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長都會因孩子的姿勢運動發育問題而感到焦慮,于是就開始問、上網查。然而得到的答案卻有可能讓自己更加焦慮,為此小鹿此次整理了孩子0~3歲姿勢運動發育規律,供有需要的家長參考。

首先,我們家長要清楚兒童姿勢運動發育遵循的規律:
姿勢發育:會先從頭部開始,然後是軀幹及下肢。
肢體運用:由近到遠,如:俯卧位時,孩子會先用肩部的支撐,随後肘支撐和最後的手支撐。
關節運動:三個月開始近位關節運動及遠位關節運動,然後才有手指關節屈伸的分離動作及髋關節分離動作與脊柱回旋動作。
運動發育:是由新生兒最初的反射性運動向随意運動發育,如:拿東西,開始隻是一種把握反射,之後才是随意的抓握動作。
運動動作:是由粗大運動到精細動作發育的規律發展。
然後對于兒童姿勢運動發育,我們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從小到大以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參考:
水準位:仰卧位(平躺着)、俯卧位(趴着)
坐位:坐位平衡、姿勢轉換
跪位:四爬(采用四肢爬行)、姿勢轉換
立位:立位平衡、跑、跳
1個月的孩子
仰卧位:顔面正中或向一側,四肢屈曲或半屈、基本對稱;
俯卧位:頭可從一側轉向另一側,全身呈屈曲的狀态,下肢屈曲于腹部,可瞬間擡頭,臀高頭低;
2個月的孩子
仰卧位:頭向一側或左右轉,常呈非對稱的姿勢,開始由屈曲姿勢向伸展姿勢發展,手可觸鼻;
俯卧位:頭正中位,前臂和手負重,下颌可離開床,下肢半伸展,臀頭同高;
3個月的孩子
仰卧位:頭上擡,左右旋轉,側翻身,非對稱伸展模式;
俯卧位:肘支撐擡頭45°,胸上部擡離床面,頭高臀低,下肢伸展;
4個月的孩子
仰卧位:頭正中位,軀幹穩定,雙腿下蹬,可側翻;
俯卧位:可比較穩定的用肘支撐擡頭45°-90°,胸部離開床,下肢伸展,頭高于臀;
5個月的孩子
仰卧位:四肢呈對稱性屈曲,可翻到側卧位或俯卧,交替踢腿,手指的随意動作明顯,可用手抓住自己的腳送到口中;
俯卧位:可用雙手或前臂支撐體重,支點在下腹部,頭部明顯高于臀部;
坐位:扶坐時脊柱伸展,頭部穩定;
6個月的孩子
仰卧位:可翻身成俯卧位;
俯卧位:上肢伸展進行體重轉移,可翻身成仰卧;
坐位:可雙手在前支撐,拱背獨坐;
7-8個月的孩子
俯卧位:轉圈腹爬或四爬(采用四肢爬行)、下肢交替運動,可從手膝位轉換成坐位;
坐位:脊柱伸展與床面成直角坐位(直腰坐),可以左右回旋身體,坐位穩定;
9-10個月的孩子
俯卧位:可采用四肢爬行的方式;
坐位:可進行側坐,坐位轉換成側卧、跪位、站立位等;
立位:可短暫站立,身體開始出現旋轉;
11個月的孩子
俯卧位:可從坐位轉換到手膝位,高爬;
立位:站立穩定,可牽手走或橫線行走;
12個月的孩子
可用膝關節支撐軀幹立直向前移動(跪姿移動);
立位:進入獨立步行的階段,可獨立走幾步;
13-18個月的孩子
可完成彎腰、站起,獨立坐在小椅子上。步行兩腳間距大,雙上肢w型姿勢,會蹲着玩。可以向側方和後方行走,步行時可持物;
18-24個月的孩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完成下蹲、坐起,可用單腳站立片刻、扶物上樓梯、小跑、雙腿跳(腳不離地);
24-30個月的孩子
可以在無輔助的情況下上、下樓梯,可以跑、雙腿跳(腳離地);
30-36個月的孩子
這個階段,孩子可以穩定進行雙腿跳,還可進行單腿跳;
以上就是小鹿要分享給家長們關于孩子姿勢運動發育的參考,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另外,要提醒家長們,每個孩子都存在着個體差異性,是以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也有所不同,上述隻能用作參考,如發現孩子情況不對,還請及時帶寶寶到專業的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