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号,王某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水南鎮采風。王某在水南鎮的街道上,看到了王艮的畫像。王某想起了王文節公的事迹,就寫了今天這篇文章。

建文二年,建文帝朱允炆開科取士。吉安府學子天恩當頭,包攬了三鼎甲。吉水縣胡廣考中狀元,吉水縣王艮考中榜眼,廬陵縣李貫考中探花。吉安府學子包攬前三名,成就了廬陵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
建文帝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碰到了皇叔朱棣的靖難之役。建文四年,朱棣兵臨南京城下。大明朝的大臣們眼看着侄兒鬥不過叔叔,紛紛在為自己的前程考慮。江西的士子們在精神領袖解缙的帶領之下,來到吳溥家中開了一個事關生死的會議。
吳溥,字德潤,号古壓,江西省撫州崇仁縣人。吳溥是建文二年二甲第一名進士,他召集江西士子到家中讨論出路問題。吳溥首先慷慨陳詞,表示要為建文帝自盡殉國。解缙、胡廣、王艮紛紛跟進,慷慨陳詞表示要為建文帝自盡殉節。
王艮,字敬止,号止齋,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水南鎮帶源村人。王艮跟吉水縣老鄉胡廣是好朋友,兩人一起進京趕考。王艮的才華在胡廣之上,但是長相令人不敢恭維。古代取士講究書言身判,身指的就是長相。建文帝按照書言身判的取士标準,點了胡廣的狀元,隻給了王艮榜眼功名。
王艮不服氣,建文帝便命王艮和胡廣以《丹桂》為名,各詠詩一首決高下。王艮與胡廣各詠詩一首,王艮的詩明顯比胡廣的詩更好。建文帝後悔以貌取人,又不能撤銷胡廣的狀元功名。建文帝另辟蹊徑,賜王艮以榜眼功名享受狀元的待遇,等于是給了王艮名譽狀元頭銜。
王艮有感于建文帝知遇之恩,決心為建文帝自盡殉節。王艮告别解缙和胡廣、吳溥,又回到家中告别母親和妻兒。王艮服下毒酒,為建文帝盡忠了。建文帝聞訊,派洪武二十四年狀元黃觀祭奠王艮。王艮還未下葬,朱棣就打進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
解缙和胡廣、吳溥雖然慷慨陳詞,嘴上說要為建文帝殉節,但是選擇了另外一條出路。朱棣打進南京城的時候,解缙和胡廣、吳溥向朱棣屈膝投降。朱棣畢竟是起兵造反的藩王,迫切需要士大夫們的支援。解缙、吳溥這樣的名士、胡廣這樣的狀元,自然是朱棣的座上賓。
胡廣以狀元的身份,為明成祖草拟了登基诏書。解缙是天下文壇領袖人物之一,他為明成祖效力,讓明成祖登基時覺得臉上有光。明成祖很器重解缙和胡廣,解缙和胡廣都在明成祖時期當過内閣首輔。
吳溥雖然仕途不順,但是跟着解缙一起編撰《永樂大典》,是《永樂大典》主創人員之一。一部《永樂大典》足以讓吳溥名垂青史,解缙、胡廣、吳溥投降朱棣之後都,是名利雙收。
王艮自盡殉國之後,明成祖沒有為難他的家人。明成祖讓家人護送王艮的靈柩回鄉安葬。王艮被安葬在水南鎮帶源村,直到明朝快要滅亡的時候,南明朝廷才想起了王艮。南明朝廷給了王艮“文節”谥号,也算是給了一個好評。
朱棣是明太祖的兒子,朱允炆是明太祖的孫子。老朱家叔侄内鬥,無論誰赢都不會毀了大明社稷宗廟。解缙和胡廣、吳溥向朱棣投降,可謂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王艮的才學,雖然比不上解缙,卻絲毫不遜色于胡廣。以王艮的才學,如果他不自盡殉節,肯定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隻可惜,王艮看不清形勢,枉送了性命。
時至今日,人們對王艮評價依然是兩極分化。有人說王艮義薄雲天忠肝義膽,有人說王艮不識時務愚忠送命。對王艮的評價見仁見智,大家自己看着辦吧。
備注:本文配圖全部由王某拍攝于王艮的故鄉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水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