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十三航天員喝水前還要測微生物!科普一下微生物對人體的重要影響

中國小康網訊 近日,一則關于神十三航天員喝水前還要測微生物的消息上了熱搜。在太空生活,保障用水安全非常重要。航天員們每個月都要對用水采樣進行微生物檢測,看看太空中喝的水是否幹淨,引發網友熱議。

神十三航天員喝水前還要測微生物!科普一下微生物對人體的重要影響

相關新聞視訊截圖

實際上,微生物對人體的作用遠超你的想象,下面科普一下微生物對人體的重要影響。

古希臘曆史學家普盧塔克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殺死了克裡特島牛頭怪的國王忒修斯傳回雅典後,他乘坐的船被紀念展示了上百年。之是以能儲存這麼久,是因為船上有一塊木闆腐朽了,人們就會替換一塊新的。最後船上連一塊最初的木闆也不剩了,那麼,完好無損的它還是原來那艘船嗎?

這個悖論叫作“忒修斯之船”。實際上,如果把這艘船替換成人體,可以得出很多悖論的“變種”。比如,我們從出生那一天起,自身的細胞就不斷自我更新、修複。最原始的那個細胞早就不存在了。那麼現在的“我”還是本來的我嗎?

當然,聊以自慰的是,細胞再怎麼更新替換,都用的是“原裝元件”。而美國加州大學聖疊戈分校的一項最新發現,則讓我“孰不可忍”了——“我”竟然不是“純原裝”的!

研究顯示,人體裡隻有43%是自身細胞,剩下57%都是微生物;人類自身的基因有2萬個,而人體裡的微生物基因則有2000萬個!更可怕的是,人體的腸道微生物甚至能決定人的性格、智商、壽命甚至精神疾病!

我仿佛看到,自身細胞那艘“忒修斯之船”再怎麼替換木闆,都隻是瑟縮在身體“聖殿”的一角,是否完好無損都有待商榷;而龐大的微生物“紀念品”,占據了聖殿的大部分空間,甚至是“核心位置”!

那麼,“我”到底是我?還是我體内的微生物啊?

也許有人會感覺到我的問題可笑,“我”是大腦産生的自我意識和行為的集合。微生物再怎麼“喧賓奪主”,它們也突破不了身體裡面的“血腦屏障”,要知道,大腦可是人體的司令部啊!

如果抱着這個想法,認為隻要守住大腦這方“淨土”,就能讓“我”占據高地,那麼,你就太小瞧微生物的作用了。

我先舉個恐龍的例子。二十世紀初的時候,人們發現像馬門溪龍、梁龍這些體型太過龐大的恐龍,體長一般超過20米,會導緻一個腦子不夠用。于是它們會在臀部脊椎上,長出一個膨大的神經球,就是所謂的“腸腦”,來協助大腦的工作。

可是近年來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也有腸腦!與恐龍的不同,人的腸腦存在于食道、胃、小腸與結腸的鞘中。大腦能夠思考和記憶,是因為其神經細胞。你以為神經細胞隻有大腦獨有嗎?腸腦也有!而且和大腦裡的數量相當!

是以,人體有兩個“司令部”。它們通過“電話線”,即迷走神經溝通。我們都知道,人的抑郁、快樂以及各種行為,來源于大腦裡的兩種神經遞質——5-羟色胺與多巴胺。

那大腦裡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是從哪裡來的呢?告訴你一組資料,人體内95%的5-羟色胺和50%的多巴胺,是腸腦輸送給大腦的!而這些神經遞質的合成,就是靠腸腦裡的微生物!

你看,從這個意義上講,大腦充其量隻算是個“前敵指揮部”,而腸腦才是“後方司令部”,“後方司令部”裡的決策層還是微生物!

是以說,人的性情大變,或是有時幹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不難了解了。我相信誰都有過這種情況,這不是“大腦短路”了,而是微生物發出了錯誤指令。我們不知道自己日常所做的決定、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為,來自大腦和我内的微生物的影響的比例各占多少。

是以,“我”和我體内的微生物相比,真的不占優勢。人類的發展史,有可能都是一部微生物發展史。(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