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用戶端訊 “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農墾精神代代相傳,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9月7日,為慶祝德令哈農墾文化博物館開館,原德令哈農場副場長、第一任德令哈聯合企業公司副經理陳複生之子、“家風·家國”系列活動講師團成員陳戬老先生來到柯魯柯鎮,走進原德農電影院舊址,以《理想如山信念似鋼——陳複生老紅軍的百歲人生答卷》為主題,追憶了老紅軍陳複生光輝的一生。
陳複生原名陳湖生,江西泰和縣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随紅一方面軍參加了二萬五千裡長征。1955年調青海省勞改局,任德令哈農場五站站長、副場長,德令哈聯合企業公司副經理等職。1981年任公安部勞改局顧問,1982年12月離職休養。陳複生同志在85年的革命曆程中,始終熱愛黨、熱愛祖國、熱夫妻民、熱愛為之奮鬥一生的共産主義事業;愛憎分明、疾惡如仇,敢于堅持原則;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待人誠懇、關愛同志,在群衆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誓言。
陳戬簡要介紹了陳複生波折多舛的革命人生,重點講述了他在高寒缺氧、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等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工作積極主動,敢于堅持原則,勇于開拓創新,注重思想建設和業務建設并重,使德令哈農場生産扭虧為盈,連年創收,成為行業先進的奉獻曆程。
講座播放了公安部離退休老幹部局2013年表彰優秀黨員大會頒獎的實況視訊片段,大會授予陳複生同志一尊镌刻着“理想如山、信念似鋼”大字的獎杯。陳戬老說:“我父親在103歲時,還能夠得到公安部如此高的榮譽,就好比是老師給學生的評分。當時我父親在醫院病床上撫摸着獎杯,心情十分激動,‘此心光明,亦複何言!’這一句名言,不單适用于我父親,更适用于千千萬萬為了革命事業犧牲的先烈和奉獻終生的革命前輩們。”
陳複生同志一生跌宕起伏,事迹生動感人。講到動情之處,陳戬數度哽咽,台下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陳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無限感慨:“能夠來到父親當年工作過的農場,隻見昔日的戈壁灘如今到處綠樹紅花、生機勃勃,我想如果父親能夠看到這裡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定會感到非常欣慰。希望勤勞勇敢的柴達木人能夠傳承紅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天聽了講座,令我感觸很深。作為新一代柴達木人,我們要不忘初心,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繼續奮鬥,傳承好農墾精神,建設好美麗家園。”海西鴻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春海激動地說。
活動中,陳戬向德令哈農墾文化博物館捐贈了《九死複生——一位百歲老紅軍的口述史》一書,并為博物館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