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

在河南農村的集市上,我們往往能見到這樣那樣的傳統小吃,它們有的有些簡單甚至簡陋,但對于趕集的老百姓來說,這些看似普通的小吃,既實惠又可口,更是最難得的美味。在河南内黃的一個農村廟會上,作者就見到了一個傳統的面攤前等着很多趕集的人,而吸引趕集人的不僅是面的價格,更多的是這個傳統的口味。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

那麼多趕集的人等着吃的就是這種面食,叫饸饹,也叫河漏,是在北方極為常見的小吃,就是用饸饹床壓出的面條,适用于沒有小麥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面條的面類,是以饸饹面多用荞面、莜面等雜糧做成,也有蕃薯和玉米。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

這個攤子是用老壓床做榆面饸饹的攤位,榆皮面饸饹是河南、山西、河北一帶的漢族特色小吃。在過去的時候,榆皮面被饑餓的人們利用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災荒之年,也成為獨具特色的一種荒年風味食品。主要原料為榆皮,榆皮的采集在春天出葉和深秋落葉時節。制作時先把榆皮磨成面粉狀,加上荞面或白面和勻,然後用木饸饹床榨壓,面随孔出,作細條落入水中,煮熟即可。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

榆面加上适量的水和成團,趁熱塞進饸饹床子,開始擠壓饸饹面條,于是饸饹面又長有均勻的像棕色一樣的瀑布一樣,就出來了。在攤位前,作者看到因為吃面的人太多,攤主大哥動用兩個壯漢一起壓面,一會兒的功夫倆人就滿頭大汗。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

而作者觀察中發現,壓饸饹不隻是個體力活,同時也是個技術活。隻見鍋裡的水滾得歡騰,兩個壯漢男子在饸饹床旁邊,用盡自己的力氣和體重,把放在面漏中的面給壓出來,而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随時看着面是否溢出或卡殼。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

這家面攤上的饸饹,據老闆介紹是傳統手法制作的,調味料有六、七種左右,放料的桶一拉溜排開,撈出的饸饹,要過涼水,然後碗裡預先放入黃瓜絲,和開水焯熟後晾涼的豆芽。把過了涼水的饸饹放在上面,澆上桶裡的醋,辣椒油,蒜汁、芝麻醬等…一碗傳統的饸饹就做好了。看到這裡你是否已經流口水了呢?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

因為趕集的人太多,而吃饸饹的人更是排着長隊,老闆有些忙不過來,而在一旁的作者也已經聞到經過多重調料混合後散發出香味的面,那是種充滿鄉土氣味的面,看着就給人一種筋道光滑的感覺。看着就覺得如果一碗下肚,那味道是如何的鮮美!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

一鍋鍋的面在下着,旁邊的壯漢已經換了一撥,在空隙中,作者和他們簡單交談了兩句。聊天中,作者了解到,他們平時也是在周邊趕集賣這一碗傳統的饸饹面,而他們做面的工具更是一個寶,有百年的曆史了,用棗木做成的,說到這裡其中一位壯漢說,這傳統的美食當然用傳統的工具做出來才是那個味,不是嗎?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

饸饹對很多外地人來說可能會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在各地的做法不同,熟悉的是有一個同樣的名字,但在經常趕集的本地農民來說,這是日常生活裡的重要一部分,是一碗無論春夏秋冬,隻有趕集外出遇到,都要吃上一碗的傳統面食。各位網友,不知道你家那有沒有這種傳統的美食呢?

河南農村這碗面名字老有人讀錯,做法簡單卻是難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