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彭年酒店49樓董事長辦公室,一位笑容可掬的長者正熱情地接待客人。見到遠道而來的家鄉客人,長者非常高興,他興緻勃勃地摸出一瓶好酒,兩人操着濃重湘音就着一碟花生米邊吃邊聊。
長者每次倒酒就倒那麼一點點,然後謹慎地把酒瓶放在自己身邊。客人喝得一點都不爽,他笑着說:“這麼一點點喝,我可就止不住酒瘾了。”長者才大方地把酒瓶挪到他跟前。
這位長者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但他紅光滿面精神矍铄,一看就是富貴之人。别看他喝酒這麼摳門,但他做起善事來卻毫不手軟,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省吃儉用留下來的百億财産全部捐出,不留子孫一分一毫,他就是中國“裸捐”第一人餘彭年。
漣源位于湖南中部,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在這裡交彙。巍巍龍山、滾滾漣水,孕育了漣源人心憂天下勇于擔當的家國情懷。
餘彭年本名彭立珊,1923年出生在漣水河上藍溪橋畔一座三層木闆房裡,當時父親在這裡經營着一家印染鋪。
在立珊出生前的1919年,漣源發大水,父母和四個哥哥姐姐被大水沖走,隻有父母被船夫救下,房子淪為廢墟。在彭家最困難的時候,鄉親們幫助重建家園,彭父得以繼續經營小本生意。
這段往事父母經常對小立珊念叨,教育他不要忘記鄉親們的恩德。父母病逝前又将兒女一一叫到跟前,千叮萬囑,将來有出息了,一定要多做好事,報答鄉親。也許在這個時候,知恩圖報幫助别人的種子,已經在小立珊的心裡默默種下。
彭立珊從小博聞強識,學業優良。他念過私塾,上過新學,1942年還赴長沙修習工商管理專業。随後立珊跟随父親輾轉各地做小生意,但戰亂年代,父子整日疲于奔命生活艱辛,還險些喪命于炮火之中。彭立珊曾在一幅書法上如此描述這段歲月:“商場如戰場,從北到南,由東到西,敗當陽,奔夏口,失新野,走樊城,無容身之地。”
1954年冬天,經過擺地攤、拉黃包車,湖南帥小夥剛剛在大上海立住腳,正西裝革履英氣逼人地站在黃浦江邊,一場橫禍從天而降。
四年之後,彭立珊被迫遠走他鄉。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沒有告訴任何家人,幾經曲折繞道澳門,來到了戰亂之後悄然崛起的東方明珠——香港。
彭立珊多年杳無音信,留下一個殘破的家。大兒子跟着當國小老師的姑媽生活,妻子肖芝元帶着小兒子四處謀生,大戶人家出身的她不得不去長沙給人當保姆,生活異常艱辛。
彭立珊來到香港後決定重頭開始,他将自己的名字改為餘彭年。此時他已經36歲,時不我待,他要努力打拼,為自己,為家鄉的妻兒,活出一個人樣來。
站在陌生的香港街頭,曾經的彭立珊現在的餘彭年兩袖空空,随手的破包裡隻有一套皺巴巴的換洗衣服。他舉目無親,一口濃重的湖南話,跟當地人真的是雞同鴨講,根本找不到工作。
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餘彭年看到教堂門口有免費稀飯喝,也不顧斯文掃地,狼吞虎咽喝了一個肚兒圓。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餘彭年一向的性格,這也是他以後做慈善的一個原因吧!
就這樣白天喝稀飯晚上露宿街頭,餘彭年從跟别人一些簡單的交談中,努力學習廣東話。不久憑着幾句似模似樣的廣東話,餘彭年找到了一份酒店清洗廁所的工作 。而其中露宿街頭被毆打被關押的心酸事還有一籮籮,說出來都是淚呀!
