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曉明:計算,探索未知的價值

胡曉明:感謝嚴台長,我特别感謝國家天文台對阿裡雲的信任。

胡曉明:計算,探索未知的價值

從人類誕生開始,我們一直沒有停止對于太空以及生命起源的探索,來看一組資料,在1969年,當阿波羅11号登月的時候,人類首次在月球行走和實地研究,1986年,當“挑戰者”航天飛機爆炸,升空37秒爆炸,7名航天飛行員遇難的時候,這是人類宇航史上的一次悲劇,但這次悲劇也沒有停止我們對于天空和人類生命起源的探索。1993年,以美國和俄羅斯為代表的共16個國家參與了研制國際空間站。

我們再來看,2009年正式開始探索火星計劃,計劃把人送上火星,去尋求另外一個星球的幸福。2014年,旅行者二号正式帶來一張向宇宙緻敬的一個唱片,向宇宙發出了人類的緻意;同樣也回收到了太空的資訊,但這一段資訊至今沒有被解讀,我們也很期待馬總下一次能解讀它。

2016年,中國國家的實力又進一步能夠得到凸顯,是以,載人航天的天宮二号發射成功,每一次成功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科技的進步,但更重要的是看科技背後有大量的資料以及需要對計算能力的依賴,來看一下,自從人類開始探索星空以後,我們所有的對于計算能力的依賴。

這是我們在“二彈一星”的時候,對于所有計算能力的依賴是靠手搖式計算機,他們在如此的條件下創造了讓中國美好的一個未來。

同樣再看,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當阿波羅登月的時候,我們用到的本身的計算能力是2.04兆,但今天任何人拿出一部手機來,我們主屏可以達到當阿波羅登月時候的1100倍,我們現在每一個人的手機擁有的計算量是2.2ghz,今天的計算能力是國家的能力,是一個行業得到突破的能力,我們在想,如果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當每個人所擁有的計算能力在被進一步釋放的時候,人類的文明,我們的産業,我們的社會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我們再來看天文。這是國家天文台郭守敬望遠鏡,我們稱為lomost,這也是國家天文台與阿裡雲一起合作的,在這個合作當中,我們lomost每一年産生的資料量是10tb,一個天文望遠鏡不斷将資料采集下來,并存在伺服器。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是南極巡天的望遠鏡,我們看到所有的星空的照片,是由國家天文台從南極傳輸過來的,現在在南極巡天的望遠鏡是第一個全天候無人值守的望遠鏡,原來我們希望把南極的尋天望遠鏡的實時視訊能夠采集過來,但是很抱歉,我們試了很多次,這個望遠鏡現在被大雪蓋住了鏡頭,是以我們不得不啟用另外的望遠鏡,昨天通過天文望遠鏡拍下了星空的照片傳輸過來。南極巡天望遠鏡每個月産生的資料是10tb。

胡曉明:計算,探索未知的價值

這是國家大口徑全天巡視望遠鏡,每一天産生的資料量是10tb,背後依靠的是存儲能力和計算能力。我們再來看,大家看到剛才的視訊,fast,也是全球目前唯一的一個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足夠領先到在太空可以探測137億光年的聲音,越弱小的東西它越能接收,它能夠感受到地球以外的外星人的資訊,甚至在宇航飛行器上任何一個小的晶片,在天空翺翔的時候就能夠被感探到。現在整個fast如果投産以後,意味着4小時将産生10tb的資料,是郭守敬望遠鏡一年的總量。背後我們可以得到今天對于天文本身的探測背後的資料,所有相關的資料采集,我們預計到2025年是250億個tb。

胡曉明:計算,探索未知的價值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全世界現在每一天所産生的資料是250pb,如果将所有pb的資料刻在一個CD光牒上,大概有多少CD光牒?從月球到地球的量,正好是CD光牒的量,也就是說到2025年,一年所産生的本身的星球宇宙相關的資料量,如果用CD光牒刻起來,我們可以累到從地球到月球10萬次,用這樣的量才能去覆寫250億tb,誰能解決這些資料的計算?單靠原來獨立本身的伺服器根本不夠,必須要用到雲計算,甚至未來用到量子計算,我們必須要用到更大量的本身的分布式計算的存儲。

阿裡雲現在對于資料密集型的産業,我們對它進行了很多的科研,比如我們跟國家天文台的合作,比如跟地震局,我們也是第一次跟地震局合作,對于地震局本身的資料進行噪聲關聯性的定量的本身的分析,通過本身的資料分析,我們可以将原來單純需要一個量的本身的計算量需要一年,我們可以将它縮短到幾天。

同樣,我們對于生命科學的資料也在産生計算,華大基因産生的資料原來需要幾個月的計算,由于今天有阿裡雲,由于我們的計算量,我們可以在一天到兩天到23對堿基因的基因測序完成。同樣在浙江,我們跟浙江大學的資料研究院,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甲狀腺癌進行計算,從甲狀腺癌判斷的準确率可以從64%提升到84%,這是非常大的突破。

同樣,去年跟中國科學院釋出了量子計算研究項目,通過矽晶體本身的計算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本身十年、二十年本身的計算,需要通過量子科學。今天的計算不單純是一個企業的事情,更是一個國家的事情,更是一個行業的事情,更是一個人類的事情。

這一次我們跟國家天文台,我非常感謝跟嚴俊台長的合作,志同道合,走到一起。我們希望把銀河系結構的lamost的資料和今天去探測宇宙深處聲音的fast以及探月工程以及深空的探測對太陽系本身資料本身的研究,共同建構網上的天文台。

對于這些資料進行全生命周期的資料管理,同時要打造這些資料的共享和開放平台。我們希望将阿裡雲的海量存儲、計算能力、人工智能能力跟天文技術合在一起,去解決人類有可能20年、30年,甚至50年以後,我們跟宇宙的關系,我們去解決和探求生命的起源。

是以,這一次我們不僅僅是一次合作,我們更把它看成是共享經濟,是以這一次關于國家天文台的中國的望遠鏡加上阿裡雲所代表的中國的計算能力,再加上我們對網際網路的信仰,這三個結合起來,我們希望把中國的能力、中國的科技能力變成全世界的能力,變成全世界本身的科技能力,共同去造福人類。

同時,我們也希望這一次跟國家天文台将這一些資料通過網際網路,能夠分享給全世界本身的天文愛好者,我們也希望未來全世界的中國小生都能夠通過網際網路去使用大家可以看到的fast的,可以使用剛才在内蒙古的這些望遠鏡,他們可以近距離地去感受宇宙,近距離地去“觸摸”到銀河系。

今天是第七屆雲栖大會,我也為雲栖大會做一個廣告,今天晚上有我們的音樂節,明天我們有雲栖夜跑,我希望給所有的線上的開發者,科技開發者,包括在場的人講,今天我們不僅僅有代碼,我們更希望讓我們的開發者有音樂,有生活,我們更希望我們的開發者,今天不僅僅有了代碼,有了音樂,我們更希望這些開發者能關注自己的健康,關注自己的家庭,關注自己的生命,是以雲栖大會希望“三位一體”,有代碼,有音樂,也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