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作者:蕭蕭夜雨

  

一個成功的人,不光是有資源,而且是會安排的人,學會配置,提前有個進度圖或者時間表。有苦吃到前頭,有福享到後頭,這就是安排。在安排上特别需要眼光、政策和智慧。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在官渡之戰之後,曹操就面臨一個安排的難題,自己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眼前的敵人卻是打不完的,袁紹雖然在官渡之戰失敗了,但是他的勢力還在,冀、青、幽、并四州還在袁紹的手裡,身後的劉表已經吞并了長沙,帶甲十萬。小霸王孫策縱橫江東,已經成了氣候,稱霸一方。曹操既得瞻前又得顧後,更主要的是,在他的統治的中原勢力範圍之内,反曹勢力此起彼伏,是以在曹操官渡之戰之後,是亂中有險,險中有亂。那麼曹操是怎麼安排節奏的呢?

東漢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安排部署了一次重要的戰役。這年的四月,曹操進兵倉亭,跟袁紹的主力第二次決戰,袁紹的幾個兒子帶兵助戰,青州的袁譚帶來了五萬人馬,幽州的袁熙帶來六萬人馬,外甥高幹從并州帶來五萬人馬,袁紹從冀州又征了一些兵,合兵二十萬,随後進兵倉亭,與曹操決戰。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就給曹操出了一個,十面埋伏之計,派許褚假裝偷營,佯裝撤退,吸引袁紹來追,我們在路上埋伏十隊人馬,輪流擊之。按照計策許褚去偷襲,袁紹二十萬人馬一起追擊,許褚開始是假敗,後來是真敗,曹操跟着許褚跑到黃河邊上,前面是滔滔大河攔路,後面是袁紹的追兵,曹操大吼一聲:“已到絕路,何不死戰”。在早年的戰鬥當中,凡是危險的任務都有曹操的身影,曹操永遠是在最危險的地方。曹操的部隊回過頭來跟袁紹對戰,在黑暗當中,曹操提前埋伏好的十路人馬殺了出來,把袁紹的人馬殺得幹幹淨淨。然後袁紹就敗回了冀州,這回去之後,一病不起,最後吐血而死。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倉亭戰役的勝利,是決定性的勝利,這次戰役之後,曹操真的有了本錢,真的橫掃冀州、青州、幽州、并州了。就在大家準備跟曹操北伐的時候,曹操不打了,回軍于谯休整。重大戰役之後,休整一段時間。這一點曹操做得非常好,作戰要有輕有重,重大的戰役就要勇往直前,結束後要稍加休整,這樣才能使軍隊更加和諧和精力充沛,打仗也要有節奏,必要的時候要找準時機認真一戰,然後進行合理的整頓休息,不能一直盲目的隻顧打仗。

人生也是一樣,該退回來就退回來,這樣才能有向前的力量,才會有積蓄力量的階段。隻有積蓄了力量才能有更大的前進。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官渡之戰之後,袁紹雖然慘敗離世,但是他的北方勢力并沒有垮掉,如何才能夠擊敗強大的對手,成了擺在曹操面前的難題。

有了基本的休整之後,曹操軍隊的戰鬥力恢複了,曹操開始安排大規模的北伐,他的節奏技巧非常棒。主要有三條:

第一,放緩步調,待敵自亂再出手。北伐第一撥的敵人就是袁紹的殘餘勢力,袁譚和袁尚,203年的春天,曹操帶着大軍,跟袁譚、袁尚戰于黎陽,一戰成功,把袁譚袁尚打敗了,大軍就一直推到袁紹的老巢邺城,到邺城轉了一圈回軍撤退了。這是曹操的技巧,曹操的原則是能用頭腦解決的事情,絕不用武力解決,能讓人點頭解決的事情,不用殺頭的手段解決,能笑着說的話,絕不冷着臉說,能勸着解決的事情,絕不拍着桌子說。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兄弟齊心,力可斷金,團結是生存發展的基礎。這個道理袁紹的兒子不懂,袁譚、袁尚、袁熙在袁紹死後,為了争接班人進行了激烈的鬥争,曹操就利用這個沖突,袁紹去世的時候,因為沒有留下遺囑,國家無主,要争搶才能得到,這才是袁紹的大失敗。

曹操開始沒看出來,就假裝引兵去攻打劉表,一方面震懾劉表和孫策,一方面騰出空間讓袁紹的幾個兒子互掐,待時機合适了再回來收拾他們。袁尚歲數小,但是有軍事才能,兩戰兩勝,把袁譚打到了南皮。袁譚就決定找曹操把袁尚滅了,這叫引狼入室。曹操的大軍就打敗袁尚,袁譚在那裡看熱鬧,曹操又直搗邺城老巢,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袁譚有一點點後悔,但是生米做熟飯了,也沒有辦法了。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第二,收攏民心,穩定後方再進兵。曹操在占領邺城以後,專門去袁紹的墓前去祭奠,曹操是哭之流涕,把袁紹的家人、寶貝、物品全部還給了袁紹的妻子,還撥專款照顧袁紹家人生活,曹操哭袁紹有三個原因:第一,确實有感情因素,曹操跟袁紹是發小。曹操在人生的轉折點袁紹是給過幫助的,在曹操羽毛沒有豐滿的時候袁紹保護過他。第二,政治因素,當時袁尚滅掉了,但是袁熙、袁譚、高幹這些人還在,袁紹的勢力也都在。袁紹很愛老百姓、很愛下屬的廣施恩惠,有大量人是支援袁紹的。第三,個人感慨因素,成功之後的滄桑,閃光以後的寂寞,人都有這樣感慨的本能。大戰之後曹操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感歎戰鬥太不容易了,另一方面感歎,如果不是有袁紹這麼強大的敵人,自己今天也發展不到這個地步。

