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雲國際化重大進展,中國雲全面參與全球技術競争

2016-11-21 來源:雲科技時代 作者:甯川

阿裡雲國際化重大進展,中國雲全面參與全球技術競争

2016年的雲計算産業還沒有收官,阿裡雲已經馬不停蹄地開始布局2017年的市場了。11月21日,阿裡雲在迪拜宣布其位于歐洲、中東、日本和澳洲的資料中心将于月内相繼開服。經過了7年發展的阿裡雲,如今已經成為無可争議的第一大中國公有雲服務商,而在國際上也已經與aws亞馬遜雲、azure微軟雲成為三駕馬車。

進入了第8年的阿裡雲,要拿什麼來完成從“1到n”?海外市場将是一個重要的路徑。拓展海外市場一直是中國企業家們的心願,而對于公有雲這種本身就是全球化的業務來說,國際化也是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阿裡雲在關鍵性海外市場的資料中心的開服,标志着中國雲計算服務商對全球主要市場雲計算基礎設施的覆寫,中國雲開始全面參與全球技術競賽。

阿裡雲國際化重大進展,中國雲全面參與全球技術競争

(上圖為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在迪拜釋出會現場)

對于來自中國的科技公司來說,全球化的最大挑戰主要還是來自于科技實力。而對于公有雲廠商來說,尤其是自身的技術實力才是全球化能否成功的基礎和保證。

11月16日,在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聯合研制的以“飛天”開放平台為基礎的大規模分布式高可用電子商務交易處理平台入選世界網際網路代表性領先科技成果。飛天(apsara)是由阿裡雲自主研發的全球化超大規模通用計算作業系統,也是阿裡雲的核心軟體系統,它可将遍布全球的百萬級伺服器連成一台超級虛拟計算機。

在2016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當天,“飛天”系統實作了每秒17.5萬筆交易峰值、每秒12萬筆支付峰值,而在2009年的第一次雙11中這一峰值資料僅為每秒400筆交易。八年來,飛天系統成功支撐了暴增437倍的電商交易,也支撐了阿裡雲的快速增長:在阿裡巴巴集團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報中,截止2016年9月30日阿裡雲付費使用者數量同比增108%至65.1萬,營收同比增130%達到14.93億元,再創曆史新高。

而阿裡雲更在2016年的全球大資料國際競賽sort benchmark中,再次重新整理了成績。11月10日,sort benchmark官網宣布阿裡雲以$1.44/tb的成績獲得cloudsort的indy(專用目的排序)和daytona(通用目的排序) 兩個子項的世界冠軍,打破了aws在2014年創造并保持的紀錄4.51$/tb。2015年,阿裡雲參加了sort benchmark中以評測計算系統規模和效率為主的 graysort和minutesort比賽,并打破了4項世界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cloudsort又被稱為“雲計算效率之争”,比拼的是完成100t資料排序的花費,也是sort benchmark的各項比賽中最具現實意義的項目。今年的比賽中,由南京大學、阿裡雲、databricks公司聯合團隊使用了阿裡雲官網在售的阿裡雲ecs,并按公開價格來使用日常配置構成叢集。

cloudsort的成績說明阿裡雲已經完成了規模、效率和成本三項技術實力大考,已經具備将世界級的計算能力變成普惠雲科技的能力,接下來的全球化拓展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阿裡雲國際化重大進展,中國雲全面參與全球技術競争

(上圖為aws、微軟azure以及阿裡雲全球資料中心分布比較,阿裡雲提供)

阿裡雲之前已經在美國西部、美國東部、新加坡和香港設立有資料中心,并在新加坡設立有海外業務總部。随着歐洲、中東、日本和澳洲資料中心開始對外提供服務,阿裡雲的計算節點将包括華北3個、華東2個、華南、香港、新加坡、美國東部、美國西部、日本、歐洲、中東和澳洲等14個,為海内外使用者提供存儲、安全、中間件、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系列雲産品。

目前,全球雲計算市場正在高速增長。idc資料顯示,到2019年全球雲計算市場收入規模将達到1410億美元,比2016年的700億美元市場規模翻倍。而gartner也有類似的預測,2015 年以iaas、paas 和saas 為代表的典型雲服務市場規模達到522.4 億美元,預計2020年将達到1435.3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2%。

面對這一個龐大的全球雲計算市場,以及中國企業向海外擴張的大趨勢,阿裡雲從2015年開始發展國際市場,大疆創新、飛利浦、施耐德、大拿科技等企業正在使用阿裡雲的海外雲服務。2016年4月,阿裡雲又與南韓第三大跨國企業sk集團達成合作,進軍南韓雲計算市場。2016年5月,阿裡與日本軟銀公司宣布将合作拓展日本雲計算市場。

