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作者:HANS漢聲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化骨綿綿粉 吃魚不見魚

莫忘了搭配一根剛出鍋的油條!

“武漢過早一個月不重樣”,話是這樣說,其實最常吃的就那幾種:熱幹面、牛肉粉、豆皮……

倒不是不想換花樣,主要蠻多好吃的過早品類,做的人越來越少,幾乎“失傳”,比如酥餃、雞冠餃,還有今天的主角:鮮魚糊湯粉。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鮮魚糊湯粉是過早江湖的一招化骨綿掌。喜頭魚小火炖煮,魚肉魚骨化于無形,細粉澆上雪白魚糊,點綴蔥花和蝦米,靈動可人。

金庸筆下的化骨綿掌外柔内剛,被擊中的人開始渾然不覺,時辰到了才會發作。

鮮魚糊湯粉也是如此,纏綿溫柔是障眼法,嗆口胡椒暗中埋伏,在舌面鼻腔打亂拳,一碗下肚,修煉一身淋漓大汗。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化骨綿綿粉,吃魚不見魚,欲練此功,必須搭配一根剛出鍋的油條。

“搞一套” 等于 “搞一碗粉加一根油條”,這是吃魚糊粉的高段位黑話。

據我多年觀察,人狠話不多的武漢老杆,通常都是铿锵有力三個字:搞一套!

如果你面對菜單猶豫不決,吞吞吐吐,或者說,單純隻點一碗粉,不加油條,都會顯得不夠local。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吃魚糊粉不配油條,就像吃羊肉泡馍沒加馍,吃了個寂寞。

酥脆炸物一頭紮進鮮湯,挺拔身姿瞬間綿軟,溫潤去油膩。

無形的鮮,借體還魂,湯汁依附于油條,随氣孔一張一弛在口腔萦繞。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魚糊粉店通常兼售油條,要麼自己炸,要麼攤位外包,跟賣油條的小夫妻搭夥組成班子 —— 此乃“共享辦公”在武漢過早江湖的生動實踐。

一般店裡會幫客人把油條切段,友善不髒手。而我認識一位面包師傅,幾十年堅持手撕,他偏執認為,徒手寸斷的油條橫截面參差不羁,能有效吸飽湯汁,充分诠釋喜頭魚高湯的野生感。

總之,要搞搞一套,必須配油條。油餅也可以。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鮮魚糊湯粉精髓在魚糊:新鮮小魚去鰓刮鱗,煎炒金黃後加水炖煮,小火慢熬4-6小時,直至魚肉魚骨融化。魚渣過濾,留下魚湯,加胡椒去腥,兌米粉熬成糊。

原來,魚糊的黏糊口感,來自大米粉末?我還以為是滿滿一碗魚肉膠原蛋白,結果又是碳水!摔!

漢派魚糊粉用喜頭魚熬湯。武漢人說的喜頭魚就是鲫魚(吉魚),因為“喜”字上頭是個“吉”。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湖北漢川天門一帶,喜頭魚湯底是“不正宗的”,必須有鳝魚或泥鳅一起熬,湯色更深,口感更滑,取名“鳝魚糊湯粉”。用的粉是細如紡紗的黃潭米粉,比漢派魚糊粉更細。

不過泥鳅草腥味大,要加更多胡椒壓制。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武漢鼎鼐黑胡椒,用這個牌子的店,不會錯

武漢市飲食公司在1984年出過一本奇書《武漢小吃》,書上記載190多種漢味小吃的配方和做法,包括蔡林記熱幹面、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湯包、談炎記水餃、順香居燒梅、老同興油香等等。

有篇講《田恒啟糊湯米粉》—— 可能蠻多人沒聽過田恒啟,簡單來說,如果“蔡林記=熱幹面”“老通城=豆皮”,那麼“田恒啟=鮮魚糊湯粉” ——做50碗湯底需要鲫魚一斤,豬油半斤,胡椒粉二錢,醬豆豉八兩。

湯底除了鲫魚還有豬油和豆豉???這我還第一次聽說。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我拿這個方子,問了幾家魚糊粉老闆,他們說,以前确實要加豬油,現在适應新口味,豬油已經不放了。湯底胡椒也有所減少,年輕一代口味沒以前那麼重。

