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在華語音樂史上,2004-2012年,這九年,可謂是"刀郎時代",他的歌曲唱出了江南北。從《2002年的第一場雪》中,有《沖動的懲罰》、《羊皮裡的狼》、《謝謝你》、《威士蘭情歌》等流行作品。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2004年,Knife Lang的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問世,KTV、菜市場、計程車、理發店......能聽到這首歌。專輯發行時,宣傳很少,太熱了,一團糟。在最熱的時候,甚至沒有人看到他。

最終,這張專輯賣出了270萬張正版,賣出了1000多萬張,超過了同期周傑倫的專輯《七李祥》。

那一年,刀郎33歲。

在那個時代,流行鈴铛,除了專輯之外,Knife Lang音樂彩鈴下載下傳收入達到3000萬。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2005年7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音樂節頒獎典禮上,中國移動公布了彩鈴的購買數量,刀朗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最佳彩鈴歌手獎"。

雖然刀朗的歌曲受到群衆群衆的追捧,但刀朗在大陸音樂專業歌手那裡,卻是一種看不起的聲音,受到大多數同行的貶損。那應、王峰、楊坤、小可、羅仲旭、盧忠強、郝、高曉松說刀郎的音樂達不到檔次。

1、即英語

2010年,在他正式出道的第六年,他被選為十大音樂節的"音樂界十大影響力歌手"。

當時的評審團主席是Na Ying,他在審議中反對入圍名單。她認為這首歌雖然賣得不錯,但在她看來,刀郎的歌"沒有審美觀"、"作品缺乏音樂性"。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最終,Knife沒有入圍"音樂界十年影響力歌手"的候選名單。

後來傳出英國人"在ktv點刀郎的歌是農民","如果春節晚刀郎,我會砸電視"的言論。這些評論不僅打動了Knife,還冒犯了無數喜歡Knife的粉絲。如此之多,以至于10多年後,那個應仍然被罵。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2、王峰

王峰認為,刀朗是中國流行文化的悲傷表達,我們聽這樣的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聽了更細膩的歌,會想聽一首粗犷的歌。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王峰說,刀朗的音樂和歌詞很常見。

"刀朗的音樂我聽過,從他的音樂、歌詞———兩首主要作曲的歌曲,刀朗很一般。這不是批評,這是事實。

刀郎會開火,因為我們聽了太多太精緻的歌曲,再聽粗糙會感覺清新。...刀朗的歌聲是農村周邊城市的銷售模式,大批是音樂産業的悲哀。"

王峰表示,刀郎的成功是媒體炒作:

"Knife的成功完全取決于媒體,如果沒有糟糕的猜測,他就不會有今天的虛假繁榮。無論是專業、創作實力,還是作品本身,他的歌曲都很平凡,和羅大佑、崔健那些經典有着天壤之别。

在《伏擊十張面孔》首映禮上,無人歡呼的場景就是最好的證明。可悲的是,人們這樣抱着他。"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3、楊坤

楊坤對刀朗的音樂非常不屑一顧,他說刀朗的音樂已經讓中國流行音樂倒退了15年,認為刀朗的音樂根本不是音樂:

"他能把這些東西稱為音樂嗎! !他有音樂嗎?你認為他被稱為音樂嗎?"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4、小科

制作人兼歌手小克說,刀郎的炒作很強,街上、餐館也到處都是刀郎的聲音,躲起來也藏不住。

"這絕對不是我喜歡聽到的方式。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5、羅忠旭

羅忠旭認為刀郎的制作水準較低,但聲音條件非常好,再加上選擇了人群中較為讨人喜歡的部分,這才剛剛走紅。

羅忠旭認為,投機的方式是"傳銷"模式:

"他(刀)實際上使用了另一個聰明的炒作。他(刀朗)的歌曲隻适合年長的懷舊人士,他們很少關注傳統媒體的報道,即使平時的宣傳效果可能也不好。

是以,他(刀朗)選擇通過夜總會等娛樂場所進行傳播,是以更具針對性,也迎合了媒體的胃口。這種宣傳有點像"傳銷"模式。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6、陸忠強

