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要建立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

《砥柱中流——偉大的敵後抗戰》連載9

山溝,細雨,天将黑。常家渠,河北省阜平縣西面的一個小山村,兩面都是高山,中間一條深溝。溝兩側的巨石下,仔細地分辨,密密麻麻的隐蔽着不少八路軍戰士,不用說,日本鬼子又來“掃蕩”了。

近處,一個幹部模樣的人,從懷裡就掏出了一個收音機,在當時收音機可是個稀罕的物件兒,東西一拿出來,周圍幾個小戰士立刻圍攏上來,大家都想聽一聽,這話匣子裡到底都說了些什麼。沒想到,這話匣子剛一出聲,就把所有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聶榮臻總部的電台,已被皇軍空軍炸毀了,今天已是第3天聽不到聶總部的電台出現了,聶榮臻已經陣亡!”

聶榮臻?聶榮臻司令員“陣亡”了?什麼情況!

聽到這個不靠譜的消息,拿出收音機的這個幹部輕蔑地哼了一聲,“想抓我聶榮臻,還差的遠呢”!您沒猜錯,這個帶着些許四川口音的人,就是日僞電台廣播中,已經“陣亡”的聶榮臻!

為什麼要建立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

原來,謊稱聶榮臻陣亡,是日僞軍對華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掃蕩”毫無結果的情況下,動搖八路軍士氣的手段。1938年的秋天,聶榮臻率領的這隻隊伍,已經成為了日寇在華北戰場上最為膽寒的抗日力量。1938年9月,日本侵略軍大學營制定了“中攻武漢,南取廣州,北圍五台”的作戰計劃。

這裡面所說的五台,就是指聶榮臻戰鬥的山西五台山這片地區,而它還有另外一個更響亮的名字,晉察冀!

孤懸敵後,自力更生!

此時的侵華日軍,把“北圍五台”,與“中攻武漢,南取廣州”相提并論,可見當時的晉察冀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猶如一把尖刀直插敵人的心髒。

就在侵華日軍制定針對晉察冀根據地的圍攻計劃時,恐怕他們仍然想不通,一年,就一年!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怎麼就會冒出這漫山遍野的抗日隊伍,這個聶榮臻難道他真有撒豆成兵的本領麼?

我們讓時間回到1937年。這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争,此後不斷向華北增兵,由7個師團增加到12個半師團,國民黨軍隊在華北雖然有七八十萬軍隊,一些愛國官兵也曾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國民黨執行了片面抗戰路線,沒有發動廣大人民群衆,最終沒能阻止日軍的進攻。

在輕取平津之後,氣焰極為嚣張的侵華日軍,以大約30萬兵力,兵分3路,沿平綏、平漢、津浦鐵路長驅直入,妄圖“速戰速決”,叫嚣着,要在3個月内滅亡中國。

就在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抗日通電。并同時緻電蔣介石,表示全體紅軍将士願“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到8月下旬,國民黨政府同意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設立總指揮部,開赴華北戰場。

當時,八路軍下轄115,120,129三個師約4萬6千人,鑒于民族危機嚴重,部隊未待改編就緒,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但此後,八路軍如何進行戰略部署,才能有效地牽制和打擊裝備精良的日軍,并處理好與國民黨友軍的關系,同時保護和發展自己,是當時最重要的問題。經過慎重考慮,毛澤東決定将三個師分散部署在山西四角,分别建立抗日根據地,形成晉察冀、晉東南、晉西南和晉西北四區,對進占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日軍取四面包圍态勢。其中,依托恒山、五台山的晉察冀區是一個關鍵。

1937年10月,侵華日軍憑借他們在武器裝備上的優勢,猛攻山西戰略要點娘子關,眼看太原危在旦夕,遠在延安的毛澤東在分析了華北戰場的局勢之後,給八路軍總部發來了這麼一封電報,我們一起來看看:

“周朱彭任,敵占太原後,将引起極大與極快之變化,娘子關之敵必速占正太路,我林師及總部有被隔斷之慮。拟定之部署意見如下:留楊成武團在恒山、五台山地區,堅持遊擊戰争。林師主力準備轉移于汾河以西呂梁山脈。毛澤東,二十日二十四時”

為什麼要建立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

毛澤東的電報說得清楚明白,主力轉移,目的是為了不被日軍隔斷在敵後地區,而留下的部隊可就是真正的懸孤敵後,自力更生了。

那誰走誰留呢?

生存都是個大問題,又談什麼發展呢?

