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最牛大學"入圍名單公布,楊偉入圍

新聞綜合報道

特别獎學金是清華大學大學生的最高榮譽。

近日,清華大學公布了2021年度清華大學大學生國防特别獎入圍名單,共有15名候選人入圍2020年清華大學特别獎學金(大學生)國防大會。

清華"最牛大學"入圍名單公布,楊偉入圍

閻社指出,今年東京奧運會女子十米氣步槍個人冠軍、射擊氣步槍混合團體冠軍楊琦被列入名單。

據清華大學官員介紹的15名決賽選手介紹,楊偉是清華大學管理學院的大學生,曾獲得過體育優秀獎、東京奧運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個人冠軍、東京奧運會射擊氣步槍混合團體冠軍、第14屆全運會射擊氣步槍混合組冠軍, 第14屆全國運動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個人賽跑者。

今年的15名決賽選手年齡在21歲左右,其中兩名20歲,九名21歲,四名22歲。15名考生中有7人獲得國家獎學金,12人獲得綜合優秀獎,2人獲得"12.9"獎學金,3人獲得蔣南翔獎學金,姚志獎學金等院系重要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共青團優秀委員等榮譽4名學生獲獎。在性别比例方面,15名候選人中有10名是男孩和5名女孩,男女比例為2:1。

我們來看看15位入圍候選人的介紹

👇

何明義

建築學院

男,81級。現任建81班長、建設學院組委會實務組主任、清華大學地球村國際文化博覽會宣傳組組長。曾獲國家獎學金、蔣南翔獎學金、科技創新優秀獎、清華大學優秀共青團成員、首屆客家杯鄉村設計大賽一等獎、清華大學校園地下空間創意設計大賽一等獎。

"一個夢想一個夢想的建設道路并不順利,四年前聯考考試失利,我沒有進入醫院。是以我在課外讀書,聽課,練習繪畫,我對建築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喚起我對它的渴望。三年前我申請轉會,決定申請降級,從早年開始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得到了更完整、更系統的建築訓練。"

程志剛

民事制度

男,民用82級,入選《星火工程》第14期。他目前是土木工程和施工管理系學生科學協會主席,并曾擔任土木工程82班的成員。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綜合優秀獎、科技創新優秀獎、社會實踐優秀獎、清華大學優秀共青團黨員等。作為第一作者,他在EI期刊《工程力學》上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

"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我的塑膠國語打結,現在我不再害怕回複,在學校青科展的主舞台上,為校友學生舉辦有趣的期末考試;多虧了清華,讓山中的野童可以練好風骨的"自我完善、厚重負荷"。"

"大三,診斷出腰椎間盤突出,為了盡快恢複,我學會了遊泳,半年就拿到了深水證書,100米遊出了1分40秒,并赢得了第三名3公裡滿分,第五次運動成績。

王彥南

機械部

公頭,機械級 82。現任機械工程系組委會副書記,曾任機械82班組長、清華大學學生會百年籌備組副部長、清華大學學生科技協會星火論壇副主任。曾獲國家獎學金、蔣南翔獎學金、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金獎個人、清華大學學生科學會優秀學生幹部、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非數學)一等獎等。

"在走出校園走進工廠中的房間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制造業發展的痛點,也清晰地紮根于制造業,建構了制造強國的生活方向。除了參與實踐,我還積極負責實際的組織工作,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的現狀。......在實踐中,我喜歡螺絲作為堅固的,堅持,堅持,為制造力量貢獻了"永不松動"的理想。"

李金峰

精密儀表系統

女,精細級82。現任清華大學團委經義部副書記、清華大學宣教委員會志工服務組組長。曾獲清華大學綜合優秀獎、清華大學優秀共産黨員、清華大學年度學生、清華大學十佳志願者、清華大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學校先進個人, 等。

"三年來,我從來沒有真正度過過五一節,'十一'假期,但我毫無保留地把它們奉獻給了校園。我不斷在鏡子裡練習,以克服面對訪客的緊張感;我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展位上,無論是下雨的早晨,還是在烈日的炎熱的下午。我正在計劃,當我收到藝術博物館的講座時,在一周内從頭開始完成它們。

韓天傾斜

車輛學院

男,巴士等級82。現任車校組委會副書記,曾任第82類汽車、第812類機械類的負責人。曾獲國家獎學金、清華之友-濰柴動力獎學金、清華大學第39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别獎、清華大學"第12屆、第9屆"之星。

