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漫風《星球大戰:幻象》即将上線,迪士尼為誰改變?

日漫風《星球大戰:幻象》即将上線,迪士尼為誰改變?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兒童ip研習社

當你看到喜歡的品牌在促銷打折,但走進店内才發現自己看上的東西都是原價時,你大概會這樣抱怨一句:

“這是個陷阱。”

當你剛把已經改過五版的設計圖交給老闆,老闆卻通知你再來辦公室一趟時,你腦子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大機率是:“我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當你掙紮着、猶豫着要不要嘗試去做某件事時,身邊鼓勵你的朋友很可能會這樣對你說:“要麼做,要麼不做。沒有試試看。”

......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早就猜到了,上面這些虛拟場景中出現的經典台詞都是出自世界著名的《星球大戰》電影系列。如果有誰能準确地說出上面每一句台詞具體出自哪一部,并能明确說出出自哪位電影角色之口,在什麼情況下說出的,那麼他毫無疑問就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骨灰級粉絲了。

作為一部史詩級ip的系列電影,《星球大戰》自誕生的那天起,就創造了電影史上的神話。前所未有的科幻題材、太空場景,複雜紛繁的星系鬥争,被稱為“摩西開辟紅海之後最為壯麗的120分鐘”,也早已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征之一。

星球大戰系列的電影結束了,但迪士尼的新故事才剛剛開始。作為世界上最賺錢的系列電影之一,迪士尼怎麼會舍得放棄《星球大戰》在全世界“圈錢”的機會。是以,這才有了此次迪士尼與七家日本動畫制作公司合作,為全世界粉絲呈現一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星戰“新故事”。

日漫風《星球大戰:幻象》即将上線,迪士尼為誰改變?

《星球大戰:幻象》

8月18日,迪士尼《星球大戰》(star wars: visions)官宣一則新的消息:迪士尼《星球大戰》ip将與神風動畫、扳機社、kinema citrus、science saru、geno studio、studio colorido和production i.g等七家日本動畫制作公司合作,推出新作動畫短片劇集《星球大戰:幻象》,并将于9月22日在disney+流媒體平台上線播出。

值得注意的是,《星球大戰:幻象》并不是《星球大戰》的續集或者衍生類作品,而是通過日本漫畫式樣的概念,講述幾個星戰故事。《星球大戰:幻象》是由盧卡斯影業打造的、包括9個星戰短片故事在内的全新星戰短篇合集,而之是以由七家不同的日本動畫公司參與制作,為的是将星戰題材引入不同的文化視角。從預告片來看,《星球大戰:幻象》在視覺效果方面很成功,不少觀衆也認為其視覺呈現比漫威星球大戰衍生劇《曼洛達人》更好。

日漫風《星球大戰:幻象》即将上線,迪士尼為誰改變?

據該劇集執行制片人詹姆斯·沃透露,這次的故事展示了日本漫畫中别具一格的主色調,擴充了大家對《星球大戰》的認知,并歌頌了一個平行宇宙世界。這對于迪士尼的科幻系列以及mcu超級英雄系列來說,都有着正面的發展作用。

美國科幻大片和日本動畫的融合會好看嗎?這是不少星戰迷們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的真實反應。

自1977年喬治·盧卡斯把《星球大戰》首部電影呈現給美國觀衆,這部講述青年成長的太空歌劇式科幻電影,就以宏大的世界觀、跌宕起伏的劇情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來自全世界的觀衆。而今,《星球大戰》早已成為風靡全球的流行文化。

日漫風《星球大戰:幻象》即将上線,迪士尼為誰改變?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

雖然,在盧卡斯影業開創的星球大戰電影在全世界範圍内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并在電影票房上也取得了輝煌成績,但随着迪士尼接手星戰系列的後幾部,星戰電影的口碑也開始出現下滑,并引發了一定的争議。

2012年,迪士尼斥資40億美元收購盧卡斯影業,重新開機這個經典ip,制作了全新的後傳、外傳電影,但是這些電影作品卻被《星戰》粉絲诟病場面不如前作宏大,叙事不夠清晰,劇情構思粗糙等。

盡管迪士尼接手的星戰後續系列被粉絲诟病,但這個ip仍舊給迪士尼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價值。2021年,wikimili根據上市公司的财務資料、全球第三方權威資料統計平台等,彙總得出了全球最賺錢的50個ip。其中《星球大戰》以約687億美元位居第五,在它的前面的兩位則是迪士尼旗下的維尼熊(約803億美元)、米老鼠和它的朋友們(約803億美元)。

