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徹底成功,能否最終全殲長津湖美軍?

最近電影《長津湖》正在熱映中,大家對電影中志願軍英勇的戰鬥精神都有了很直覺的認識。其實在電影正式上映前,《長津湖》預告片曾重點展現了水門橋戰鬥,不過這說好的戰鬥怎麼到正式公映的時候就沒有了呢。在長津湖戰役中,很多軍迷對于志願軍三炸水門橋(指的是當時志願軍為了封堵美軍退路對當時長津湖南部水門橋進行了三次爆破,其中第三次爆破連橋基座都進行了炸毀,但無奈最後都被美軍修複,此事讓志願軍極為震撼美國的工業實力)功敗垂成以緻于讓美軍逃出生天一直耿耿于懷。事實上,水門橋的重要性被嚴重高估。無論水門橋能否修複,以陸戰1師為首的聯合國軍都能撤退到興南港。

如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徹底成功,能否最終全殲長津湖美軍?

■電影《長津湖》在舉行開機儀式時,曾逼真制作過水門橋的場景,後來的預告片中也有重點展現的水門橋戰鬥畫面,結果到了公映時候就沒有了。

一、戰役背景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開始後,位于東線的志願軍9兵團對孤軍冒進的美軍第10軍展開了圍殲。發覺我軍企圖後,位于長津湖地區的以美國陸戰1師為主的聯合國軍迅速向北韓東海岸的興南港撤退。由于北韓北部地區以山地為主,地形複雜,交通不便,從興南港通往長津湖地區僅有一條公路,而水門橋就位于這條唯一的公路上。長津湖地區的美軍要想撤回興南港就必須經過水門橋。是以,水門橋就成為中美兩軍必争的咽喉要道。

如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徹底成功,能否最終全殲長津湖美軍?

■從興南港到長津湖地區隻有一條公路

水門橋位于北韓鹹鏡南道的古土裡附近,距離美軍的後方補給基地興南港64公裡左右。水門橋是為了讓公路穿過水力發電站上部4根粗大的引水管而修建的一座便橋。其橋長不過8.8米,橋寬僅可容一輛汽車單向通行。

如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徹底成功,能否最終全殲長津湖美軍?

■水門橋就位于4根引水管的上方

二、敵我雙方的戰役企圖和兵力部署

(一)美軍方面

長津湖地區的美軍主力為陸戰1師及陸軍第7師一部,總兵力在3萬人左右。美軍的戰役企圖是:師部及陸戰1團堅守下碣隅裡和古土裡,接應前出的陸戰5團、陸戰7團和陸軍第7師31團回撤,然後集體向興南港撤退。美軍的兵力沿公路展開,主力位于古土裡以北的公路沿線。

在第一階段戰鬥中,柳潭裡的美國陸戰5團和陸戰7團成功撤退到下碣隅裡,使得下碣隅裡的美軍實力得到增強。第二階段的重點就是突破志願軍在下碣隅裡到興南港之間的重重包圍,在志願軍後續部隊趕到之前撤退到興南港。圍繞水門橋的争奪,就是為了保障下碣隅裡的美軍能夠順利通過水門橋到達興南港。

(二)志願軍方面

志願軍9兵團下轄20軍、26軍和27軍,總兵力16萬人。志願軍的戰役企圖是以20軍和27軍對前出到柳潭裡、新興裡的美軍實施圍殲,随後集中兵力殲滅下碣隅裡的陸戰1師主力。26軍擔任兵團預備隊,将視情加入戰鬥。

在第一階段戰鬥中,27軍成功重創了駐守新興裡的美國陸軍31團(綽号北極熊團);但柳潭裡的美國陸戰5團和陸戰7團卻突破了志願軍20軍和27軍的包圍圈,撤退到了下碣隅裡與陸戰1師師部和陸戰1團彙合。

在第二階段的戰鬥中,志願軍9兵團調整部署,要求所屬各部隊迅速轉入追殲下碣隅裡南逃美軍的戰鬥。位于下碣隅裡以南的各部隊,要就近占領公路沿線有力地形,阻擊美軍的撤退。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就是為了阻止美軍的撤退。

三、假設水門橋未能及時修複,對敵我雙方的影響

如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徹底成功,能否最終全殲長津湖美軍?

■被志願軍炸毀的水門橋

從照片即可看出,水門橋并非人力不可逾越的天塹。其價值主要在于能夠通行汽車、坦克、火炮等重裝備。一旦美軍因為水門橋無法通行而被迫丢棄這些重裝備,其行軍速度和火力掩護都将大幅下降。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即便失去重裝備,美軍仍然可以撤回興南港。

如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徹底成功,能否最終全殲長津湖美軍?

■美軍汽車通過修複的水門橋

1.美軍的行軍速度

美軍行軍的優勢在于全軍實作了摩托化,可以搭乘汽車撤退。如果水門橋不能及時修複,雖然可以迫使撤退的美軍放棄車輛,但美軍在興南港仍然有大量汽車可以接運撤退的美軍。根據美軍的統計,在水門橋以北的各類車輛超過1400輛,而最終從興南港撤出的各類車輛超過17500輛。顯然,在水門橋以南有大量的汽車可以運輸在水門橋抛棄車輛的美軍。棄車徒步通過水門橋的美軍完全可以換乘從興南港趕來接應的汽車,僅僅相當于在水門橋進行了一次換乘。

如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徹底成功,能否最終全殲長津湖美軍?

