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理購買的“大白兔奶糖”背後,關于“冠生園”的故事

作者:上觀新聞

承載了數代人美好回憶的“大白兔奶糖”時下又着實火了一把,就在2020年9月21日晚,位于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上的泰康食品(優選店)大白兔櫃台旁迎來了一位客人——李克強總理。他在關切地詢問店員銷售情況的同時還親自購買了三包風味各異的“大白兔奶糖”。

說到“大白兔”必然會聯系到“冠生園”,這個自1915年創辦以來一直活躍在中國食品領域内的民族品牌至今仍在國内享有極高的知名度與美譽。1915年,當時還是一家小食品店的“冠生園”在南市“九畝地”(約現露香園路大境路一帶)正式開業迎客,老闆廣東人冼冠生(原名冼炳成)以他那受人喜愛的“大塊頭”形象以及風味獨特的幹果蜜餞産品在這一帶逐漸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生意也越發紅火起來。

冼冠生為何要将店名取名為“冠生園”呢?這裡面有兩種說法:

說法1:說是冼冠生在新店開業前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香港冠生園食品店倒閉”的新聞後,覺得“冠生園”這個名字與自己同名遂心生好感,于是便采用了這個名字。

說法2:說是在新店開業前夕當時的冼炳成還未改名為冼冠生,一日,冼炳成在與新店衆股東(附近“新舞台”的“名角”夏月珊、夏月潤、薛瑤卿、薛壽齡、鄭正秋等)商量為新店取名時,鄭正秋說到“還是冠生二字好,冠乃第一之謂,生則民之生存,冠生有民生第一的含義。但稱(冠生)店未免渺小了點。依吾所見,股東中現有一半是梨園子弟,将店改園,既展現了跟梨園的關系密切,氣派也比店大多了”。于是新店也就被取名為了“冠生園”,而冼炳成也從此改名為了冼冠生。

“冠生園”開業後發展迅速,至1923年其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并已在局門路置地建廠,1928年又通過集資在南京路頂下八開間門面并設立總公司,後又在漕河泾建成“冠生園農場”,如今在漕河泾地區我們還能看到一條名叫“冠生園”的馬路,這就是當年“冠生園”曾在此設場的最好見證。

"冠生園”為何能在短短的十餘年時間内就從一家小型零食商店發展成為了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呢?這除了其自身在産品種類的上不斷豐富外也與冼冠生一向所倡導的“三本三上”經營理念密不可分。

總理購買的“大白兔奶糖”背後,關于“冠生園”的故事

2008年10月16日,全新大白兔奶糖在上海上市。 竺鋼攝

“三本”指“本心、本領、本錢”;“三上”指“信譽、品質、顧客至上”。

“本心”要求職工們要有辦好冠生園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本領”要求職工們不斷提高技術水準和經營管理能力,銳意提高産品品質和創制新的産品;“本錢”要求職工們共同開源節流,積累資金,以利企業的發展。

冼冠生正是依靠着這些“秘訣”進而使得“冠生園”在當時的客戶群體中脫穎而出并樹立了口碑,每當公司内發現員工出現差錯時,他總會直截了當地批評指出到:“老弟,我們做生意的人,沒有這種心,這爿店早晚是要關門的”;而當遇見客戶對其産品表示出不滿情緒時,他也大多會親自上門虛心聽取客戶意見并努力做到提升。

在當年的“冠生園”中曾經流傳有這樣一則“冼冠生要把面包廠廠長塞進爐膛”的故事:

說是有一日顧客反映“冠生園”所生産的面包火候不夠,冼冠生得知此事後即責令此問題需在明天得以解決,但不想顧客第二天仍舊對面包火候問題報以不滿并反映到了總店,這下可惹惱了冼冠生,據說他在聞之後拍着桌子大吼道:“面包烘不好,廠長搬到廠裡住!再烘不好,搬到爐子間睡!最後還烘不好,那隻好自己爬進爐膛裡了。”面包廠廠長見冼冠生如此認真自然也就不敢怠慢,最終把“冠生園”的面包品質提升了上去。筆者相信,當年此類有關冼冠生的事迹一定不少,正是在他這樣一絲不苟的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下,“冠生園”終于榮登上了“知名民族品牌的寶座”。

在提升産品及服務品質的同時,“廣告宣傳”自然也是冼冠生不會忽略的一塊重要陣地,在冼冠生不斷地摸索與實踐中,各種富有創意且構思奇特的“廣告宣傳”從他的腦海中不斷湧現并給“冠生園”的對外宣傳帶來了勃勃生機,而其中就以30年代的那幾次“中秋月餅廣告宣傳”最為人所熟知。1934年中秋節,“冠生園”在大世界遊樂場中舉行月餅展并特邀當紅明星胡蝶現場助陣,冼冠生請胡蝶斜倚在一隻特大月餅旁留影并在此照片旁寫上“唯中國有此明星,唯冠生園有此月餅”後制成宣傳圖檔廣為散發,“冠生園”由此聲名大振。後來冼冠生在依舊采用明星效應的同時也融入旅遊觀光及兌獎等形式為其産品繼續大做廣告宣傳,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另外作為一位傑出的民族實業家,“愛國情懷”也在冼冠生的身上被展現得淋漓盡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何香凝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了“東北難民救濟會”并向“冠生園”發出了“贈品呼籲書”,冼冠生接到“呼籲書”後積極響應,在當時上海亞爾培路(現陝西南路)的逸園舞廳舉辦了“救濟東北難民茶舞大會”并将收入所得全部捐獻了出來,另還贈送機制餅幹一萬斤、陳皮梅兩千斤等慰勞東北抗日義勇軍。為此愛國将領馮玉祥還專門特書“現代弦高”四字贈予“冠生園”,以贊揚他們的愛國之舉。後來抗戰全面爆發後,冼冠生又轉戰内地,為抗戰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在此期間,冼冠生還經常鼓勵他的員工說:“你們隻要好好本着辦好冠生園的精神,到内地同樣有發展前途,将來不愁無出路”,就這樣從1938年到抗戰勝利,“冠生園”在西南大後方重慶、昆明、貴陽、成都等地的營業均有不錯的發展,其業務可謂在大後方“遍地開花”。

總理購買的“大白兔奶糖”背後,關于“冠生園”的故事

冠生園大白兔奶糖生産廠内,從業人員正在抓緊時間進行生産可口的大白兔奶糖。殷立勤攝(資料圖)

1952年冼冠生去世後,“冠生園”的傳奇故事仍在繼續中,而其中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無疑就要屬當年“冠生園”所生産的“大白兔奶糖”了,這款曾被作為1959年國慶“十周年獻禮的産品”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由王純言設計的“大白兔”形象活潑可愛更是在當時的少年兒童中“擁粉無數”。“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一說曾一度傳遍街頭巷尾。

改革開放後,“大白兔奶糖”通過自身不斷地創新與求變不僅牢牢把握國内市場,而且還走出了國門經銷全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品種也從原來的原味拓展到如今的酸奶味、紅豆味、清涼味、巧克力味等,喜歡“大白兔”的顧客也越來越多,一個讓民族品牌在世界舞台上一展身手的時代到來了。

欄目主編:沈轶倫 文字編輯:沈轶倫 題圖來源:張海峰攝 資料圖 圖檔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邱力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