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巴巴集團資深總監莊卓然:技術變革讓新零售的未來充滿想象

“電商催生了雲計算,衍生了雲計算最基礎的服務;雲計算的能力和服務不斷進化,又持續地滋養、反哺電商。” 10月14日,阿裡巴巴集團資深總監莊卓然在2016雲栖大會上發表了題為《電商與雲計算——新世界的進化之路》的演講,以電商與雲計算的共進共生為基礎,深入剖析了移動技術的挑戰和變革,他表示“電商與雲計算共進共生,技術變革正在催生新零售時代,技術的創新永遠超越我們想象”。

阿裡巴巴集團資深總監莊卓然:技術變革讓新零售的未來充滿想象

2015年雙11全球狂歡節創造了全天交易額912.17億元。驚人資料的背後,技術平台承受着每秒14萬筆交易下單的極限峰值挑戰。淘寶平台上活躍着100種交易場景,60多種交易的類型,擁有超過3000多種營銷形式,也受益于多元度的海量業務,淘寶完成了從pc到移動時代的更新蛻變,同時電商私有雲和公有雲互相促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混合雲部署架構。

阿裡巴巴集團資深總監莊卓然:技術變革讓新零售的未來充滿想象

資料顯示,阿裡移動電商占了全中國移動電商的80%以上,超過其他top10電商app的總和、手機淘寶作為全球領先的app,經曆各種嚴酷技術挑戰的同時,正孵化出業界領先的移動基礎服務:穩定的移動網絡接入服務accs、靈活的移動容器化解決方案atlas、 高效的跨平台移動開發模式weex等等, 直播雲更是立足阿裡雲提供的一站式直播互動業務快速接入解決方案,結合電商+直播+互動,打造全新的内容變現模式。上述這些技術都将極大的降低移動開發者和創業成本,目前正通過阿裡雲和阿裡百川對外開放,atlas會跟随weex的步伐于2017年正式開源,與社群一起建立生态服務行業。

展望未來技術發展,内容勢必不斷從2d向3d進化,我們所處的世界将被進一步深度數字化。面對這樣的更新大潮,莊卓然對3d/ar/vr的前景和機遇非常看好,“造物神計劃”正是阿裡對未來業務場景的探索,這個計劃将更新之前的buy+,讓商家和開發者參與到3d/ ar/vr的内容的創造中來。協手共建加速技術的變革,新零售的未來還有很多的想象空間。

在演講的最後,莊卓然道出了自己内心對技術的感覺,“technical innovation always go beyond our imagination,我們希望通過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基礎服務的提升,在未來的日子裡,借用我們新零售上的場景跟雲計算一起打造下一代的通用的計算平台,也将它開放給整個行業與大家共同來去迎接一個技術創造的新的世界。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到‘讓計算無處不在’。”

<b></b>

<b>以下為演講全文:</b>

<b>莊卓然:</b>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的主題是關于電商和雲計算的共同進化之路,這裡面會涉及到一些關于buy+,關于未來主題的設想,更多是與現在的技術息息相關,和我們如何去更好地擁抱未來。當現在大家每一個人提到阿裡巴巴的電商,我相信所有的人想到的第一個關鍵詞,一定都是雙11。雙11對于網民而言是一個徹夜狂歡的盛宴,對于技術而言是非常壓力山大的事情,這就好比說你今天要請客吃飯,如果請客的對象隻是左鄰右舍,沒有太大的壓力,沒有要請所有的親朋好友來到你的家裡,這時候對于整個團隊的組織能力和技術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就好比說你炒菜、做菜的鍋必須是分布式的,切菜、洗菜必須有一個高效的工作流引擎,好比說你甚至上菜的路徑都需要通過大資料來進行規劃,甚至下水道都要進行改造。

