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初三傑之外的陳平

奇謀善變,不下三傑——漢初名相陳平

陳平,秦末漢初謀略家,始投魏王,繼屬楚頂羽,後離楚歸漢,佐漢王劉邦,一匡天下,終成漢室名相。漢初三傑,韓信受謗,被擒于雲夢澤,死于鐘室;蕭何遭讒,曾械于牢獄;張良懼禍,托言閑遊。陳平卻久居相位,且得善終,足見他官場權謀之老道,遠在三傑之上。

陳平之功績亦不輸三傑,關鍵時刻出謀獻策挽人主和國家社稷于危難,同時抓住時機機智化解自身危難。其權謀之術較張良為陰險多狡谲,而張良之謀多正,比此兩人謀術一正一反得助劉邦奪得天下,兩人的結局也是善終

陳平的“六出奇計”為劉邦奪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曆史典籍中給他總結的六種計策是:

第一:離間項羽、範增,楚勢由此頹衰。

第二:喬裝誘敵,使劉邦從荥陽安全撤退。

第三:封韓信王郊,使韓信耿心效命劉邦。

第四:聯齊滅楚,劉邦于是戰勝項羽。

第五:計擒韓信,使劉邦翦滅異姓王而固其劉家天下。

第六:解白登之圍,使劉邦脫離匈奴險境。

陳平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輩出,有資格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隻有陳勝、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周勃六人。陳平能列其中,可見其功勞是很大的。

史上亦對其功績多有正面肯定的評價,可以說他是中國的陰謀大家

劉邦:“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69]

司馬遷:“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方其割肉俎上之時,其意固已遠矣。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高帝。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及呂後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

《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諸侯賓從于漢;呂氏之事,平為本謀,終安宗廟,定社稷。”[73]

班固:“陳平之志,見于社下,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于漢,而為謀臣。及呂後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

劉邵:“術家之流,不能創制垂則,而能遭變用權,權智有餘,公正不足,是謂智意,陳平、韓安國是也。

裴松之:“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馀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

祖君彥:“審配死于袁氏,不如張郃歸曹;範增困于項王,未若陳平從漢。”

司馬貞:“曲逆窮巷,門多長者。宰肉先均,佐喪後罷。魏楚更用,腹心難假。棄印封金,刺船露裸。間行歸漢,委質麾下。荥陽計全,平城圍解。推陵讓勃,裒多益寡。應變合權,克定宗社

羅璧:“陳平為宰相,不問錢、谷、訟獄,丙吉為宰相,不問橫道死人,但以鎮國家、理陰陽、親諸侯、附百姓為事,汲黯為九卿,拾遺補過,範文正公所至為政,敦禮教、厚風俗,皆識其大者也。

丁耀亢:“張良、陳平,皆漢元臣也。從龍開辟,權謀固可盡除乎?然良之術多正,平之術多谲,故平有陰禍以贻後,良以寡欲而昌終。謀之所及,算人不如算天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