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26日到11月3日,短短9天之内,美國接連對華打出6記重拳,包括打壓中國企業,渲染“中國威脅論”,無端就氣變問題指責中國,再次炒作中國“核威脅”,以及在台海問題上興風作浪等,而台海問題就占了其二。
第一記重拳: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撤銷中國電信美洲公司牌照
當地時間10月26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以所謂“重大國家安全隐患”為由,撤銷中國電信美洲公司在美國提供州際和國際通信服務的授權。英國路透社稱,fcc的這一決定意味着中國電信美洲公司從現在開始,必須在60天内停止其在美國的服務。而中國電信此前已經獲得在美國提供電信服務授權将近20年。

近年來,美方多次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打壓中國企業,主要手段包括限制投資、出口管制以及釋出行政令直接幹預等。在限制投資方面,掌握敏感資料和資訊是美方叫停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的主要理由,主要執行機構是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在出口管制方面,美方主要通過将中國實體或個人列入所謂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來達到打壓目的,迄今被美方列入清單的中國實體及機構已超380家。
第二記重拳:美國衛星抵近監視中國衛星,卻宣稱“中國衛星展示太空戰能力”
10月28日,美媒報道稱,中國最重、最先進的通信衛星“實踐二十号”被美國的太空監視衛星“美國-271号”衛星平行靠近,而中國衛星卻“迅速移走”。美媒認為,中國衛星采取了一種政策,以避免被美國的間諜衛星跟蹤,這也暗示了其在潛在的太空戰中的能力。
一直以來,美國等個别國家總是拿着放大鏡來看中國的相關航天活動,動不動就說中國是為了搶奪太空主導權,對此中國外交部已多次強調,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用于和平目的。反倒是美國動作頻頻,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多次下令組建太空軍,将其作為美國第六軍種,并已經成立了美國太空司令部。近日,美媒披露的消息消息,美國太空軍最近投資約1.2億美元,對其反通信系統(ccs)進行更新,以對預警、通信和廣播衛星系統等進行攻擊。據稱,反通信系統是美國太空軍第一種進攻武器系統。真正威脅太空安全的是誰,是中國還是美國?答案一目了然。
第三記重拳:美總統親自下場就氣變問題指責中國
11月2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英國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期間再次拿中國、俄羅斯說事,宣稱中方在應對全球氣變問題上“一走了之”是“很大的問題”,并為上屆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緻歉,稱退出協定導緻美國處于不利地位。
就連美國自家人都看不下去了。美國環保組織“日出運動”負責人日前就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拜登空手而來,除了紙上談兵什麼都沒有。這是一種恥辱,無法滿足目前情況的需要。在告訴世界上司人在氣候問題上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之前,拜登必須使用自己的權力,立即通過全面的法案及行政行動,以實作他的目标,即到2030年将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05年相比減少50%以上。”這樣的一個美國政府,拜登你有什麼資格在氣變問題上指責中國?
第四記重拳:美媒炒作中國“核威脅”
11月3日,美國國防部釋出《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報告,該報告宣稱未來5年,解放軍擁有的“可投送”核彈頭可能多達700枚,到2030年可能達到1000枚,超過了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預計的增長速度和規模。這份報告還首次指出,中國“可能已經建立海基、陸基和空基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報告指責,中國不斷增強的軍事能力旨在“對抗美國”,“幹擾美國在海外的軍事行動”。
根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資料,2021年美國共有核彈頭超過5500枚,并在全球範圍内部署了其中1800枚,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的核武庫在數量上不到美國的7%。就算中國的核武器數量在2030年真如美方報告所言,“超過1000枚”,依然不到美國的20%。講個笑話:美國的核武庫是中國的15倍,但是美國卻感受到了中國的“核威脅”。
此外,美國剩下的2記重拳打在了台灣問題上。近日,台海局勢也傳出了2條新消息。
第一條消息:美國務卿再次強調要“確定台灣有能力自衛”
10月3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遠端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他在回答有關“保衛台灣”的問題時,給出了三個答案,“支援讓台灣有能力自衛。”“確定沒有任何一方能采取單邊行動。”“‘與台灣關系法’裡美方的責任包括確定台當局有能力實施自衛。”
布林肯的回答“滴水不漏”,就是不承諾“保衛台灣”。但同時他又強調“支援讓台灣有能力自衛”,看到這句話不難發現,美國的目的是要向台當局銷售大量武器。上不上鈎,就要看蔡英文當局的智慧了!
第二條消息:美軍最高将領妄稱美國絕對有能力“保衛台灣”
11月3日,美軍最高将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參加了阿斯彭安全論壇。在被問到“美國是否有能力保衛台灣時”,米利稱,“我們絕對有能力在世界範圍内做各種事情,如有需要也包括(‘保衛台灣’),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近段時間美國軍方及政界人士正加大力度炒作台灣問題,屢屢抛出挑戰一個中國底線的挑釁言論。但是正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所說,美國等個别國家在50年前就阻攔不了一個中國原則,在21世紀的今天更不可能得逞。如果一意孤行,必将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
綜合以上消息來看,美國對中國“圍堵”行動正在層層加碼,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張“牌”,而是變着法,換着花樣來遏制中國崛起。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就一再對中國出手,但是與特朗普喜歡“單打獨鬥”不同,拜登更注重于“打群架”,也就是四處拉幫結派來對付中國。不論是近期成立的美國、英國、澳洲的三邊核心同盟,還是加緊操弄“印太戰略”,又或者是美國、日本、澳洲、印度的“四方安全對話”,以及在台灣問題上興風作浪,拜登政府走的每一步都大有深意。中國要做的就是繼續保持戰略定力,積極應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