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作者:wollgod

1954年3月,美國在比基尼群島附近進行了代号為“bra-vo”氫彈試爆測試。其爆炸所産生的威力,遠超過原定的海域範圍。日本一艘名為“福龍丸五号”的漁船,因為在附近捕魚也慘遭波及,船上的多位船員也是以遇難。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自1945年美軍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事件後,日本的群眾就長期被籠罩在原子彈的心理恐懼陰影之下。這次“福龍丸五号”受氫彈試爆輻射事件,更加點燃了高漲的反核社會情緒。核威脅問題,已經成了一個廣泛讨論的焦點問題。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影響之下,催生了圓谷英二、田中友幸等人想要拍攝一部“核怪獸”題材電影的想法。于是在1954年11月,由日本東寶株式會社制作發行的第一部《哥斯拉》怪獸電影應運而生了。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早期電影分鏡設計稿

哥斯拉,被設定為一隻受到核輻射污染的巨型怪獸。“哥斯拉”這個名字,所對應的漢字詞是“吳爾羅”,是日本傳說中大戶島上怪物的名字。

在造型上,哥斯拉以恐龍模型作為基礎,表皮設計成類似鳄魚的粗糙皮膚。頭部偏小,身後有一條長尾,背部長有刺狀的背鳍。嘴巴還能噴射火焰狀的吐息。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為了表現哥斯拉所代表的“核恐怖”屬性,哥斯拉的體型被設計非常巨大且充滿壓迫感。巨獸對人類城市的無差别破壞,就如同巨大的核威脅逐漸朝人們逼近。

在拍攝過程中,制作組還專門設計了一整套大型哥斯拉模型。比如,哥斯拉的頭部眼睛和嘴巴使用機械裝置控制,主要的身體部分則依靠皮套演員輪流穿上重達63公斤的乳膠服出演。長長的尾巴部分則采用銅絲吊着幫助擺動。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哥斯拉》上映後,剛好踩上了日本社會高漲的反核情緒的浪頭,影片也是以收獲了頗高的票房。雖然該片的黑白特攝效果較為粗糙,但是為此類摧毀城市的巨型怪獸電影模式奠定了基礎。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由于是第一部《哥斯拉》的電影,東寶公司很可能一開始并未完全構思好将其發展為一個大系列。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影片的最後安排了一個哥斯拉被人類徹底殺死的結局。這樣的結局,即使縱觀整個《哥斯拉》系列也是不尋常見的。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這部初代《哥斯拉》的故事内容。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影片的開始,就講述了日本南海的船隻突然遇難,連搜救船也一去不返,人們對此産生了諸多猜測。終于,從幸存的船員口中得知,奇怪的事件極有可能是一隻“恐龍”狀的怪獸所緻。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古生物專家山根京平教授,奉命前往調查。根據島嶼上所遺留的破壞痕迹以及在巨大腳印處發現的三葉蟲屍體推斷,這個怪物應該是幾百萬年前侏羅紀時代存活下來的一種介于海洋和陸地生物中間的史前爬行物種。

這種爬行動物以深海生物為食,因為在原子彈的影響下,栖息地被破壞,自身也突變成為如今的怪獸——哥斯拉。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此後,哥斯拉頻繁從海中現身登陸陸地,軍隊也對哥斯拉發動進攻。但是哥斯拉的力量遠超過人類想象,對城市造成了大量的破壞。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為了應對哥斯拉的襲擊,軍方還制定了“高壓電擊”的作戰計劃,但是對哥斯拉卻依然無效。哥斯拉還是以憤怒,施展了自己的可怕絕招,利用嘴巴噴射火焰狀的吐息,四處進行破壞。

由于哥斯拉在核輻射影響下,體内變異進化出一種反應器官,可以在器官内通過化學反應形成極不穩定的易瓦斯體,噴射出後就能形成這種傷害面極大的吐息。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正當人類束手無策的時候,《哥斯拉》系列中著名的人物——芹澤,首次登場了。

芹澤是山根教授女兒惠美子曾經的戀人。在芹澤的研究所中,存放着一種對水中生物有巨大殺傷力的可怕武器——“氧氣破壞者”。“氧氣破壞者”是芹澤在研究過程中意外發現的,這種特殊物質能将水中的氧氣一瞬間完全破壞掉,附近的生物會窒息死亡并被溶解。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惠美子希望芹澤能夠将這項研究成果用來消滅哥斯拉。最終,芹澤經過多次思想鬥争後,同意一試。

為了防止“氧氣破壞者”的秘密擴散,芹澤燒毀了所有相關的資料。而且他親自帶着“氧氣破壞者”潛入東京灣并找到哥斯拉。随着“氧氣破壞者”的釋放,哥斯拉成為了一具白骨,而芹澤也與之共同埋葬與海底。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1954年的初代哥斯拉,就這樣輕易地被“氧氣破壞者”所殺死了。但是随着整個《哥斯拉》系列的擴充,如今的哥斯拉無論在實力還是生态地位上,都做了不小的提升。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影片中的“氧氣破壞者”就如同現實中的原子彈,威力強大而且難以掌控。芹澤選擇同歸于盡的方式來防止“氧氣破壞者”秘密的擴散,這一點正是展現了對使用強大武器的反思和敬畏之心。如此不可控之力,不應該濫用。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雖然在該片中哥斯拉被殺死了,但是在影片的片尾,山根博士說到:“哥斯拉恐怕不會隻有這一隻,隻要我們繼續進行核試驗,就可能會有新的哥斯拉在世界某處出現。”

這句話,除了是對人類文明和破壞的的深刻反思,也為今後的哥斯拉再度出山埋下了伏筆。

1954年誕生的第一隻哥斯拉,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氧氣破壞者殺死了熒幕第一隻哥斯拉初代《哥斯拉》的故事故事的最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