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瀾依明明最恨甄嬛,為何在滴血驗親之時卻出手相救?

比起後宮裡的其他嫔妃,很多人覺得葉瀾依這個人物形象過于簡單,她對甄嬛的态度變化完全取決于果郡王。

多刷幾遍之後,你會發現她的形象豐富雖比不上甄嬛,卻也不輸安陵容。

愛她的人覺得她性格豪爽,不做作,敢愛敢恨。

恨她的人覺得她性格孤僻,高冷不合群。

葉瀾依明明最恨甄嬛,為何在滴血驗親之時卻出手相救?

1

從前覺得華妃恃寵而驕,仗着自己身份尊貴連皇後都不放在眼裡,說怼就怼,直到葉瀾依的出現,讓人直呼原來怼人還能這樣口無遮攔。

皇上看上葉瀾依,蘇培盛來恭喜她,換做别人肯定趕緊磕頭謝恩賠笑臉,可葉瀾依偏不,甚至都沒正眼瞧蘇培盛,一臉冷漠地怼他:“這福氣給你要不要啊?”吓得見慣大風大浪的蘇培盛也抖了一個激靈,直呼“這話可不敢瞎說啊”。

葉瀾依明明最恨甄嬛,為何在滴血驗親之時卻出手相救?

要知道,就算是高高在上的華妃也會給蘇培盛幾分薄面,尊他一聲“蘇公公”,可葉瀾依才不管你是不是皇上的紅人,心裡那點情緒全擺在臉上。

葉瀾依性子直,不喜歡繞彎,不光是在奴才面前,就連參加後宮的聚會也不屑做做樣子。

面對齊妃所謂的“真心理論”,葉瀾依照樣一點兒情面不留,直接開怼:“真心這種話是口中随便說說就算數的嗎?”說完還不忘向齊妃抛一個蔑視的眼神。

蠢笨的齊妃被她怼得一頭霧水,她怎麼也想不到這話是從一個地位卑賤的答應嘴裡冒出來的。在場的其他嫔妃先是一愣,繼而面面相觑會心一笑。向來愛面子的齊妃更是氣得咬牙切齒卻又不知如何反駁。

即便是在皇上面前,葉瀾依依舊我行我素,面對皇上的關心絲毫沒有一點感動,面無表情地回道:“皇上忙于朝政,不必為我煩心。我不笑是因為生性不愛笑。”

葉瀾依的這句話,傳遞出什麼資訊?

簡直就是赤裸裸地對皇上宣告:這就是我,不需要你來管,我就是不喜歡笑,對誰都一樣,你皇帝在我這也沒有例外。

皇後一直以為皇上是圖一時新鮮才看上葉瀾依,殊不知論後宮怼人的膽量,葉瀾依排第二無人敢排第一。

皇帝身邊的人自然都對他百依百順,突然出現這麼一個有個性且姿色尚可的妙齡女子,皇帝自然會覺得她新鮮有趣,想要占為己有讓自己的後宮增添一抹色彩。

葉瀾依的真性情,不僅深深吸引着皇上,也為後文在甄嬛危難時刻出手相救埋下了伏筆。

葉瀾依明明最恨甄嬛,為何在滴血驗親之時卻出手相救?

2

大部分人認為葉瀾依喜歡果郡王,是因為他在自己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了溫暖,這份喜歡多半源自于感動。

我不否認有感動的成分,但細想你就會發現,除了身份地位懸殊,葉瀾依和果郡王本質就是一種人。

同樣的不羁放縱愛自由,同樣的對榮華富貴不感興趣,也同樣讨厭矯揉造作的人,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對愛情的态度都是近乎執着的:我喜歡你,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并且不求回報。

葉瀾依第一次出手害甄嬛,是用自己的團絨引來一群夜貓,讓甄嬛受驚差點一屍三命。雖然結果并沒有如她所願,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想置甄嬛于死地。

葉瀾依很清楚,從自己成為葉答應的那一刻起,她和果郡王就再也不可能有任何交集了。于是,她被迫地将愛慕化為守護。

葉瀾依明明最恨甄嬛,為何在滴血驗親之時卻出手相救?