我覺得阿裡巴巴非常幸運,我們集團在第一天起就處在這樣一個非常複雜的一個業務場景之下來去鍛煉我們的計算的平台。那我們去看一看剛才提到了雙11,在去年的雙11裡面,在零點這個峰值,整個交易平台承受了每秒14萬筆交易峰值的考驗,對于系統的穩定性以及在極限峰值伸縮能力有非常大的考驗,同時在這個平台上我們有超過100多種交易的場景,60多種交易的類型等,不用說今天線上上曾經跑過超過3000多種營銷的方式,是以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業務平台,那在這個平台上今天積累了超過6億的消費者,超過上千萬的商家,它是全球最大的分布式交易平台,電商的業務特性必須保證7×24小時的系統穩定性,非常強的資料一緻性,同時,它不是簡單的一個交易平台,今天有這麼多的消費者、商家、商品在這裡,怎麼樣讓消費者找到自己心儀的寶貝?因為這樣的場景和挑戰讓我們很幸運地從第一天起就認定電子商務的平台,交易的平台就是一個大資料雲計算的平台。而博士非常高瞻遠矚地提出來說,我們今天要把這個夢想變成一個更大的夢想,從電商的領域去提煉出更多的基礎服務,更多的計算能力,更靈活調用的計算的服務。這樣的設想讓我們有時間能夠去完成催生一個新的雲計算,我們不斷去強化雲計算的能力,不斷強化大資料的處理能力,同樣阿裡雲在今天某種程度上反哺着電子商務,在去年雙11中我們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混合雲部署的架構,我也相信在未來更多的時候,電商和阿裡雲會一起共生共進,因為在技術層面上是不分場景的。

提到過去的三年,大家都知道,在阿裡的電商闆塊,我們走過了一段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轉型。今天我其實很驕傲地跟大家分享在中國移動電商的市場佔有率中阿裡巴巴占比超過80%,我們在移動上,每個月有超過4.2億的移動月活使用者,以手機淘寶舉例,它的移動月活使用者超過top10其他電商app的總和,在這裡我們去看電商,今天所有的買買買,它不僅僅隻發生在pc上,不再發生在大螢幕上,移動終端是一個非常好的新載體,在這個載體上移動成交占比超過了75%,但是這樣的一個轉型,這樣的一個變遷,并不是一件非常順當的事情,我記得三年前有一次博士在集團内部跟技術人員的一個講話,我印象非常深刻,當時提到說,在接下來我們會面對三個非常明确的挑戰:第一,所有的it系統,我們以計算能力強大的it系統将會往下發展進入到下一代的以大資料更智能的dt時代。第二,所有的裝置都不将僅僅是資料的消費者,所有的裝置都将具備更強的能力,成為資料的更多元度的生産者。第三,所有的裝置都将具備聯網的能力。這是一個非常廣大,非常充滿想象力的一個設想,那我覺得移動網際網路隻是它其中的第一步,它完成了兩件事情,它讓移動裝置具備了非常強的聯網能力和計算能力,這裡要去應對挑戰,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時代,它的挑戰不僅僅是說我們把移動通訊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簡單地撮合在一起。我們先來分别去看一看在通訊和網際網路技術上,我們都分别會有怎樣的挑戰,會怎樣做技術的優化。

在無線時代,所有的無線都是有限的,所有的有線都是無限的,如何了解?在傳統開發一個web網站時,很少有人去考慮帶寬資源,因為所有的接入都是固定的,帶寬是穩定而充足的,從寫代碼的第一天起就很少考慮帶寬不足的問題;然而在無線時代,同時我們還要考慮的更多,無線接入的基站資源是有限的,在手機接入網絡時需要通過信令向基站申請資源,一旦手機與基站間的信令沒有了,基站就回快速的回收寶貴的資源,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的無線資源都是有限的,它是非常寶貴的,我們怎樣善用有限的資源,怎樣在有限資源上更好去跟雲端進行通訊,如果這件事情不能夠克服,所有的使用者體驗都無從談起。是以在過去的兩年裡面,我們從三個層面持續在對移動通訊的網絡進行優化,首先第一個是協定層面上,我們探索了更适合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進行通訊的協定,在協定上持續更新,從http1.1到spdy到http2.0,并進一步嘗試quic; 同時因為需要去更高效的使用這樣一個通訊鍊路,無論是上行的消息,還是下行的消息,我們都可以複用一條長連結,并且創造性的在一條長連結混跑多種協定,來支援業務的不同場景。第二個方面,為了讓使用者的資料更快地傳輸到雲端,我們将雲的觸角往前做了延伸,今天在全球有超過1000個前置的接入的叢集,這些前置的接入的叢集能夠幫助移動裝置更好地維護和雲之間的連接配接,和雲之間的通話;第三個方面,在這上面去建立了一個多元的調用的模型,可以靈活的控制裝置從最合适的前置接入點快速的通路雲上的資源和服務。

