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幾本小說,才發現這些小說這麼好,比我在學校看的那些有趣多了。這些故事都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讀起來仿佛我就在現場。然而,我很佩服那些沒有一定經驗就能寫出如此深刻完整故事的作者。想必作者自己可能也經曆過一些事情,才能夠寫得如此真實。
1.“文化之旅”
《文化之旅》是當代學者、作家餘的散文集。1992年首次出版,是餘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内外講學考察期間撰寫的一部作品。這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這本書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即夢想的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寫這本書的最初靈感來自一位年輕天真的美國老教授。雖然教授年事已高,但他卻冒險遊曆了西南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這讓作者萌生了重新認識祖國的願景,産生了對中國文化的思考和追求。其次,應該是作者對自己和社會的安慰。作者渴望在旅途中解放思想,為中國文化做出貢獻。于是,餘毅然辭去官職,在毫無疑問的年紀走出自習室,開始了一段文化之旅。雖然這是一段艱苦的旅程,但我非常喜歡閱讀它。筆者去過的地方令我驚歎,充滿了曆史感和大自然的壯麗,讓人向往。
2.《明代的那些事》
網絡上連載的曆史小說《明朝的事情》是當年明月寫的,主要講述了一些明朝從1344年到1644年的故事。以史料為依據,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加上小說的筆法,語言诙諧幽默。全景式展示了明朝第17位皇帝與其他貴族、達官顯貴、小人物的命運,尤其是官場的政治、戰争、皇帝的心思,以及當時政治經濟制度和倫理道德的浪漫。原來複雜的曆史被作者的筆變成了有趣的故事。現代文人講古代故事有趣又生動,也讓我對明朝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3.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小說。塞林格把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限定在16歲的中學生霍爾登考爾菲爾德從學校流浪到紐約的三天裡,并借鑒意識流的想象力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少年的内心世界。憤怒和焦慮是這本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别是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4.雍正帝
《雍正皇帝》是二月河“皇帝系列”的第二部。它跨越了康、雍、甘幾十年的曆史,成功地描繪了雍正帝波瀾壯闊的一生。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也是最有争議的皇帝之一。從登基到去世,各種傳說盛行。數百年來,雍正帝的頭上一直籠罩着神秘而令人困惑的謎題。作為創立清朝“康幹史聖”的三位傑出皇帝之一,雍正生活在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之間,即在位61年的康熙帝和在位60年的風流皇帝甘龍,猶如矗立在兩座高峰之間的又一座高峰。他是“康幹史聖”中不可或缺的皇帝。
5.成都,今晚請忘記我
作者是慕容雪村。這本書出版于2003年。它講述了一群出生于70年代的成都青年的故事。他們對自己的職業、情感和婚姻感到困惑和掙紮。這本書被改編成了電視劇。不喜歡看書的朋友可以搜尋同名電視劇。
6.“波濤洶湧的水”
《滄浪之水》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作者是嚴陣。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遲大偉作為知識分子,曾經有着遠大的理想,視父親為偶像,淡泊名利,但進入職場後屢遭挫折的故事。在妻子和同僚嚴先生的引導下,他放下了知識分子的自尊和追求,重新做人,最終不得不迎合現實的利益。
7.無聲的忏悔
這是吳齊石六年來寫的第一部小說。故事安排細膩細緻,文筆冷靜内斂。一經出版,廣受好評,成為2014年最具實力、最受歡迎的黑馬。作為一個美籍華人,作者真正感受到了美國的種族主義,并将其帶入小說,就像莉迪亞的父親,雖然成為了終身大學教授,但仍會被誤解為外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