可中秋家宴的意外發現,讓她震驚的同時,再也沒法坐的住了。

葉瀾依對甄嬛的恨并不僅僅是因為果郡王愛慕甄嬛。最最重要的是,她内心深處始終覺得甄嬛背叛了果郡王,她替果郡王的付出感到不值,這便有了第二次刺殺。

以葉瀾依的實力,悄無聲息地了結掉甄嬛和浣碧簡直易如反掌,她也是這樣精心策劃的,可果郡王的珊瑚手串最終使她破防。

親眼看到果郡王從不示人的心愛之物被戴在甄嬛的手腕上,葉瀾依的内心波濤洶湧,她也是以徹底明白了甄嬛在果郡王心中的地位。

雖然放棄了刺殺,但在葉瀾依心裡,認定甄嬛就是個勢利的負心渣女。

既然如此,葉瀾依為何在滴血驗親的時候不順水推舟,卻一反常态出面幫甄嬛呢?

葉瀾依明明最恨甄嬛,為何在滴血驗親之時卻出手相救?

3

第一肯定是為了果郡王。

祺貴人告發甄嬛與溫實初私通,一口咬死是在淩雲峰期間。葉瀾依在此之前已經知道甄嬛和果郡王的情事,必定害怕皇上順着這個時間線去調查與甄嬛來往密切的人。

一旦皇上發現端倪,果郡王必死無疑。

是以從長遠考慮,葉瀾依隻能先保甄嬛。于是她佯裝頭疼,讓自己的宮女去給浣碧報信,最終粉碎了皇後以私通的罪名謀害甄嬛的計劃。

第二是因為甄嬛。

甄嬛回宮以前,後宮皇後一家獨大,葉瀾依一直是被後宮衆人孤立的一個存在,人人都覺得她出身低微,不配成為皇上的嫔妃與自己平起平坐。

而甄嬛卻對葉瀾依不同,她會送葉瀾依布料,會讓瑾汐去給葉瀾依打傘并護送她回宮。

聯系之前葉瀾依提起果郡王曾說過一句話:“王爺對我的那點好在你看來或許根本不算什麼,但于我已是畢生不可多得的溫暖。”

足見葉瀾依雖外表高冷,但内心柔軟,是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善良人。

加上葉瀾依的本質并不壞,出于還人情的目的,也不會見死不救。

葉瀾依明明最恨甄嬛,為何在滴血驗親之時卻出手相救?

第三是因為愛屋及烏。

無論是中秋家宴還是珊瑚手串,果郡王的深情都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裡。

甄嬛風光回宮,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甄嬛身上,隻有葉瀾依注意到果郡王的憔悴,是以事事留意最終發現兩人真有其事。

如果甄嬛真的在滴血驗親時被賜死,葉瀾依一定能想象到果郡王是怎樣的悲痛欲絕。

第四是因為她最終了解了甄嬛的選擇是迫于無奈。

起初,葉瀾依一直覺得甄嬛是舍棄不了榮華富貴才抛棄果郡王的。

但當她在浣碧出嫁之日,親眼看到甄嬛落寞的身影;孟靜娴秀恩愛給果郡王披衣服,甄嬛愣住的表情時,她才明白甄嬛所說的話:“負比不負要艱難的多”。

甄嬛不像葉瀾依孤身一人無牽無挂,可以為愛癡狂一走了之,當時的甄嬛除了回宮别無選擇。

果郡王的死訊從邊關傳來,甄嬛的精神支柱瞬間轟塌。偏偏這個時候得知自己懷上了果郡王的孩子,而父母又因為被陷害流放到偏遠的甯古塔。

多少人的性命壓在甄嬛的肩上,她隻能施計回到皇帝身邊。

葉瀾依慢慢了解了所有事情,終于不再恨甄嬛,甚至同情她的遭遇,是以才會對甄嬛說“我情願是你,最起碼他會真的開心。”

也正因為如此,葉瀾依并沒有怪甄嬛在桐花台沒能保住果郡王,兩人再見面時,葉瀾依隻說不要輕易放過皇帝。

葉瀾依明明最恨甄嬛,為何在滴血驗親之時卻出手相救?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曆?

曾經看不慣的人和事,随着年齡和認知的增長,反而學會了和平共處。

也不全是因為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更重要的是在經曆一些事情之後,多了一絲同理心,慢慢體會到别人的無奈和局限,是以多了一份了解。

作者:半夏,湯小小影評班14期學員。

圖檔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