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栖大會】阿裡雲未來走勢 看當家的怎麼說?

【雲栖大會】阿裡雲未來走勢 看當家的怎麼說?

這是第七次雲栖大會,也是阿裡巴巴對雲生态的一個堅持。第一次雲栖大會隻有800人,第二次大概1500人,現在随着規模的增大,我明顯感覺到中小企業、軟體服務商、政府、大型企業對雲計算的關注,以及對未來雲計算技術的走向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同樣,我們可以看到,原來要是以阿裡雲為主體開一個生态論壇根本開不起來。

我想在這次論壇上談兩個問題,這也是我持續思考的問題。

第一,作為阿裡雲總裁,我如何看待對未來2-3年的技術走向。

第二,我想分享作為雲計算總裁,我如何看待和生态合作夥伴的關系,如何建構一個和諧的生态體系。

<b>第一,規模化、集約化的雲it基礎設施将在接下來的5-10年持續發揮它的規模效應。</b>

任何對it成本的在意的企業都将成為雲計算公司的機會。阿裡雲正在全球部署大型的雲資料中心。上個月剛在張北釋出了張北雲計算中心。張北和北京200多公裡的距離,使得這裡具備了服務華北網際網路使用者的理想位置。在這裡,我們充分利用了張北的氣候條件和當地廉價充沛的電力供給,通過世界領先的資料中心管理技術,讓整體資料中心的成本迅速下降。

這個紅利我們會釋放給市場。預計到2020年,全球雲計算的市場規模将超過2000億美金。這2000億背後是大量的集約化營運所産生的效果,這一效果需要更多地釋放給那些自己建構idc和大型運維團隊的公司。是以這是阿裡雲的第一個觀點:由于集約化、規模化産生的雲計算it效能還會在5-10年持續高速成長。

<b>第二,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發展,阿裡雲對于資料智能的追求會持續投入。</b>

原來的資料都沉澱在各地的機房,很多被浪費了。但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的發展給了我們巨大的機會。如何利用這些資料?阿裡雲從第一天開始,就把彈性計算和大資料的計算能力整合在一起。通過飛天系統,把離線計算、流計算、實時計算的能力整合在一起,讓資料就在本地,就等着發揮實時的效應。今天,無論在金融、交通、城市管理、生命科學領域,阿裡雲都讓彈性計算和大資料的能力發揮了巨大效能,是以阿裡雲會持續的會把這種能力提煉出來。

<b>第三,混合雲架構在接下來的5-10年将會作為阿裡雲持續的發展機制。</b>

對于阿裡雲來說,公共雲計算是未來,但同時專有雲在一定時間内也會并存,是以我們堅持的是“公共雲+專有雲”,混合雲是将二者組合在一起。混合雲本身的發展其實就是對公共雲的高度認同。今天由于對計算效率的要求,很多企業把公共雲跟自建的資料中心連結起來,建構起一個網絡,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以我們認為混合雲是一個長期的趨勢。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通過混合雲架構去利用公共雲的計算能力和優勢,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多明顯。這是第三個核心觀點。  

<b>第四,iot技術将繼續驅動工業制造智能化,并且将比現在整個網際網路所呈現的前十年的機會還多。</b>

如馬雲上午所言,對阿裡來講,電子商務已經是傳統的概念,在未來阿裡将不再提電商。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很多網際網路企業原來的主營業務也将成為傳統業務,我們真正的機會是傳統産業如何跟雲計算、大資料和網際網路結合,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中國的工業制造2025,我對它的了解就是工業能否跟消費者更緊密的結合,讓以生産元素、客戶庫存的管理、客戶的消費者管理相關的資料整合,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阿裡雲在蘇州有一家合作的企業叫蘇州協鑫,它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面闆生産企業,每年的工業生産規模是200多億。在生産鍊過程中,蘇州協鑫通過網際網路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但這些資料沒有被綜合利用。我們正在做的是,利用阿裡雲人工智能技術,把蘇州協鑫在光伏生态過程中的多變量進行分析,光這一分析合作,就能夠為蘇州協鑫生産産品的優良率提升1個百分點,就是2億多的産值增加。這正是蘇州協鑫對計算工具、智能工具的綜合運用。随着iot的改變,在工業制造上将出現大量機會。同時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無論是自建電商平台,還是通過像淘寶這樣的平台合作,未來的制造業會跨過一級批發、二級批發直接跟消費者連結。這才是消費者為驅動的智能生産。