即使受到粉絲指摘,如《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被認為是“系列最差”,但這部電影仍舊位列2019年全球票房榜單第7位。顯然,《星球大戰》所具備的文化影響力與商業價值,是值得迪士尼繼續充分挖掘的。

日漫風《星球大戰:幻象》即将上線,迪士尼為誰改變?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一方面是迪士尼重新開機星戰系列電影後引發的口碑下滑和粉絲指摘,另一方面是大衆審美的不斷提升促使迪士尼不得不重新站在觀衆的角度去思考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出現的問題。而日本作為動畫制作強國,也是一直樂于學習西方文化并善于以日本文化的視角解讀西方文化,迪士尼要尋求突破,選擇與日本多家動畫制作公司合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長久以來,亞洲人對好萊塢有些固有印象,他們認為星戰類的作品東方隻在乎視覺效果不在乎社會主旨。而西方人對于東方電影也有刻闆印象,他們認為亞洲人的片子隻停留在《物語》叙事的層面,他們沒辦法拍好大熒幕作品。是以說,此次漫威與亞洲影業的合作 效果很好,這種效果能夠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衆們打破刻闆印象。

現如今好萊塢大片,尤其是靠特技、特效等大場面支撐的好萊塢大電影在中國等亞洲市場的号召力已經遠不如二十年前,觀衆不再一味地看重宏大的場面,而是越來越在乎電影有講一個好故事。比如,前段時間上映的曾收獲無數中國粉絲的《速度與激情9》,其在大陸上映後獲得了觀衆的一緻差評,也意味着沒有好故事隻有大場面的好萊塢大片沒有人再願意随便為之買單了。

總之,強大如迪士尼,這個一直站在雲端高高在上的全球最大的動畫影視巨頭也開始主動尋求改變了,這種改變可以美其名曰“為世界的星迷們考慮”,但終歸還是為了能源源不斷地從觀衆的口袋裡掏錢。

8月13日,迪士尼公布了第三财季财報,截至2021年7月3日,迪士尼旗下流媒體平台disney+的付費使用者已達到1.16億,超過市場預期的1.13億;第三季度新增付費使用者1200萬,使其訂閱使用者總數比一年前的5800萬增加了一倍。後疫情時代,特别是disney+的迅速擴張,流媒體的實力越來越壯大。

disney+流媒體對迪士尼有多重要?以七月初在北美上映的漫威大片《黑寡婦》為例,該片首周末全球票房高達2.15億美元,包括8000萬美元的北美票房、7800萬美元的海外票房和6000萬美元的流媒體收入。首周過後,《黑寡婦》的院線票房開始大幅下滑,次周末跌幅更是高達67%,這正是流媒體上火爆的付費點播大大分流了影院的觀衆造成的。甚至,因為院網同步影響票房分成,該片主演“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與迪士尼對簿公堂,上演了一出“超級英雄”單挑“金主爸爸”迪士尼的戲碼。

日漫風《星球大戰:幻象》即将上線,迪士尼為誰改變?

2020年4月環球影業的《魔法精靈2》首次試水院網同步發行,就收獲了超一億美元的點播收入;2020年9月,迪士尼制作由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電影也嘗試同步在院線和流媒體播出,29.9美元的點播價格重新整理了該模式的單片定價;2020年12月,華納的《神奇女俠1984》混合發行試驗成功後,宣布将2021年的17部院線電影都采取同樣的發行方式。由此可見影視巨頭對流媒體平台的重視。

而此次迪士尼推出的《星球大戰:幻象》是九集的短片劇集,選擇在disney+流媒體平台上線播出,這也是迪士尼現階段側重開辟disney+流媒體線上平台新陣地的重要舉動。也是以,當迪士尼要讓觀衆将注意力從電視台、大熒幕這些傳統平台逐漸遷移到流媒體上時,漫威超級英雄衍生劇、各種童話故事的真人劇以及《星球大戰》的衍生内容顯然是disney+片庫擴充的重點。

《星球大戰》所具備的文化影響力與商業價值,是值得迪士尼繼續充分挖掘的。無論是日漫風格還是新的文化視角,抑或是disney+流媒體播放,全新的《星球大戰:幻象》能究竟能夠為迪士尼星戰系列延續多久的生命還未可知。但對于星戰粉絲們來說也不失為一件好事,畢竟可以看到一個與此前完全不同的星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