曹操是希望通過哭能籠絡更多的民心,穩定後方,準備做第三件事情,就是乘勝追擊掃平北方,當時袁譚已經投降了,袁熙還在割據,高幹也在割據。曹操決定先讨伐袁熙、高幹,結果沒想到,在曹操揮兵北上的時候,袁譚造反了。曹操又回兵打敗了袁譚,在這一去一回當中。這就引出了曹操北方的第三個政策。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第三,鎖定焦點,集中力量抓關鍵。做事情的原則就好比挖井,資源有限,不要挖太多的井,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幾個點上才能突破,有很多人之是以不成功,不是資源和能力的問題,而在于貪大求全,沒有鎖定焦點。

在這幾個敵人當中,曹操鎖定的是離自己最近的袁譚,204年的七月份,消滅了袁尚,袁尚跑到袁熙那去了。205年的正月就打敗了袁譚,把袁譚抓住了,斬了。206年三月份,曹操大冬天出征苦寒之地并州,消滅了高幹。就剩下袁尚、袁熙了,縮在幽州,而且這兩個人找到了靠山了,和少數民族烏桓的勢力結合起來,曹操當時面臨的形式是要不要北征烏桓,在這個問題上,曹操的隊伍中,再一次爆發了激烈的争論。曹操的每一次重大問題,都有不同的聲音,有争論,這個樣的組織才是健康的。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因為全票的局面不是騙局就是偏見,人跟人是有差異的,事和事是有不同的,不可能是一個聲音,聽到不同聲音,有利于我們做正确的選擇。這次曹操這個隊伍,有一個聲音說如果我們舍近求遠,揮師北上,征烏桓打幽州,萬一後方的劉表攻擊我們怎麼辦。而且劉備和劉表已經合兵了,離我們很近,很危險。而且打烏桓道路艱險,大多數人建議不要征烏桓,這個時候郭嘉又站出來了,再一次提出了正确的意見,他講了兩件事:第一,劉表這個人你讓他指點江山可以,幹點實事幹不了,他自保還可以。還有劉備到他那去了,他要考慮怎麼把劉備擺平,顧不上我們。第二,烏桓的首領認為我們不可能遠征他去,他沒有防備,如果我們去了,戰役的主動權在我們手裡。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曹操再一次采取了郭嘉的正确建議,一個人要多謀善斷,多謀容易,善斷難,出選項容易,選一個正确的難。曹操就帶着大軍北上征烏桓了,一戰就把烏桓打敗了,當時光是胡、漢兩族投降的人數就多達二十幾萬,最後,袁尚、袁熙跟烏桓的貴族少數人就逃到了遼東公孫康那裡了,将士又要乘勝追擊,曹操再一次不打了,凱旋回去了,并說袁尚、袁熙的頭顱,公孫康會切下來給我們。曹操說袁尚袁熙和公孫康之間,他們是有防範的,等他們自己鬥就可以了。時間不長,公孫康真的就斬了袁尚、袁熙,把腦袋送給曹操了。

烏桓之戰取得勝利後,曹操徹底平定了北方,在整個北征過程中,曹操可謂是周密安排,張弛有度,充分顯示出他過人的謀略。曹操打袁紹關鍵的勝利因素是什麼?《資治通鑒》記載曹操和袁紹年輕時期的一段對話,袁紹問曹操,如果形勢不利了,你靠什麼掌控局面?曹操反問你怎麼做?袁紹說:“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衆,南向以争天下。”曹操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無所不可。”

曹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這一段對話中可以看出袁紹判斷形勢,是考慮地理因素,物質因素。曹操考慮的是人的因素,考慮的是道義的,從人的角度來考慮發展的問題。曹操的話從人心、人性、人才、人力的角度切入,去抓進步、勝利的關鍵,由于抓住了這個因素,曹操就成功了,這件事情很值得我們後人深思。

207年的11月份,曹操經曆了将近七年的大戰之後,終于掃平了北方,走海陸,順着渤海邊回中原,在碣石山寫下一組詩叫《步出廈門行》,從詩裡看出,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有了平天下的大志了,人生就像爬一個連綿的山脈,在小山頭上是看不見未來的,爬的越高,壯麗的未來就展示的越多。目标都是發現,昨天不知道沒關系,登上今天的平台就會發現,如果找不到目标了,那就做好今天的事情,壯麗的未來自然就會呈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