華納唱片公司的制作人陸忠強認為揮舞着刀子的音樂品質很差:

"我根本不懂刀郎的歌。我覺得(刀朗的音樂)品質太差了,連我們公司都會做比他更好的樣品。在我看來,Knife Lang的音樂不是很先進。音樂不能這麼粗糙。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7,Y

音樂評論家Yu說他讨厭揮舞着刀子的歌曲:

"身體上很煩人,給我10萬塊,不要寫這種歌,奇怪的語氣。如果你要去一家餐館聽《2002年的第一場雪》,要麼讓你的老闆關掉它,要麼不在那裡吃飯。"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8、高曉松

高曉松一方面評價刀郎的社會價值:

"刀朗代表着勞動人民的血肉之軀,而中國唱片業的核心是掌握知識分子的話語權,從業者屬于醫生,排擠那些不是大學出生的人,我們試圖用精良的制作引導大衆,刀朗的成功恰恰證明了這種上司能力的失敗和社會的荒謬。

所謂唱片業的核心是相當霸道的,我們持有話語權太久了,但實際上沒有人派我們來持有。

刀郎繞過老中藥,直接看到了病。在社會意義上,他可以在沒有所謂的僵化制度的情況下取得成功,直接通過街頭吟唱"。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但高曉松認為刀朗的音樂并不新鮮,會把刀朗的專輯扔進垃圾桶。

"刀朗沒有新的、犀利的音樂,沒有詩意的文字,如果是小可、樸澍、我(高曉松)自己拿錢去做的。但他的專輯我可能會直接扔進垃圾桶。刀離詩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個音樂才藝節目的評委高曉松說,如果參賽者唱刀郎的歌,他将很難通過。

"我會問他,你為什麼唱歌?"如果心裡需要撫慰,那麼唱這樣的歌就是這樣,我不認為他(唱刀歌的玩家)會是個好歌手。我不隻是看我的聲音,我的心是第一位的。"

雖然許多"大佬"遇到了麻煩,貶低和否認刀手,但仍有支援者。

1、宋柯

太和麥田唱片創始人宋珂,現任阿裡音樂董事長。2004年,宋珂是刀朗品牌的合夥人之一,他主要負責歌曲在網絡、手機鈴聲下載下傳業務。

宋珂說,從商人和普通觀衆的角度來看,刀郎的第一個喉嚨抓住了他,

宋珂認為,音樂不貴,隻有好有壞,隻有師傅和工匠,隻有風格。披頭士樂隊并不比麥當娜好,格萊美獎也不是标準。如果公平地說,廣告牌更公正,它完全比誰賣得更多。至于流行音樂的三個要素:詞,歌,歌,揮舞着刀子的人都很優秀。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對于音樂界普遍指責刀郎的編舞老,隻有少數幾個可,宋克說:

"我(宋珂)特别讨厭作曲的方式,無論類型是否新鮮,作為判斷音樂的标準,沒有人必須用新的音樂來制作。北京的音樂圈就像在說概念,其實那些概念在國外早已不時髦。"

2、李健

在内地樂壇,李健對刀朗的歌曲給予了正面評價,認為刀朗的音樂很"音樂"。

"很多人認為網歌和民歌不能上桌,但從某種程度上說,流行音樂也是當代民歌的一種,刀郎的作品很有音樂性,有觀衆和市場,這是一種當代音樂的主流。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與北京圈的憤世嫉俗相比,在港台音樂圈,刀朗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對待,不少港台音樂大亨給予了刀朗正面的贊譽和支援。

1、李宗生

李宗生認為,刀朗的歌有一種觸動聽衆靈魂的力量:

"我(李宗生)聽了他(刀郎)的歌,簡單直率,有一種觸動聽衆靈魂的力量。如果一個歌手想赢,他一定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刀朗的全國人氣,比如他不起色的個性嗓音,我真的很喜歡。這位歌手(刀)非常有趣,使他成為專輯挑戰"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2、譚麒麟

