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these football times 作者:trevor murray
布萊克本球迷仍懷念昔日的美好時光。曾經,他們是轉會市場中最闊氣的買家,每個賽季的目标都是英超冠軍,球隊的鋒線雙子星可以随意敲開任何一支球隊的大門;而今天,他們是英冠中的一支中遊球隊,上賽季還在英甲晃蕩了一個賽季。總之,他們無限懷念那個擁有阿蘭-希勒(alan shearer)與克裡斯-薩頓(chris sutton)的年代。
1994-95賽季,這支位于蘭開夏郡的球隊正是依靠希勒與薩頓的強大火力,力壓曼聯、諾丁漢森林與利物浦,拿到了隊史唯一一個英超冠軍。外界開始把這對英超初期最高産、最具效率的兩大前鋒稱為“sas特種部隊”——聽起來耳熟?沒錯,斯圖裡奇和蘇亞雷斯這一對可以算是他們的“複刻品”。
在護送布萊克本成功登頂的那個賽季裡,希勒與薩頓聯手為球隊貢獻了49粒進球,希勒更是憑借34球的表現拿到金靴。而聯賽中貢獻15球的薩頓,則在參與的杯賽中(聯賽杯、足總杯和歐洲聯盟杯)打進了6球——比希勒多出3球。雖然這些杯賽進球都因為布萊克本不出彩的杯賽戰績逐漸被外界淡忘,但薩頓在門前展現出的機敏與神勇卻是值得長期銘記的。
當年42輪英超聯賽,隻有12輪出現過希勒和薩頓雙雙啞火的狀況,這足以凸顯出兩人在布萊克本的進攻體系中的影響力。毫不誇張地說,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對火力全開的本土射手已經不僅僅是布萊克本的主心骨,他們甚至撐起了當年整個英超的門面。
雖然使用着貌似古闆的英式4-4-2傳統陣型,但布萊克本時任主帥肯尼-達格利什還是動了一點小心思。在當年的比賽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布萊克本的一名前鋒主動後撤至中場,拼命地幹擾對手,防止他們舒服地通過中場。高大前鋒用略顯笨拙的動作來騷擾、拉扯甚至鏟翻對方小個子中場核心,這種另類的鏡頭在布萊克本的比賽中并不鮮見。薩頓——為諾維奇效力期間曾踢過中後衛——就是這種戰術的忠實執行者。當球隊由攻轉守時,他是中場破壞者;而一旦奪回球權,他又會在第一時間跟希勒共同發動起快速反擊。
在很多人看來,薩頓隻能算是一個“活在希勒陰影裡”的人。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很簡單:薩頓職業生涯中共取得83粒英超進球,與打進280球的希勒相差甚遠。然而在1994-95賽季裡,你卻不可能把“sas特種部隊”拆散——因為倘若沒有薩頓的存在,“大阿蘭”就不可能拿到這塊聯賽冠軍金牌。而希勒這座“進球機器”盡管進球無數,然而在其18年的職業生涯中,頂級聯賽的冠軍錦标其實也就拿過這一回而已。
當時那個年代還沒有opta,這就使得很多比賽資料都處于空缺狀态。即便如此,仍有幾個事實不容質疑的。第一,“薩頓給予希勒的助攻數”多于“希勒給予薩頓的”;第二,希勒在隊内擁有點球操刀手的身份,雖然這會對球員的信心及勇氣帶來極大挑戰,但也會在金靴競争中給予希勒最大的優勢(單賽季踢進了11粒點球)。
是以,資料最多隻能起到輔助分析的作用。具體在綠茵場上,并肩戰鬥的兩人能踢出漂亮的比賽,能夠幫助布萊克本取得勝利,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幸運的是,在這對組合攜手參與的第一場英超聯賽中,薩頓就助攻希勒打進一粒頭球,敲開了南安普頓著名門将布魯斯-格羅貝拉的十指關;而在幾天之後,在一場3-0擊敗萊斯特城的大捷中,希勒又投桃報李,為薩頓送出了一記助攻。從賽季一開始,兩人就擦出了默契的火花,并将這種心靈感應一直維持到聯賽收官戰——在安菲爾德球場挑戰利物浦的那場比賽。