我們将移動網絡通訊的服務稱為accs(alibaba  could  channel  service),我們從資料中可以看到,它有一個非常好的效果,這裡面有一個數字叫做90%的流量滿足1秒法則,也就意味着說今天所有的這些移動app 90%的使用者,90%的請求,它都可以在一秒鐘在2g網絡下完成連接配接的建立,在3g網絡下完成一秒鐘首包的回寫,4g下1秒鐘完成首屏的加載,對于整個的使用者體驗是極大的基礎保證,而基于這樣一個長連通道,我們進行消息的下發與推送,整體的到達率能夠到達99%,這樣一個服務通過阿裡雲、友盟的服務開放出來,能夠為第三方的開發進行賦能,現在每天的資訊發送量超過100億,這個數字已經非常接近于谷歌的gcm的原生服務,accs在接入能力上有超過100億的裝置規模的承載能力。我們在協定層面上針對http2.0同樣做了很多的性能上的改進,無論在請求包的大小上,還是在應答包的流量大小上,還是在響應速度上,都有一個提升。接下來我們會将這些技術更多地應用到阿裡雲上打通雲和端打通之間的隔閡,抹平我們非常強的雲計算的能力無法能夠實時運用在移動端上的這樣一個缺陷。

那剛才講到的是移動通訊的技術,接下來再來分享一下在用戶端的技術,在網際網路的技術上,我們又進入到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那在傳統的網際網路時代下,在web bs架構下的情況下,我們所有的端,它其實隻做非常簡單,非常薄的一件事情,就是渲染和表達,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所有的網站都是運作在浏覽器裡,浏覽器能提供的能力隻有渲染能力,隻有通訊的能力,而今天其實在移動這個時代,移動裝置提供的能力遠遠超過了渲染。今天移動裝置提供的這種更豐富的輸入輸出遠遠不止定位、語音輸入、攝像頭、各式各樣的傳感器,實際上我們有機會用這樣的更豐富的輸入來去重塑我們今天的這樣一個世界。但是,這樣的一個變化同樣給我們引入了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就是我們整個的開發不再是一個重雲端、輕前端的這樣一個架構。我們的很多的計算邏輯,我們很多的一些核心的功能,不再僅僅是部署在雲端,我們需要去讨論的伸縮性、擴充性、持續優化的性能,也不僅僅要局限在服務端,是以,怎麼樣去在适應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怎麼樣能夠去應對今天從bs到cs帶來的這種開發的低效,這裡面有典型的兩種對于整個研發和産品上的一個影響。

第一個,我覺得從開發階段去看,在傳統bs架構的開發它具有非常天然的隔離性,a團隊開發一個頁面,開發一個子產品,對于b團隊的頁面和子產品不會産生很大的影響,但是用戶端是一個整體。所有的代碼需要放在一起打包、編譯,然後釋出,當你有一個團隊出現問題的時候,可能就會帶來整體的這些開發的組塞。網際網路講究的是唯快不破,我們不斷地通過技術去快速地疊代産品,進而追求更好的體驗,讓使用者滿意。但是在移動端,我們的釋出過程每一個釋出、每一個更新都需要使用者在app  store下載下傳安裝,才能展現到整個過程的變化,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過程。

是以,這兩個障礙使得本來我們擁有了一個非常好的一個雲計算的能力,我們也擁有了一個很強的計算的終端和更多的輸入的能力,我們本來有機會把這兩個能力更好地去結合,更好地去改變這個行業,但是,雲和端之間的界限,開發模式從bs架構回歸到cs架構這樣的一些前提,導緻了我們很難做到這一點。

是以在過去的兩年裡面,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改變今天在阿裡巴巴所有的在移動用戶端的架構,我們可以将它了解為兩層的架構。在下面是一個基礎的容器,這個容器提供了運作時的各種管理和保障,也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系統總線、服務總線和ui的總線,而在上面,所有的應用子產品,我們可以将它了解為一個可以部署的單元,每一個應用子產品都是完全獨立的。就好比說今天打開手淘裡面會有天貓、聚劃算,每一個應用子產品它都是一個獨立的可以部署的單元。那在這裡邊,基于這樣的架構,首先能夠做到的在開發期,不同子產品之間彼此互不影響,同樣,我可以靈活去增加一個子產品,同樣,我也可以在整個運作時能夠去替換一個子產品,那這樣的好處其實帶來的就不僅僅是在開發期了,在運作期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不再去依賴app  store,使用者去下載下傳、更新、安裝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能夠去快速應用,給予客戶非常好的産品的提升。