提鮮點睛的小蝦米也是後來才有的,畢竟從前連魚都難吃到,蝦皮更是稀罕物。

關于吃,“傳統”和“正宗”是玄學,方子随時代改變,正不正宗舌頭說了算,隻要湯底是用魚熬的,不玩假,那都是一碗優秀的魚糊粉。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相傳清末民初,漢口有位“摳門”好吃佬,把菜場賣剩下沒人要的咪咪小喜頭魚買來炖湯,搭配米粉,發明了這種神仙吃法。加入油條則是為了滿足碼頭勞工的碳水需求。

魚糊粉鼻祖田恒啟從前就開在漢口花樓街,靠近江邊的後花樓,曾住那一帶的老人還記得,在糧油米面憑票供應的計劃經濟時代,魚肉雖不能天天吃,但熬湯的魚香每天都能在巷子聞到。

花樓街不複蹤迹,真·田恒啟也消失于江湖。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由于工藝複雜,熬湯費神,如今想吃一碗貨真價實的魚糊粉,還蠻難的。

做魚糊粉的店本就不多,其中還有個别為了追求利潤,魚少味精多,一碗都是米粉坨子,不講武德。

我第一次吃魚糊粉是在戶部巷,那是很久很久以前,這條巷子還沒成為打卡景點的時候。據說現在戶部巷魚糊粉已經賣到十幾塊,然後味道……懂的都懂。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一般“搞一套”的價格在6元-9元不等,一碗粉5元-7元,一根油條1元-2元。

漢口的魚糊粉整體比武昌的口味更重,舍得放胡椒,蠻上頭。

親測試吃,外加四處打聽,推薦以下魚糊粉店: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漢口片區

天聲街菜場 - 徐記鮮魚糊粉

十幾年老店,從前是徐爹爹坐鎮,現在傳給了兒子。近水樓台,每天在天聲街菜場拿活鲫魚,糊東加了荞麥粉,增添雜糧香氣和顆粒觸感。搞一套僅需6元,吃完順便逛逛天聲街,挑兩根本地藕回家炖湯,完美。

沈陽路 - 汪記鮮魚糊湯粉

南韓綜藝《街頭美食鬥士》白宗元打卡同款,沈陽路與中山大道交叉口,梧桐樹蔭搖晃,塑膠紅凳當桌子,吃完去郝夢齡路喝個咖啡,再去武漢天地探一波新店,市井精緻兩手抓。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江漢村3号 - 六也抄手

南京路118号 - 老楊家鮮魚糊粉

江漢路附近可以去這兩家。

江漢村六也,除了蝦餃、腸粉、清湯抄手,還能吃到魚糊粉,以及用魚糊做湯底的抄手。真的很混搭。吃完順路打卡平和打包廠。

南京路老楊家,來自某六渡橋土著的提名,店子在南京路與吉慶街交彙路口,據說胡椒味足。武漢美術館就在附近。

北湖路 北湖國小對門 - 雪梅鮮魚糊湯粉店

北湖,洋氣西北湖的美食後花園。雪梅上個月剛漲價,粉+油條一套9元,她說是鲫魚貴了。店開在老小區一樓院子,之前院子裡還有散養的雞,坐在庭院露天景觀位吃粉,雞子就在腳邊走。最近雞子不見了,可能變成仔雞燒闆栗了。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武昌片區

大成路26号 - 李記鮮魚糊湯粉

武漢魚糊粉最内卷的一條街,50米内三家魚糊粉,李記吃的人最多,本人親測确實魚味最鮮。李記隔壁有一家王記,是用泥鳅熬湯的漢川風味,可以對比吃吃差別。

糧道街附近 候補街91号 - 斌斌鮮魚糊湯粉

候補街是糧道街的一條背街小路,從胭脂路拐進候補街,也有好幾家賣魚糊粉的,斌斌人氣最高。

///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漢陽的店不是蠻熟,歡迎知情讀者在留言區推薦補充

魚糊經不住放,店家通常提前一天熬湯,第二天早起調糊,當天賣完即止。一般中午12點左右賣完。

起床晚的人是吃不到魚糊粉的。點外賣也不大合适,涼了憨了不好吃。

出了武漢,更是吃不到,它不像熱幹面還能用沙縣拌面或者友善袋裝作為“平替”。

武漢過早欠我一碗粉,鮮魚糊湯粉

常聽身邊長輩痛心疾首,“從前湯裡能看見魚肉絲絲,現在魚味少了,不如當年”。

其實我覺得吧,能吃到就蠻知足了 生怕有天沒人做魚糊粉,絕技失傳于江湖。

碼頭城市的漁米鄉情化成一碗暴烈溫柔,且吃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