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南師讀論語》之“思無邪”

《跟南師讀論語》之“思無邪”

最近與太太同讀南師的《論語别裁》,聊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太太問道:“說說看,你對‘思無邪’的了解”。

個人覺得 “思無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法門、要義。

首先,邪的反向是——正。可見其強調的是正的意義。

為什麼又用,反向表達呢?無邪。正,邪,不正下邪,至少有三種可能性。可見其表達是為了允許不同可能性的存在。也即,人隻要做到不邪,已經善莫大焉!

是以,中道是不可道破的變通之舉,仁義道德是師出有名的以正出奇之根本。

最本質的是,昨天晚上聊到,所有的一切,首先看其發心。發心蒙正。最為重要。

易經中關于“蒙卦”(談教育的一個卦),也強調:君子蒙以養正。而這個話不是誰說的,正是孔子說的。因為這個《易經》的《十翼》是孔子及其學生作的。

是以與思無邪,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第二,從最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王陽明來看。不但是詩三百,思無邪。《六經》一語概之也是思無邪。在陽明先生看來,學習中國文化的關鍵法門。也是要思無邪,發心純正。又回到我一開始所講的。要有至純至善之心。《大學》所講的“止于至善”亦是同理。

是以說,中國的學問是,需要年齡方能慢慢參悟,略得宗趣,也許年紀大了又會改變,有新的了解。

太太随即回應道“這個是本源,真理,不會改變。思無邪,即是最天然的善良,小孩子往往具備,是以嬰兒其實能量很大。比如我們家二寶,輕輕松松就把我們這些大人“玩弄于鼓掌”之中,關鍵是我們還心甘情願”。《道德經》也講:團氣至柔能如嬰乎?

那如何回歸這種本真、自在,反樸歸真的無邪之狀呢?

敬待下節再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