餘彭年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他早早上班,雖然便池臊氣撲鼻,但他每天擦得锃亮如新。“隻有幹得了小事的人才能幹得了大事”,“隻有彎得下腰的人才能直得起腰。”餘彭年常常用這樣的話來鼓勵自己。
一年之後,餘彭年的廣東話已經非常順溜,他開始努力尋找上升的機會。他掃過馬路,工地搬過磚,做過報社印刷工。他勤奮工作,省吃儉用,經常兩個白饅頭一碗白開水就對付一頓。就算再節省,他每天都要雷打不動花一毫錢買兩份報紙,他不甘心淪為芸芸衆生,他随時都在尋找商機,他要出人頭地。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他做記者的經曆也為他加分,他得到了一位房地産老闆的賞識。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台灣房地産興起,他追随這位老闆進入台灣市場。在曆練一段時間後,老闆以單獨出資、利潤平分的方式,讓他自組公司進行經營。他往返新馬台,拼命工作,人到中年的餘彭年終于赢得了第一桶金。
餘彭年絕對是一個好男人,有了錢之後,高大威猛英俊潇灑單身的他沒有在花花世界尋歡作樂。他自己曾說,他就是一個工作狂,哪有時間找女朋友,他不但沒有小老婆,連一個女朋友都沒有。
餘彭年心裡時時裝着老家的妻兒老小,現在終于小有成就可以給家裡報喜了。他給老家親戚寫信,詢問妻兒下落。這時官莊村的人才知道,失蹤多年的“彭立珊還活着”。自此母子經常收到海外寄來的衣服、罐頭、大米,肖芝元非常大方,常常把這些當時非常珍貴的東西跟大家分享。
餘彭年的商業生涯也經曆過起起落落,1967年香港股災,他血虧2000萬港元,幾乎一夜之間打回原形。他從此不敢碰股票,也不準員工玩股票,發現立即開除。他回到熟悉的房地産行業,伺機而動。
1973年,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病逝,留下九龍塘一處豪宅。香港人信風水,這樣的兇宅自然不敢買,房價一降再降。50歲的餘彭年不信邪,也許湖南人都不信邪,他最後以99萬的白菜價将豪宅買下,然後裝修一新,租給不明就裡的老外居住,一年租金就将近百萬。7年後,該豪宅被阿聯酋富豪以9700萬的天價買走。
1975年,餘彭年再次出手,他以250萬買下某貴婦去世留下的豪宅,這次同樣給力,到2016年這套房子已經升值至2億元。
餘彭年的過人膽識,讓他成為香港商界的傳奇人物,人們都認為他命硬,鎮得住九龍塘的煞氣。相學界的“大仙”更離奇,說餘彭年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天生的大富大貴相雲雲。一時之間,商界大佬都争相與他合作。湊巧的是,凡與他合作的商家都賺得盆滿缽滿。漸漸地餘彭年是香港财神爺的說法不胫而走。短短幾年,他橫跨房地産、酒店服務、影視娛樂、旅遊開發等多行業 ,業務遍布全球,成為大富豪。
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當然餘彭年不是回來炫富,他是想念家鄉的父老鄉親,他是給家鄉報恩來了。
1982年,在餘彭年60歲那一年,他回到了闊别近三十載的家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當年玩伴今猶在,共憶兒時摸螃蟹。餘彭年筵開三十餘席,親自邀請親戚故舊歡聚。當時改革開放不久,當地對這場有“海外關系”的宴席頗為重視,來客都要逐一登記身份,還有很多人擔心惹麻煩不敢來。
幾度夢裡相見的親人就在眼前,海外打拼的遊子的激動自是不說。與此同時,幾十年光陰,“還是老樣子”,家鄉的貧困也讓他震驚,他從此開始在内地捐款行善。
當然餘彭年此舉并不是心血來潮,此前,“見不得窮人日子難過”的他已經在香港行善經年。
他給鄉親們發紅包,500元的紅包見者有份,連續派發三天。他捐建學校,立珊中學成為當地最豪華的建築。他捐建公共汽車隊,八十年代的漣源縣城就通公交,成為全國新鮮事。據統計,僅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這段時間,餘彭年在湖南的捐贈就超過4700萬。