很快,根據毛澤東電報的精神,八路軍總部決定,由聶榮臻留守五台山,建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而留給他的部隊,滿打滿算,總共3000人。

受命之後的當天晚上,聶榮臻難以入睡。當時,115師的師部離八路軍總部很近,留下來的指令是由朱德、彭德懷等人當面告訴他的。

為什麼要建立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
為什麼要建立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

聶榮臻在紅軍時期抽過煙,抽得不多,當時說戒也就戒了,現在,他又摸出了煙鬥,久久地望着眼前缭繞的煙霧,陷入了沉思。

就當時的華北戰局而言,這裡的侵華日軍一路都無所顧忌,除了平型關大捷,中國軍隊在這片區域沒打過别的大勝仗,國民黨幾十萬人馬被稀裡嘩啦地沖到了山西南部,如果不是侵華日軍把戰略重點轉移到上海方向,山西的戰局恐怕更加糟糕。留給聶榮臻的部隊,是115師獨立團、騎兵營、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加上各地方工作團等小的機關,不過3000人。

而他們的周圍全都是正在勢頭上的日本鬼子,想在這裡發展根據地,恐怕連生存都是個大問題,又談什麼發展呢?

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曾經提到過,在洛川會議上,毛澤東深刻地分析了中國所面臨的形勢,确立了共産黨在抗日戰争時期要在敵後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争、利用遊擊戰争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聶榮臻曾經回憶說:毛澤東同志在洛川會議上就考慮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之後,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問題,每一個根據地的建設,不隻是拖住敵人,配合正面戰場作戰的問題,更不單純是武裝鬥争問題,他還包括各項社會改革,從事新民主主義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建設,改造舊中國的複雜鬥争和廣泛内容,聶榮臻當時在洛川會議上,也做了發言,表示是對毛澤東提出的戰略方針的堅決支援。

而此時,不僅是中共中央,八路軍總部,還包括全國各地的抗日隊伍,都在密切關注着晉察冀,想看到底能不能在日寇橫行的華北腹地站住腳。如果可以,那将極大的增強八路軍在其他地區建立根據地的信心,同時也可以使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關于抗日戰争的一系列戰略構想成為現實。1937年10月22日,集合号響了,115師主力部隊整裝出發。聶榮臻與林彪,羅榮桓等許多一起從長征路上沖殺過來的将士們依依惜别,目送南下的隊伍消失在群山之中。

為什麼要建立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

1937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在五台縣石嘴的普濟寺宣告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成為了毛澤東選中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一年,他38歲。

為什麼要建立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

剛分兵的時候,115師給聶榮臻留下的人手極少,尤其是幹部,更是如此,當時在晉察冀有這麼一句玩笑話,說要問司令部有多少人,一盆菜就夠吃了,一條炕就夠睡了。

人手不夠,物資奇缺,這是晉察冀根據地建立之初面對的最直接的困難。但其實,物質上的困難倒還是其次,咬咬牙就過去了,關鍵是意識上的。我們現在通常說的抗日根據地,至少應該包含以下的要素和内容:一定區域的政權和黨組織;有抗日武裝力量包括正規軍、遊擊隊和民兵;有人民的群衆組織等。但這些已經都是後來人們總結出來的經驗,當年,作為敵後第一塊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毫無經驗可循。如何建立根據地,先幹什麼,後幹什麼,該怎麼幹,甚至連什麼是抗日根據地,恐怕有些戰士都鬧不清楚。

總部南下不久,娘子關失守,太原危急,晉察冀邊區已完全孤懸敵後。聶榮臻和他的戰友們幾乎天天研究,在這種艱難處境中,究竟應該怎樣開展工作。

而在這段“頭腦風暴”期間,聶榮臻總是不忘和大家反複強調,我們之前所說的“意識”上的問題。

必須使每個留下來的同志懂得黨中央決策的意義,讓大家明白,為什麼要留下來建立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每次強調這個核心的問題,隻要有條件,聶司令都會拿出一張地圖來。

為什麼要建立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

晉察冀地區,位于山西河北和察哈爾三省交界的一大片地區,在平漢、平綏、正太、同蒲4條鐵路之間。如果我們在這裡成功地建立一塊抗日根據地,就會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髒,直接威懾北平、天津、保定、石家莊、太原、張家口等敵人的戰略要點。

本文根據北京衛視《檔案》欄目整理而成

《檔案》播出時間:周一-周五21:26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brtn北京衛視、北京衛視官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