"我們本月初回到學校,在周末或節假日,我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在實驗室的手套箱裡做實驗,每個班次都懷裡拿着汗水。經過5個月的不懈努力,我們終于成功地使用水合物作為抑制劑,包裹在多孔聚乙烯薄膜中,将它們植入軟電池中,這樣當電池有失去熱量控制的趨勢時,它可以自動釋放和抑制進一步發生的熱量失控,進而防止電池爆裂。"

劉坤軒

電子學

男,無82級,入選2021年第14期《火花工程》未來學者支援計劃。現任電子學生會常務理事長,曾任清華大學學生會生命權部骨幹、八年級團總書記。曾獲國家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共青團成員、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首都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獎(第一作者)、清華大學"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第一作者)等。作為第一作者在IEEE GLOBECOM 2021國際會議和國際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上接受或發表了四篇論文。

"我選擇無線通信傳輸技術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作為主要方向,進入國際前沿研究,決心解決無線通信的發展問題。圍繞6G替代技術的智能超表面,我從低功耗電路設計、低功耗終端架構和低功耗系統優化等角度進行了一系列理論分析。除了理論研究,我還參與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硬體平台的建設,在國際會議上進行了介紹和解釋。"

白玉珠

計算機部門

女,83級。現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體育愛好者協會會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17班輔導員、83班前班長。曾獲得國家獎學金、"12-9"獎學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優秀學生幹部、CCF優秀大學生獎、第十一屆"挑戰杯"首都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一等獎、首都大學秋季學生田徑運動會女子A組4×400米接力亞軍、馬約翰杯田徑比賽女子A組3000米冠軍、 4×800米接力冠軍。他分别作為第三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在國際會議ACL 2021 Finds和EMNLP-demo 2020上發表。

"對學習和科學研究的追求讓我意識到,一個學生很容易成為一個孤獨者,同齡人可以互相學習,以保持穩定。是以,我積極參與班級社群的建設,選擇在班級的第三年擔任班長。......一年的學習和建設成績也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們班三個學期的平均成績在成績上排名第一,優勢顯著,是唯一一門在零挂班壓力下學習的三年制專業課程。

劉澤華

航空場

男,81号班機。曾任學校代表團委員會執行組副組長、航空學院紫荊分校宣傳部副部長。曾獲國家獎學金、綜合優秀獎、學術優秀獎、科技創新優秀獎、清華大學優秀共青團成員、國際大學工程力學競賽亞洲區個人多塞特獎、國際大學工程力學競賽國際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實體競賽非實體組A類特别獎, 等。入選斯坦福大學UGVR暑期研究。

"我與清華的故事始于F。在我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成績單上出現了F(不及格)。老師和輔導員幫助我總結了原因,我意識到F是出于我内心的恐懼而誕生的。在克服了恐懼之後,我與清華的故事開始變得更加明亮。......現在面對過去的F,我想給它另一個含義 - "找到另一個答案",以找到自己的另一個答案。并不是我所有的成長故事都是A或A+,甚至在随後的章節中也會有更多的F,但我相信有勇氣和決心全力以赴是很重要的。"

韓玉潭

實體系

男,實體82級。他目前是實體系學生會副主席,并曾擔任實體學生會部長。曾獲國家獎學金、蔣南翔獎學金、第36屆全國實體競賽實體組三等獎等。2019年夏季到牛津大學。

"大三結束時,經過三年的精修努力,得到了滿意的回報:研究排名的第一專業,其中五門課程(19學分)獲得了一個學位的A-plus,20門課程(66學分)獲得了A,所有數學骨幹課程都達到了4.0。

"2021年夏天,我參加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伯恩哈德·凱默教授的線上暑期研究,該研究負責基于密度一般字母理論的第一原理的計算以及拉曼光譜實驗資料的處理和理論分析。當我在外國朋友的期刊俱樂部介紹清華大學實體系最近的科研成果時,我感到自豪。"

齊建慶

化學系

男,化學類81,入選《火花工程》第14期。現任清華大學國術隊隊長、學生體育健康協會會長,曾任清華大學國術隊隊長。曾獲綜合優秀獎、學術優秀獎、第七屆健身氣功大賽/男子指導健康工作12法二等獎、第二十屆傳統健康運動比賽/男子8太極拳第一名等獎。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發表在《有機化學雜志》上。

"疫情期間,我自學了計算化學的前沿知識和技術,并開始研究計算化學的反應機理。在整個線上學期中,我總共送出了1,164個計算任務,大約花費了10,000個小時,最終在我的sopho年結束時獨自完成了我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整理了項目成果後,我成功地将其發表在《美國化學會雜志》上,該文章被研究硼化學的學者多次引用。"