餘彭年做好事也有“花絮”,那年他第一次驅車去長沙,無意中看到前面行駛的就是自己捐贈的救護車,那次他花200萬購買了10輛豪華救護車。他一路尾随,救護車停了下來,車裡坐滿了人,根本沒有救護裝置。餘彭年震怒了,他馬上給上司寫信,曆數了自己掙錢的不易,海外遊子對家鄉深情的愛……
2003年春,餘彭年患上白内障,花2萬多才治好。他由此想到,自己有錢可以治,那些沒錢的窮哥們怎麼辦?他的慈善之路從此打開了一個新方向。當年11月24日,免費治療白内障的“光明行動”在人民大會堂啟動。如今印有“恢複光明不要錢,趕快去找餘彭年”字樣的流動治療車,已經跑遍全國二十多個省區,為數十萬名患者進行了免費治療。
餘彭年吸取教訓,他不僅出錢,還親臨醫療一線,治療對象的選擇,手術過程細節都親自過問,隻有看到整個過程才放心,隻有患者的簽名才算數。在接受采訪時,他的濃厚湘音“我才放心”這句話重複了幾次,他的慈愛之心日月可鑒。
許多重見光明的老人拉着他的手,高興地說又可以見到孫子的樣了,有的老人甚至激動得當場下跪。餘彭年看到這件事有效果了,感到很舒服,覺得比做任何事都有成就感,晚上睡覺都睡得香。
2000年,深圳的地标建築彭年酒店正式開業。不像某些人有一塊錢就敢幹一百塊錢的事,這座大廈的資金全部是餘彭年真金白銀拿出來的,沒有銀行借款和利息。他說彭年酒店就是一隻會下蛋的母雞,永遠不抵押不變賣,下的蛋全部用來做好事,彭年酒店是以成為世界上第一家慈善酒店。
2010年,在比爾蓋茨和巴菲特設下的中國慈善晚宴上,餘彭年當場宣布,将所有财産共93億港币委托銀行托管,在他百年以後,全部用來做慈善事業。他還在不同場合表示,要在有生之年掙夠一百億,捐夠一百億。據胡潤百富榜創始人胡潤估算,餘彭年的财産現值早已經超過100億人民币,彭老的願望實作了。
餘彭年有一句口頭禅:兒子弱于我,留錢做什麼?兒子強于我,留錢做什麼?他曾對兒子說,留錢給你就有可能是害了你,不如留個名譽給你。
而在如此豪捐的背後,餘彭年對自己卻很“摳門”。他的衣服補了又補改了又改,褲子腰圍小了,就從褲腿扒一塊縫在上面。他吃飯天天苦瓜青菜,從業人員都不願意跟他一起吃飯,嘴裡要淡出個鳥來。
一般富豪都會在老家修一座深宅大院,顯得鶴立雞群。但餘彭年的祖屋卻年久失修,長滿青苔,一片破敗。倒是後面的立珊中學書聲琅琅,朝氣蓬勃。
鐘擺停在了淩晨1時37分,萬物都不再複蘇,崇高的靈魂戛然飄遠,2015年5月2日淩晨,餘彭年在深圳與世長辭。
全國受資助者、家鄉人民,還有不少慕名者都趕來送老先生最後一程。一位男士滿含熱淚,說自己的媽媽就是“光明行動”的受益者,現在最後一次趕來道謝。
一位家鄉代表表示,他在長沙上大學的時候,立珊專線大大友善了他們這些學生的出行,我們失去了一位大愛大德的慈祥長者,湖南人民永遠以彭年先生為傲。
餘彭年嫡孫、餘彭年信托監護人彭志兵代表家屬表态,會100%遵照老先生遺願,将他的财産全部捐獻給社會,不會有一個親屬會繼承老先生的财産。
長沙立珊專線依然繁忙,長沙火車站的彩燈噴泉依然噴湧,漣源立珊中學“百年樹人立珊當先”的智語依然高挂,印着““恢複光明不要錢,趕快去找餘彭年”字樣的流動醫療車依然穿梭,但受到資助重見光明的白内障患者卻不知道向誰報喜了。
在老先生去世前,老家已經建好了墓地,他的妻子、長子已經長眠于此。本來他們夫妻合葬的,但最後隻在老家建了一個衣冠冢,以供緬懷。按照其生前遺願,彭老安葬在深圳大鵬,因為他深愛的事業在深圳,最重要的項目在深圳還沒有完成,從此與飽受他恩惠的故鄉山水永隔。
餘彭年憑着不認命的幹勁,從清潔工成為億萬富豪。他嘗過挨餓的滋味,知道窮人的疾苦,也受過别人的恩惠,是以在有能力的時候,傾盡所有回報社會。
他既慷慨大方,又锱铢必較,将自己辛苦掙來的一分一厘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他實作了“一個人在财富中死去是恥辱,我不願死在恥辱裡”的願望,他帶着榮耀含笑而去。
紀念彭老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學習他,效仿他,雖然我們不能像他那樣裸捐,捐幾億幾千萬,但隻要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也是一種慈善。
創業财富故事,成敗得失人生,關注我【實體店開講】,天天有堅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