沒有人記得它多少歲了,村裡最年長的人都說在他小時候這皂莢樹就已經這個模樣了。每到秋季,樹上的皂莢逐漸變成墨黑色,在風吹雨打下簌簌地掉落下來。村裡人便圍在樹下撿拾這些皂莢。用來做什麼呢?煮水洗頭發,煮好的水成淡褐色,善于去油,對于多油多脂的頭發最為合适。後來通過書本了解到它的作用多着呢!

1.祛痰,尤其是頑痰。皂莢歸肺、大腸經,性偏辛、鹹,辛能宣發消散壅阻于肺的邪氣,鹹能軟化膠結的痰濁,藥性走竄,既可以利氣道,又可以祛頑痰。《金匮要略》中記載有皂莢丸,就是單用一味皂莢,将其研磨成粉,再用蜂蜜調和後制成丸藥,用大棗煎湯後送服,用以治療頑痰阻肺導緻的咳喘或者咳痰不出,不能平卧的病症。當然它也可與瓜蒌、桑白皮、黃芩一起使用,增加祛痰力量。
2.開竅通閉。中醫理論認為人的神志是由心竅主導的,當病邪亢甚閉阻心竅時就會出現神志的改變,譬如說胡話、昏不識人,性情大變等。皂莢善于祛除痰涎、治療痰涎壅甚導緻的中風、痰厥、癫痫等。
3.祛癬。皂莢外用可以祛風殺蟲,一般将其用陳醋浸泡後,再曬幹研磨成粉調敷于皮癬處,治癬有奇效。
4.消腫散結。皂莢還可以治療瘡瘍疖腫尚未潰時,研磨或者熬膏外用。
原來皂莢有這麼多功用,是不是對它刮目相看呢?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原創出品,圖檔來源于網絡,作者文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