林希英

生命學院

女,82個班。現任北京大學生公益組織"北京飛宇"成員,兒童癌症公益組織"向日葵兒童"志願者,新鮮時代深度部編輯。曾獲國家獎學金、綜合優秀獎、清華大學優秀閱讀獎、清華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獎學金、國際基因工程機器競賽(iGEM)團隊金牌等。

"我在大三時接觸了保護生物學,并愛上了與自然打交道的事業。保護生物學并不是清華生命學院的"典型"研究方向,這條"難得"的道路讓我猶豫不決,但幸運的是,在老師朋友的鼓勵下,我進入了北京大學魯志老師的團隊,真正進入了雪豹防護的研究。"

徐海軒

跨資訊研究所

男,第82條。他目前是規劃系82級的成員。曾獲得國家獎學金、清華之友-鄭格魯獎學金、新生獎學金、國際學生程式設計大賽亞洲區冠軍、中國大學生項目設計大賽決賽亞軍、清華大學第20屆跳水比賽男子單次入水項目冠軍、馬約翰杯學生運動繩索賽180秒三人計數踢B組亞軍。作為第一作者,他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了COLT 2021和UAI 2021上的兩篇論文。

在我第一次夏季通路牛津大學期間,我有幸與牛津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師和當地的清華大學校長面對面交流。從那時起,我想出了畢業後繼續學習的想法,并在未來繼續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在了解了學科的重要性和中國的現狀之後,我對"機器學習理論"産生了興趣,我相信完善的基礎理論可以更好地指導"機器學習"在實踐中的應用。"

楊偉

管理學院

女,90級以後。曾獲得體育優秀獎、東京奧運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個人冠軍、東京奧運會射擊氣步槍混合組冠軍、第14屆全國運動會射擊氣步槍混合組冠軍、第14屆全運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團體冠軍、第14屆全國運動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個人賽跑者。

"作為一名學生運動員,我努力平衡學習和訓練,連續兩年獲得獎學金,并在2019年獲得清華大學運動隊的'最佳突破獎'。得益于體育一體化的訓練環境,"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伴随着我的不斷成長。"

"'自我完善,荷德負荷'的學校紀律一直鼓勵我繼續改善我的學習道路和射擊事業。有了家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代青年隻有不斷超越自己,才能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齊吉

人文學院

女,英語82級。現任人文學院學生會主席,曆任人文學院82班班長、團委組織部黨組副組長。曾獲"12-9"獎學金、清荷獎學金、社會工作優秀獎、文藝優秀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先進個人、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與技術作品競賽三等獎、中國辯論公開中文組冠軍、 北京大學學生英語演講大賽優秀獎、第二屆"麻吉杯"全國學生相聲展優秀人才獎等。

"外語的培養教會了我,外語不僅是表達的工具,更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的橋梁。法律的經曆也讓我意識到,我國目前在涉外法律領域是被動和無助的。未來,我希望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成為一名專業的國際仲裁律師,跨越文化壁壘,維護更多中國企業在國際商務領域的權益。"

陳宗軒

新雅書院

男,新雅72班,入選清華大學"思源工程"第17期"英華學者"項目。曾任新雅72班長、新雅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學生帶一路研究會常務理事。曾獲"十二九"獎學金、清華之友-張榮華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美國大學生數學模組化大賽F獎(前1%)等。他分别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和第三作者在機器學習國際會議上發表了兩篇論文。

"在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學習狀态之間切換,使我很容易應對學術挑戰。在2021年國際機器學習大會ICML,深度學習中的不确定性和魯棒性研讨會上,我作為合著者發表了一篇論文,從理論上解決了貝葉斯定理在函數空間中高維資料應用中的局限性。"

網友:競相看神争

😂

綠方圓:今年最大的感受是,這些人中的很多人也都是從迷茫和疑惑中走過來的,隻是堅持到底不放棄,一路向善。

張宇飛:"我跟清華的故事從F開始",不是清華的故事,一樣的優秀和精彩!澤華加油!

重新開始:佩服你,期待考試和研究,我會和他們一樣好。

一片葉子,一個菩提:戰鬥,看到神靈的戰鬥。

@JoelleLEO:隻要堅持到底,認清自己的道路,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另一邊。

@Nier:是那座山拔地而起,是一位如此優秀的同行,激勵我等待,勇往直前。

(綜合自刊記者程偉,中國青年報,清華小五源公衆号)

本期由周玉華編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