未來,随着雲計算發展,整個智能工業将呈現巨大的機會,中國一定會誕生一批優秀的公司,能夠通過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能,去優化企業的生産鍊,去整合生産鍊上的資料,優化資源的配置。

<b>由于晶片技術的發展,靠近端的計算和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b>

今天看到的雲計算是采用集約計算的方法,但随着晶片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端上的傳感能力和計算能力使得我們可以獲得更多、更豐富、更好的資料,并且能夠傳到雲上,進而可以更好得發揮端的價值。阿裡雲在會這個産業上持續投入。第二方面,有了以上的技術判斷,對于阿裡雲來說,我們願意去建構一個生态體系,這個生态體系就是跟中國的saas、paas 廠商一起合作。我所想象的是:如何把阿裡巴巴、阿裡雲所擁有的底層的計算能力、人工智能的能力、安全的能力分享出來。

是以對今天的阿裡雲來說,我們願意開放客戶群、技術能力、阿裡巴巴的生态圈給更多的合作夥伴。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合作夥伴能把客戶遇到的挑戰和困難分享給阿裡雲,通過阿裡雲的技術積累和内部的科學家,共同去解決這些技術挑戰。

第一,關于客戶共享的生态合作夥伴體系。這個是阿裡雲特别希望跟大量的合作夥伴一起去建構的,多産品銷售、客戶、營銷的生态體系。

第二,建構一個技術共享的服務生态體系。阿裡雲的技術可以拿出來給合作夥伴,我也更希望合作夥伴之間的技術可以互相共享。是以在阿裡雲有一個雲市場,裡面有3000-4000個saas和paas應用與服務,不僅僅是阿裡雲和企業,更是企業和企業之間互相結合。

第三,建構一個以技術服務為主的技術服務網絡。我們希望能夠把阿裡雲所建構的技術服務生态網絡共享給合作夥伴。

第四,基于阿裡雲平台能力建構全球的生态服務體系。是以在這一輪的合作當中,我們不僅把外國好的saas服務引進來,更願意幫助國内好的saas廠商随着阿裡雲的全球化一起走出去。

我們在接下裡2-3年中阿裡雲的演變當中,對那些本身需要線下服務的合作夥伴,阿裡雲選擇退讓。我們更願意站在合作夥伴背後,提供技術、提供能力、提供生态,讓合作夥伴跟阿裡雲一起往前走。我更願意如果市場有100塊,阿裡雲隻要15-20塊錢就夠了,其他的市場機會讓給合作夥伴。 

<b>對于阿裡雲來說,有兩個東西是最核心的。</b>

第一,因為阿裡巴巴是一家平台企業,平台是我們血液裡的基因。 

第二,資料技術是阿裡巴巴、阿裡雲的基因,阿裡雲将圍繞平台、圍繞資料技術提供服務。

所有,我們跟用友、太極、亞信等優秀的生态企業,在圍繞着平台與資料展開全方位合作,我們願意把阿裡雲計算底層的技術能力、計算能力貢獻出來,變成用友的雲計算、安恒的雲計算,而阿裡雲來提供底層的支撐。我們也願意和大型的集團企業進行合作,例如中信集團等,變成中信的雲計算。

<b>以上是阿裡雲對生态合作夥伴的觀點和看法。</b>

我們堅定地堅持平台、資料和技術創新。我也希望,随着生态夥伴的發展,我要把阿裡雲“做沒了”,不是替代,而是把我們的能力讓給合作夥伴,阿裡雲成為底層的技術支撐。這是一個巨大的轉型的時代,在過程當中,需要大量的技術改造或者技術創造,阿裡雲将持續的和合作夥伴一起往前走。再次感謝各位合作夥伴,隻有你們,才有阿裡雲未來的發展。

【雲栖大會】阿裡雲未來走勢 看當家的怎麼說?

本文轉載自 阿裡雲微信公衆号 alibaba-clou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