兩大鋒霸雙雙爆發,讓布萊克本在前10輪聯賽取得6勝3平1負的驚豔開局,早早确立領跑優勢。薩頓在這一階段總共打進9粒聯賽進球,希勒也收獲了7球。雖然進入聖誕-新年戰役期間,布萊克本的擁趸們曾一度失望地發現,主隊在三項杯賽中都已經提早“畢業”,但穩定的聯賽表現足以彌補感情缺憾(20輪戰罷,布萊克本的聯賽成績為14勝4平2負)。
事實上,在過往的三個賽季裡,布萊克本就已經成為了英超及英甲(1992-93賽季之前英格蘭的頂級聯賽)争冠軍團中的一員了。而在英超元年從南安普頓轉會而來的希勒,也通過兩個賽季的神勇表現徹底征服了埃伍德公園。但隻有在1994年夏天,也就是薩頓那筆價值500萬英鎊的創紀錄轉會正式敲定之際,布萊克本才算真正具備了競逐聯賽冠軍的硬實力。
在那支經典的球隊裡,還不乏其他優秀成員。比如蒂姆-弗洛爾斯,這位神勇、靈活的門将正值自己職業生涯的巅峰期;蒂姆-舍伍德則是一位富有感染力的隊長,他總能在球場上用最及時、最具權威性的言語給予球隊正确的指引;科林-亨德利堪稱後防線的定海神針;斯圖爾特-裡普利經常利用速度優勢在邊路大做文章。而在最關鍵時刻幫助球隊鎖定勝局的這對搭檔——希勒與薩頓,始終是最受推崇的兩大明星。
從風格上講,希勒與薩頓之間的差别其實并不算太大,但我們還是可以利用一些微妙的細節将他們進行區分。薩頓在比賽中參與“瑣碎工作”的頻次相對較多,是以就會更頻繁地進行鏟斷和沖刺;希勒雖然也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站樁型中鋒,但還是更願意把最多的精力放在禁區内。
兩人都具備超強的空戰能力,畢竟在那個仍在推崇長傳沖吊的年代裡,争搶頭球的本領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在比賽中,他們往往會跳得比對方門将還高、滞留在空中、等待着甩頭攻門的機會……
他們的速度也很快,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瞬間擺脫後衛的糾纏;同時,他們也會理智地選擇沖刺的時機與地點——經常在禁區周圍實施沖刺。兩人的身體都很強壯——結實程度遠遠超過外觀,足以應付各種不同類型(狡猾、強壯、快速)防守球員的糾纏。
希勒在奪冠賽季中總共3次上演帽子戲法,而薩頓隻有1次。“我對此并不在乎。”幾年前在接受記者格拉漢姆-亨特的專訪時,薩頓曾坦言道,“但當我在布萊克本跟阿蘭(希勒)、在凱爾特人跟亨裡克(拉爾森)一起踢球時,我能感受到他們對于成為頭号射手的渴望之情。他們就是想要成為最佳射手。不過那些令他們感到困擾的東西,倒不會對我産生什麼困擾。”
在安菲爾德球場捧起冠軍獎杯的瞬間,也就是屬于這對搭檔的最後巅峰時刻。外界曾在1995-96賽季開戰之前對薩頓與希勒有更大的期望,但薩頓卻突然遭遇到傷病與狀态(下滑)的雙重打擊——聯賽出戰僅僅13次,進球數為0!希勒雖然又在聯賽中斬獲了31粒進球,但不堪重負的他在賽季末動了轉會離隊的念頭。
總之,先前從未有過衛冕經驗的布萊克本在那個賽季裡犯了各種各樣的錯誤。随着“sas特種部隊”的名存實亡,布萊克本的排名也從上賽季的第1降至了第6,并從此開始在頂級聯賽中一蹶不振。
事實證明,屬于希勒與薩頓這對組合的“黃金時代”也僅有短短的一年時間——當薩頓重新恢複狀态傳回球場時,希勒已經轉會至紐卡斯爾。但即便如此,這段“美好的過去舊時光”在有些時刻依然還是值得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