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進分蘖
整個6月的田間管理重點是促進水稻分蘖,6月上中旬是水稻分蘖盛期,科學管理促進有效分蘖是高産的關鍵。

1.淺水層增溫促早生快發。包括施肥、滅草的時候田間也不要深水。深水,滅草效果不好,還抑制分蘖。水層保持3~5厘米,但不能沒有水,對于促進分蘖,水溫比氣溫重要。在低溫天氣下,水溫對于促進分蘖的作用更明顯,太陽曬熱水,水就可以儲存熱量,水曬熱了不容易涼,一整晚熱水,苗不耽誤長。
2.合理施肥促分蘖。不分蘖,有的時候不是肥不夠,是其它條件不足。今年6月初,溫差大陰雨天較多低溫寡照,不要施大頭肥,少施多次,最後一遍蘖肥由前期蘖數而定施肥量。蘖肥量是全年的35%純氮。在6月20日以後,如果田間分蘖不足和部分田塊過黃,再看田施肥。施全年10%純氮。正常有效分蘖可以到6月底7月初。
二、二次封閉
水稻秧苗完全返青後就要及時進行二次封閉除草,以免草荒,藥劑以苯噻酰草胺、丙草胺、莎稗磷等滅稗草,闊葉雜草多的地塊要再配合吡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用毒土法施入,保持水層5~7天,水層切忌不可淹沒稻心,氣溫特低時不要施藥,盡可能不哧溜,以免出現藥害。
三、施藥防蟲
建議防治潛葉蠅一定要選擇有内吸作用的殺蟲劑,如吡蟲啉等;同時,注意防治稻水象甲。6月上旬是潛葉蠅幼蟲危害稻苗的時候,成蟲喜歡在下垂或平伏水面上的葉尖部位産卵,幼蟲潛伏在葉片表皮,咬食葉肉,葉片接觸到水後腐爛,受害田塊不同程度減産。
潛葉蠅的防治應在插秧前用吡蟲啉帶藥下地,插秧後灌水前最好再噴一次藥劑,主要藥劑有:阿維·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水層切忌不要過深,如果葉片下垂到水中,用手一摸有小結就要排水。
四、曬田
6月20日以後,田間蘖數達到預計的80%即可排水曬田,曬田可以控制無效分蘖,增強根系活力,積累營養,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較多的養分來源,降低田間濕度,破壞病菌與蟲卵繁殖傳播條件,增強抗病力,提高抗倒伏能力,曬田5-7天,曬到田間有雞爪裂為最佳,重曬地塊,達到白根外露,葉色褪淡,葉片直立即可,當田間有1/3左右植株已拔節時,應停止哂田,進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以保證幼穗分化生長發育。
五、筒葉苗的預防
水稻苗移栽到本田後,有些稻苗出現筒狀葉,心葉很難拱出來,影響生長和孕穗。會造成水稻不同程度減産!筒狀葉苗多數都是在苗期使用過激素類産品造成的,多發生在主莖葉片上。也有的是在插秧後使用過激素類藥物造成的!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水稻6~7葉時出現筒狀葉,多數是在水稻苗3葉左右多次或過量使用萘乙酸生根劑造成的藥害。水稻3葉時受藥害,正是水稻内部第6葉形成和第7葉上的生長點分化的時候。第3葉是過多使用萘乙酸生根劑,第6~7葉就會出現筒狀葉。
2.水稻7~8葉時出現筒狀葉,多數是底藥使用“2·4 d”造成的藥害。
3.水稻5~6葉期出現的筒狀葉,也可能是底藥有2·4 d除草劑,而且量大和水深沒心造成的藥害!
4.水稻苗床上或2.5葉以前用過二氯喹啉酸,也可能會出現筒狀葉稻苗。
5.如果是稻田池邊池角稻苗筒狀葉較多,可能是底藥2·4 d漂移到邊角過多,造成的藥害。
解決辦法:
1.可以噴氨基酸系列葉面肥加芸苔素内酯,促進生長和快速分蘖。
2.如果是偶爾有一片筒狀葉可以不用管它,再分蘖就沒有了,不會造成嚴重減産。
聲明:内容來源于網絡,配圖來自365益農朋友圈、公衆号背景問答咨詢。本平台不對所包含内容的準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我們尊重原創,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系本平台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台将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删除該文章,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