進入2016年11月,阿裡雲又宣布除了日本和澳洲的資料中心将開服外,歐洲與中東的資料中心也将在月内開服。尤其是中東資料中心的開服,意味着阿裡雲将是首家在中東建立資料中心的國際雲服務商。去年,阿裡雲和meraas集團在迪拜建立合資公司yvolve,為中東、北非地區的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提供雲計算和大資料服務。

中東區域正在經曆網際網路市場的快速擴張。中東、俄羅斯等作為美國和中國之外的第三大網際網路版塊,已經吸引了衆多來自中國的手遊、網遊公司。阿裡雲與中東地區的科技企業detecon、navlink、deskera等達成合作,為出海的中國企業以及中東區域企業提供雲計算和大資料服務,當地也已經有一批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成為阿裡雲的使用者。

阿裡雲國際化重大進展,中國雲全面參與全球技術競争

(上圖為迪拜智慧城市總幹事 dr. aisha博士)

全球化的全面展開,對于阿裡雲來說也相當于一次再創業的過程。在過去的7年中,阿裡雲經曆了從無到有、從0到1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圍繞着中國市場和中國電商使用者需求展開。而随着國際資料中心陸續開服,這意味着阿裡雲将在全球市場和全球使用者的各種需求中再次洗禮。

根據bsa國際軟體聯盟自2012年開始的全球雲計算指數,全球排名前十強的國家市場依次是日本、美國、德國、加拿大、法國、澳洲、新加坡、意大利、英國和波蘭,涉及了主要的北美、歐洲和亞洲市場。其中,日本在該指數排行榜的第一位,甚至排在美國的前面,是因為日本的雲計算産業環境最為成熟和透明。除了日本外,美國和歐洲都是全球雲計算産業的主力市場,2015年美國雲計算市場占據全球56.5%的市場佔有率,市場競争異常激烈。

對于阿裡雲來說,同時進入這麼多國家市場,挑戰主要來自三大方面:技術與服務、文化與語言、政策法規。在技術與服務方面,盡管阿裡雲已經在規模、效率和成本三大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但在面對國際企業形形色色的需求時,仍需要再經曆一遍技術創業的過程。尤其是歐美與日本等地區是全球主要的it市場,各大it技術廠商都已經在這些國家摸爬滾打過,這些地區的使用者對于企業it的知識與經驗也更加豐富,對技術供應商的要求也更加嚴格。而微軟雲、亞馬遜雲、谷歌雲的國際重量級雲廠商也已經在這些地方紮根,這些地區的本地二三線雲服務商也各具特色,是以阿裡雲在技術方面将面臨更為嚴格的對比與考驗。

其次是文化與語言的了解。在歐美與日本等地區是全球主要的it市場,文化與語言方面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在提供技術服務方面,不僅需要了解當地語言而且還要了解當地的文化,才能提供高客戶滿意度的服務。而為了滿足全球一緻的品牌認知,阿裡雲自2016年8月起更換了品牌logo,阿裡雲新logo中的“[  ]”來自代碼中常用的符号,代表“計算”的含義,而中間的“ - ”代表流動的資料,這樣就能通過統一的計算語言與全球溝通。

再次是政策與法規的遵從。不同的國家市場有着不同的政策與法規,包括知識産權與資料隐私保護等,都要新進入當地市場的阿裡雲從頭開始學習,甚至不同國家内還有不同的稅制,這都需要付出的學習成本。

在全球化擴充的過程中,與全球和當地合作夥伴生态合作是重要的路徑之一。此前,阿裡雲通過全球合作夥伴計劃map,與迪拜meraas集團、沃達豐、軟銀、英特爾、電訊盈科、新加坡電信、sk 集團 c&c 等達成合作,提供在美國、歐洲、中東、新加坡、香港、日本、南韓等地的本地化服務。阿裡雲還啟動了alilaunch 計劃,包括sap、suse、here、hitachi data systems、check point、appscale等國際軟體服務商紛紛入駐該計劃。

當然,阿裡雲的國際化也有着自己的優勢。一方面是阿裡龐大的全球電商生态,為各國使用者帶去了全球領先的電商技術,這也是阿裡雲的特色技術優勢;另一方面,依托國内龐大的大資料和使用者優勢,阿裡雲的大資料分析、人工智能、安全等産品也處于全球領先水準,在某些方面上甚至有可能超越其它主流廠商;再有就是中國網際網路的規模優勢,讓阿裡雲在雲計算基礎設施方面鍛煉出來了硬本領,阿裡雲在德國法蘭克福建立的資料中心就達到t3+等級,在電力、存儲、網絡分發等方面達到最高等級。

負責國際業務的阿裡雲副總裁喻思成曾表示,随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出海”的中國企業也越來越多,但以純高科技、純軟體和自主知識産權“出海”,并與亞馬遜、微軟、google等國際公司并肩競争的并不多。阿裡雲的國際化或許代表了中國科技史的一個轉折點,而阿裡雲的再創業也将是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再出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