■水門橋被炸斷的橋面并不長

是以,美軍的行軍速度基本不會受到水門橋不能通行的影響。借助汽車和公路,美軍的撤軍速度顯然會大幅超過志願軍徒步的追擊速度。

2.美軍的火力掩護

失去火炮和坦克等重裝備後,美軍的火力掩護能力将直線下降。這也是美軍千方百計修複水門橋的原因,因為美軍并不清楚志願軍的兵力部署,擔心志願軍在水門橋以南仍然部署有大量的兵力進行阻擊。但事實上,志願軍在水門橋以南并沒有大量的阻擊兵力,且很多志願軍都已經嚴重凍傷,戰鬥力直線下降。即便美軍失去了火炮和坦克的掩護,以志願軍有限的兵力和受損的戰鬥力,也是無法阻止美軍撤退的。這一點從美軍通過水門橋後,僅僅遭遇志願軍小股兵力的襲擾即可證明。況且,美軍還有強大的空中力量,隻要天氣條件允許,可以随時為地面的美軍提供火力支援。

3.美軍撤退的組織與指揮

從水門橋撤退的美軍以陸戰1師為主,由史密斯少将指揮。史密斯少将的指揮能力非常出色,早在孤軍深入長津湖時,就不顧頂頭上司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冒進的指令,而是穩紮穩打控制行軍速度,同時還很有遠見的在下碣隅裡和古土裡修建了野戰機場,為自己留足了退路。在發現志願軍9兵團的包圍企圖後,史密斯少将迅速組織陸戰1師交替掩護撤退,将前出到柳潭裡的部隊成功接應回下碣隅裡。為了鼓舞士氣,史密斯少将宣稱:“我們不是撤退,隻是換了一個進攻方向”。

如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徹底成功,能否最終全殲長津湖美軍?

■史密斯(左)與阿爾蒙特(右)交談

在這裡還要說一下美軍的陸戰1師,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戰鬥力最強的1個師,陸戰1師不僅裝備精良、人員充實,戰鬥精神更是勇冠美軍。擔負掩護任務的陸戰1師基層官兵,能夠勇敢的堅守陣地,為戰友争取時間,這在撤退行動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嚴密的組織和指揮之下,陸戰1師敗而不亂、撤而不亂,始終在進行有組織、有掩護的撤退。是以,即便水門橋無法修複,美軍也不會士氣崩潰,陷入混亂。

如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徹底成功,能否最終全殲長津湖美軍?

■撤退途中的陸戰1師,仍然保持了基本秩序

4.美軍的工程修複能力

長津湖地區美軍有多隻工兵分隊,其中主力為陸戰1師的工兵營、第10軍直屬工兵營和陸軍185工兵營。這3個工兵營在前期擔負着修建機場、拓寬道路的任務,擁有大量的工程裝備和材料。志願軍破壞的橋梁遠不止水門橋一處,但在3個工兵營強大的工程保障能力之下,所有受損的橋梁和道路都得到了及時的修複。

5.美軍的損失

毫無疑問,如果不能修複水門橋,美軍不得不将所有重裝備遺棄并破壞。重傷員由于行動不便且無法翻越粗大的引水管,将會不得不向志願軍投降。但下碣隅裡的美軍在撤退前,已經将超過4000名傷勢嚴重、無法行動的重傷員通過下碣隅裡的機場搭乘飛機實施了撤退,需要通過水門橋的重傷員人數不會太多。毫無疑問,長津湖方向美軍的主力在興南港援軍的接應之下,大部分人員都将可以逃脫。對于擁有大量二戰剩餘物資的美軍來說,損失一個陸戰師的重裝備,既不傷筋也不動骨。

從美軍角度來看,水門橋是否修複都不會影響美軍的撤退速度,而有無重裝備也不會影響美軍的作戰。

1.志願軍兵力不足

受寒冷天氣和地形的影響,在長津湖戰役發起前9兵團的兵力部署并未完全到位,特别是迂回到水門橋以南地區的部隊數量本就不多。經過前期的多次戰鬥損耗和寒冷天氣帶來的非戰鬥減員,導緻在第二階段能夠投入戰鬥的兵力極其有限。以58師為例,該師結束下碣隅裡的戰鬥後,所剩兵力已不足800人。

2.志願軍的追擊速度

為了避開美軍的火力打擊,志願軍隻能避開公路,翻山越嶺的追擊美軍。這樣一來,志願軍的兩條腿不僅要和美軍的汽車輪子比賽還得多繞路、走山路。由于道路崎岖、天氣寒冷和美軍的空中封鎖,志願軍的追擊速度要慢于美軍的撤退速度。以擔任預備隊的26軍為例,9兵團原計劃該軍12月2日參戰,但一直到12月5日該軍先頭部隊才抵達下碣隅裡。

如果不是有戰前深入美軍後方的部隊進行阻擊和遲滞,志願軍無論如何追不上撤退的美軍。但就像前文所說,水門橋以南的志願軍不僅人數少而且大量凍傷凍斃,已經無法實施強有力的阻擊。

3.志願軍的補給

衆所周知,志願軍的攻勢被稱為禮拜攻勢,即志願軍的後勤補給隻能維持一個星期左右。長津湖戰役開始時間為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9日美軍第三次修複水門橋已經整整13天。在戰役的第二階段,志願軍9兵團的後勤補給面臨極大的困難,所有部隊都已經斷糧多日,彈藥也消耗殆盡。炸藥不足也是志願軍對水門橋的破壞程度十分有限的重要原因。

從上述分析可知,即便美軍未能修複水門橋,志願軍也無法消滅美軍主力。事實上,在氣候寒冷、補給困難的情況下,志願軍官兵已經超水準的發揮出了戰鬥力。作為後人,實在不應過于苛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