以這個架構改造給我們的影響來舉例,今天在手機淘寶裡已經支援了超過100個子產品的應用拆分,支援了上千個用戶端工程師在一個應用産品上進行并行的開發。那在2013年,整個手機淘寶一共釋出了42次,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還不錯的數字,它意味着每個月都會有釋出,因為兩個版本,兩個平台,是以42次,每個月都有1.5次的釋出,但是基于這樣的改造,到2014年我們總共釋出了200次,到2015年我們釋出了504次。

在過去的3年裡面,我們同樣用這樣的一個技術,用更輕量級的方式去解決使用者側的bug,避免我們每次都要發版本來修複bug,這樣一個基礎架構的改變,既可以保證疊代速度,同時又能夠保證産品品質能夠快速在市場上應對消費者端的需求。

我們接下來會在2017年将這樣的一個基礎架構atlas進行開源,我們希望能在阿裡雲上打造一個移動應用快速傳遞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對所有的移動開發者而言,我們可以像docker一樣去管理我們的應用。

剛才講的是基礎構架的基礎,講的是一個基礎的怎麼去建構一個移動應用的基礎架構,但是光有架構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們可以去應對很多開發中的挑戰,我們就可以全心全意地關注我們産品上的優化?這肯定還是不夠的,是以,我們在去年的時候又推出了一個新的設想,我們今天開發一個app,就算我們有一個非常強的疊代的速度,我們終歸還是需要開發一個ios,開發一個安卓,還需要開發一個雲os,一個html5的版本,這對整個開發團隊都是一個非常的浪費,而原本html5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但單純地依賴html5,第一性能很難滿足使用者的要求,第二是很難将native提供的包括傳感器、定位等能力更好地串聯起來,是以我們希望用一種方式,它是基于web,基于html5的語言,但希望有native的效果和原生的處理能力。我們把這樣的架構叫做weex,我們基于這樣的架構可以一次編寫,到處運作。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走過了從h5的加強到提供一個通用的調用模型,能夠去渲染native的ui,再到後面我們用最開放、最标準的web的語義去寫app最上面的ui的互動和系統的功能。如果說atlas是一個底座,我們希望weex能夠開發成本能更低,效率能更高。

我們在今年的6月30号進行開源,到現在短短的150天裡,這是阿裡巴巴今年最top的軟體,也今年中國最熱門的一個開源軟體,在接下來的時候我們會基于weex、 atals與阿裡雲服務綁定,為所有的移動開發者提供一整套的移動應用解決方案,我們希望像建構在雲上的一站式的跨平台的移動應用解決方案。是以,我們講了剛才我們在移動上的一些思考和解決方案。我們非常幸運有電商這樣一個非常廣闊的場景能夠不斷地去磨煉我們在雲上的技術,在移動端上的技術。今天同樣是這樣的一個全球領先的app催生了整個行業領先的移動基礎的服務。那我們希望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們通過accs的移動加速的網絡,讓所有的開發者開發的應用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通訊體驗,通過agoo這樣雲雲推送的服務加強app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通過atlas讓所有的建構變得更加簡單和快速,再通過weex讓開發變得更加簡單。

即使在同樣一個場景下,技術的變遷也在不斷地催生着所有的整個産品和使用者的使用習慣的變化,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完成了手機淘寶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轉型之後我們會發現淘寶今天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地是一個交易的平台,它更像是一個消費者和商家,消費者和各種各樣的人群不同互動的一個消費媒體平台,直播在這裡是一個簡單的例子,過去更多習慣的是一些圖檔和視訊,那直播我們來看看它對電商又會帶來一些什麼樣的改變?

大家可以看這個大螢幕上,這是今天在手機淘寶運作的一個簡單的網紅,它在這裡面能夠跟消費者去互動,能夠告訴他,我今天用的化妝品是什麼,你可以用這樣的化妝品怎麼來去打扮自己,那你喜歡什麼樣的化妝品,有可能這個東西我這裡沒有,我可能會要去采購,它這樣的一種互動的形态,這樣一種産品的形态,這樣一種新的消費類型,實際上就是今天我們在說未來的新制造的一個雛形。在這樣的場景下,我們有機會更深度地跟使用者去互動,能夠更深度地去拿到使用者的回報資訊,而這些資訊最終都會被數字化,變成我們新制造的一個基礎。

