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恩施報道(來鳳縣融媒體記者 向秋予 鄧浩 見習記者 盧奕橦)11月3日晚,來鳳縣參加縣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和參加縣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們在來鳳縣龍鳳文化中心大劇院觀看南劇《本色》。
南劇《本色》采用倒叙的手法再現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張富清的英雄事迹,用最貼近生活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刻畫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張富清深藏戰功,紮根基層,奉獻大半個世紀的不凡事迹,将保障供給、探洞引水、精簡賢妻、鑿路絕壁、體國克己、永恒記憶等六個時間跨度較大的事迹串聯起來,再現了那段峥嵘歲月。
序幕
1955年1月,張富清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武漢文化速成中學畢業,面對響應黨的号召,毅然做出選擇,帶着新婚妻子孫玉蘭,轉業到當時湖北省最邊遠的恩施山區來鳳縣工作,首先任職城關糧管所主任。
第一場 保障供給
張富清轉業後,到來鳳任城關糧管所主任,千方百計化解困難,創辦糧食加工廠,保障工地、居民供糧。
第二場 探洞引水
1960年6月,三胡區再遇大旱災。三胡區副區長張富清帶領群衆抗旱保收,他不顧危險,進溶洞,探陰河,修渠引水,生産自救。
第三場 精簡賢妻
1961年10月,由于連續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極度困難,黨和國家作出精減職工決策部署。來鳳縣三胡區的精減裁員工作,由副區長張富清負責。擔任副區長的張富清首先動員妻子“下崗”。
第四場 鑿路絕壁
1977年冬,在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區駐點的革委會副主任張富清,帶領群衆修建“挂壁公路”。經過一百二十多天艱苦奮戰,終于把路修通,圓了高寒山寨土家人世代夢想。
第五場 體國克己
随着年事增高,傷殘複發,2012年4月,張富清因左膝蓋膿腫危及生命,最後隻得左腿高位截肢。他強忍傷痛,堅持鍛煉,終于堅強站立,能夠生活自理,想方設法節儉醫療費用,處處展現公忠體國情懷。
第六場 永恒記憶
2018年底,國家開展退役軍人資訊登記,張富清隐藏半個多世紀的戰功才得以被發現。
《本色》以國家級非遺保護劇種南劇為載體,融入擺手舞等土苗文化,以地方方言進行創作,全景式的舞台效果和豐富的表演形式,帶給代表及委員們深深的震撼,促進他們更好地牢記黨的宗旨,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積極發揚優秀共産黨員的精神。
來鳳縣人大代表鄧義表示,“通過觀看這場别開生面的舞台劇,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人大代表,從老英雄張富清身上學到了敢為人先,舍生忘死的戰鬥精神,學習到了淡泊名利,樸實純粹的生活作風,我們以後将把老英雄這種精神發揚傳承下去。”
來鳳縣政協委員潘芳說,“剛剛在現場觀看了南劇《本色》這個節目,觀看着張富清一個個為民造福的故事,總是忍不住熱淚盈眶,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在戰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在建設時期,他造福人民,在和平年代,他淡泊名利,這就是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是對黨、對人民的絕對忠誠,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将認認真真的學習張富清老英雄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