在人氣之後,他簽約了一家唱片公司,該唱片公司也有一位超級巨星Tan Kirin。譚總統對刀朗的音樂非常同情,飛到新疆請刀朗為他寫歌。因為等不及了,譚詠麟還把刀郎的《2002年初雪》改成了粵語版,在奧運冠軍的香港秀上演唱了《難以言說的告别》。《羊皮狼》是刀郎為譚麒麟寫的。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3、羅大佑

羅大佑對刀朗給予了非常積極的評價,稱他"天生就是唱歌的,嗓音很獨特"。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雖然有人支援,但刀郎在面對批評、無法抗争,他失去了自信時,他說:"當他們的音樂夢想不被認可時,突然有人把你的夢想拆開了,我覺得音樂是一個夢想,當有人把它拿下來時,我整個信心崩潰了。"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而著名的背負着輿論的壓力,讓性格孤刀郎選擇默默離開,一個人開車,進入人煙稀少的西部地區徘徊。從北部邊境到南部邊境,再到葡萄酒俱樂部的朋友。每次他都會帶一台錄音機,把它融入當地牧民的生活,與他們聊天,交換音樂。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2012年6月22日,刀朗亮相成都,舉辦"刀朗感謝2012全國巡演"。在這段時間之後,Knife再次消失在音樂界。在新疆也很難看到刀子的身影。他去了蘇州。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這個角色的形成與他的成長經曆有關。刀郎,原名羅林,1971年出生于四川省資中縣。洛林一家是一個四口之家,有一個五口之家的哥哥。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父母都是縣工藝美術劇團的演員,父親負責燈光,母親是舞者。憑借他的眼睛和耳朵,Lorin從此與音樂形成了一種莫名其妙的聯系。

當刀15歲時,他的兄弟把他的女朋友帶回家。聽說"鑷子"的情感體驗相當豐富,刀郎對弟弟喊道:"綠帽子!"

哥哥很生氣,兄弟倆在一群人裡。父母一直愛家裡最小的孩子,他們倒數着哥哥,哥哥生氣離家出走。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一周後,他騎機車的哥哥被一輛面包車碾過,被一輛面包車碾死。當刀發現哥哥裹着床單時,發現自己的身體還是軟綿綿的。刀郎傻傻的,也是波紋狀的,他沒有流淚,保持精神一直跪着,一寸一寸。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我哥哥去世後,這個家庭再也沒有關閉過。因為母親說,我哥哥離開的時候,他沒有鑰匙。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哥哥的意外死亡對刀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刀郎的心中一直有哥哥的愧疚,刀郎覺得自己殺了哥哥。成名後,Knife還寫了一首歌,"流浪生死之子",以紀念他的兄弟。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1988年,當他17歲和高中時,Knife給家人留下了一張紙條,寫道:

"我走了,我在追逐我的音樂夢想,而你不是在找我。

然後辍學離家出走。

離開家後,刀朗先是在四川内江的舞廳裡演奏,然後去了成都、重慶、西安等地,每次去一個城市,都會在音樂廳工作謀生。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後來,1989年回到内江,Knife萌生了組建樂隊的想法。他們給樂隊起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名字:手術刀樂隊。

作家用文字解構世界,他們想用音樂解剖社會。刀郎在樂隊中擔任鍵盤手,主唱是後來的巴文笑星——廖健。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1990年,19歲的刀郎,在内江歌舞廳遇見了内江歌舞團舞蹈團舞蹈員楊娜,兩人墜入愛河。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楊娜在遇到刀之前有兩年的婚姻。對于刀朗和楊娜之間的愛情,刀朗的父母沒有同意,但當時楊娜懷孕了,是以隻能同意這件事。

1991年,楊娜生下了刀郎的第一個女兒,小籃子羅天。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然而,40天後,刀郎起身發現楊娜不見了,親朋好友不知道楊娜的下落,持刀郎抱着孩子來到歌舞團,才知道楊娜早已在20天前離職,不詳。

幾周後,楊娜打來電話,告訴他不要再找她了,因為"你不能給我我想要的幸福",沒有她的蹤迹。

Knife Lang有一首歌,Baby,這是寫的故事,上面寫着:

我說孩子,你聽我說,那次你離開的時候我真的很害怕,我流下了眼淚啊,你知道嗎......