但是在今天我們怎麼樣能夠抓住這樣一些使用者習慣的轉移?我們同樣去打造了這樣一個基于直播的消費互動的平台,那我們首先去優化了直播加速技術,将非常健壯的移動通訊網絡跟直播的網絡進行了合并。同時在這裡面通過實時的消息的互動去增加資訊流上下行的互動。最後,通過一些編解碼上的優化,我們提升了在同等畫質下20%—30%的流量帶寬的節省。那這件事情同樣得益于在阿裡雲的平台上我們跟直播雲團隊的一個合作。

當我們去回首過去所有的媒體的消費類型,今天上午行癫已經講過這個話題,我們可以發現最早的網際網路的運作載體都是在文本上的,而到後面慢慢的,我們發現這些運作載體變成了圖檔,過去我經常開玩笑,淘寶實際上是一個賣圖檔的app,再到今天發現消費者對更加互動,更加有強互動的這樣一個媒體形态的追求在不斷地進行更新,我們又從圖檔的時代進入到視訊的時代。那在這樣的一個變化過程中,我們去看一看哪一種媒體能力的更新對于業務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還拿電商來舉例,從文本到圖檔所有的使用者會增加接近100%的浏覽的轉化率,從圖檔再到視訊會增加接近100%的購買的意向。除了視訊之後,我們會進入到什麼樣的一個時代?今天我們所有人都會相信,未來的vr/ar有可能,有潛力成為下一代的通用技術平台。那這樣的一些從2d到3d内容的提升,這樣的一個互動形态的提升,也會給使用者使用體驗帶來一個本質上的變化,但是,今天我們認為這件事情可能還太早,為什麼?它取決于第一,裝置上的成熟;第二,它取決于我們是否能夠在整個網際網路上提供大量的高品質的3d素材的内容,這個事情需要整個産業,跟整個行業共同去突破。是以,年初的時候講buy+,是我們在ar/vr上如何去追求下一代的購物體驗的更新,這樣一個産品的設想是需要基于大量的3d商品的素材,在這樣的一個過程,在我們内部稱之為“造物神計劃”,阿裡巴巴有最大的商品庫,商品庫的表現形式今天還隻是圖檔、視訊,我們下面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面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去将這些圖檔和視訊真正更新到3d的這些可互動的,未來能夠在ar/vr的場景下使用的數材。今天在産品中已經有一些簡單的可以展現的效果,我也希望在這個場合與大家分享一下,原來我們去看這樣一個商品,我們看到的隻是圖檔或者是視訊,那今天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3d模組化的技術可以看到這個包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甚至能夠基本還原其材質。

那我們再看看這樣的作用不僅僅是停留在商品這樣的一個作用,我們還将這樣的技術用在店鋪,我們再看看右上角,這是一個真實的店鋪,那你可以在虛拟的世界中能夠進入到這樣一個真實的店鋪中看看它是怎樣在日常經營的,這裡面又會有哪些你感興趣的商品,然後你可以在這裡面極大程度地還原線上下的購物場景。同樣,我們在今年5月20号做這樣的營銷活動,我們通過vr眼鏡在這樣一個手機的螢幕上,雖然手機的gpu計算能力沒有那麼強,但可以做到雙目視差,戴上眼鏡能夠有更強的視訊的體驗更新。

同樣,這樣一些3d素材的更新和制造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從存儲上來說,僅僅是全景圖檔,它是圖檔4倍的能量,全景視訊會是普通視訊8倍的要求,3d模型會是圖檔的10倍,會在存儲的平台、計算的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大量地利用計算機視覺和計算機圖形學的算法,對我們的gpu的叢集能力,合圖模組化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今天從雲和端之間的連接配接網絡也同樣會是一個新的要求。是以,我們今天在講雲計算,在講大資料,在講移動網際網路,它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我們非常有幸地在過去10年裡通過電商的積累,能夠将計算的能力,能夠更好地跳出電商的場景去服務更大的夢想,我們在過去的兩年裡面,也是不斷地希望通過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基礎服務的提升,能夠為廣闊的雲計算這樣的大腦,能夠為每一個移動計算裝置這樣的神經元裝上一個高效的神經系統。但我們也相信,技術是不分場景的,技術始終在改變。我們希望未來的日子裡,借用我們電商上的場景跟雲計算一起打造下一代的通用的計算平台,也将它開放給整個行業與大家共同來去迎接一個技術創造的新的世界。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