與此同時,他們的樂隊根本沒有賺到任何錢。為了生存,樂隊不得不解散,成員們離開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刀朗對音樂的熱愛還是一開始的,他開始四處尋找工作,當被問及原因時,他說了一句話讓對方轉圈:"我想賺錢養活音樂。"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1991年,刀郎把女兒交給父母照顧,離開四川前往海南。

當時,海南剛剛成為經濟特區,有很多機遇。是以,很多人都可以去夢寐以求的金塊,海南10萬人手下,海南當時火勢發展最生動的畫面。

在海南,Knife Lang在一家夜總會開始了他的鍵盤手工作。在那裡,他遇到了一位女主人,她是他的妻子朱梅,她和刀在一起。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朱梅來自新疆,1992年底,海南一個藝術團體去新疆招募演員,朱梅報名參加面試被成功錄取。

就這樣,她來到了海南。

在藝術團待的時間不長的朱梅辭去了工作,加入了一個樂隊擔任主持人。在樂隊期間,我遇到了刀郎,兩人墜入愛河。

朱梅的出現,為刀郎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兩人相愛後,朱梅喜歡和刀郎一起描繪新疆的風俗和民歌,刀郎對朱梅所描繪的世界也有濃厚的興趣。

1995年,由于朱梅的母親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刀子帶着朱梅回到了新疆。在新疆,刀朗本來可以做廣告音樂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他堅持做原創音樂,是以生活很艱難,他和妻子和孩子窩在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房間裡,房間小到隻能放接下來的兩張床。飲料是5美分的新安大曲。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1999年,朱梅為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的刀郎生了一個女兒。刀郎的父母從四川老家來看他,但隻有10平米的兩房間,幾乎無法容納他們。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中,刀朗決定先解決生存問題,想辦法賺錢。

2001年,一首流行和時尚音樂拼湊而成的專輯,結果隻賣了2000多張,刀朗又遭遇了挫折。刀朗痛苦不堪,每天泡泡圖書館、戈壁灘,到維吾爾族人民家中去。

2003年,濃密麻麻的頭發,刀郎的專輯《絲路音樂靈魂》、《威士蘭情歌》,銷量都不錯。

2004年,著名的"2002年第一場雪"問世。

這解決了經濟問題。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刀郎出現在公衆視線中時一直戴着帽子。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主持人曾直接問廣大粉絲,為什麼一直戴着帽子。

刀朗解釋說,他想在舞台上看到的是戴帽子的形象,如果在舞台上摘下帽子,那麼生活和舞台也沒什麼不同,去菜市場買菜都會得到認可,然後不好跟别人降價。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在江蘇省的那些年裡,刀朗還在從事音樂創作。早上讀書,下午彈鋼琴,快樂在一起,在蘇州的小巷裡騎着電池車,聽書、古書。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消失》在蘇州七年後,2020年9月28日,刀朗悄悄發行了他的新專輯《The Word Book》,曆時七年制作,共收錄了10首歌曲,作曲、作曲、作曲、制作,均由刀朗負責。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兩個月後,2020年11月20日,專輯《If I Hear》發行,其中包括12首歌曲。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在被内地音樂界貶低後,揮舞着刀子改變了他在兩張專輯中的音樂風格。前一首歌的旋律簡單,容易唱,誰能哼幾句,刀朗的歌在當時就廣為流傳。

現在的專輯,用了大量的中國樂器,具有濃厚的歌劇氛圍,也讓歌曲的旋律變得複雜,不容易唱出來。這種風格比以前的風格小得多,很難像以前那樣受歡迎。

也許這種變化純粹是十多年前與貶值的鬥争。

刀朗與内地音樂産業的恩怨開始與結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