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象棋的“請進來,走出去”,讓人看到了這一古老國粹運動的嶄新活力

不久前的東京奧運會中國田徑迎來曆史性突破,“請進來,走出去”戰略被看作是中國田徑整體提升的“法寶”。如今,中國象棋正嘗試用另一種“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來提升項目自身的影響力和活力。16日,第一屆“上海杯”象棋大師公開賽在上海棋院舉行新聞釋出會,宣布9月25日至28日在上海南翔舉行的同時,也公布了預選賽的選拔機制——将有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四大洲20個國家和地區的74名棋手參加總決賽,其中不乏非華裔的象棋高手。高額的獎金,中國頂尖棋手與外國棋手的切磋,無疑為這一國粹運動,增添了話題和亮點。

中外高手同台是最大利好

令上海棋院院長單霞麗“出乎意料”的,是本屆國外隊伍的踴躍,“要知道亞洲也就隻有9個國家和地區的棋手參加比賽,而光是歐洲就有9個國家和地區的棋手,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都是非華裔的選手。”

根據此前預選賽的情況,海外組比賽将有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四大洲20個國家和地區的74名棋手參加總決賽。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海外組比賽将通過天天象棋線上上進行,但報名參賽的情況可謂相當火熱。在列出這組資料時,單霞麗頗為驕傲,“衆所周知,象棋是中國自己的文化和體育項目,但是在宣傳包裝和推廣過程中做得還不夠好。”

中國象棋的“請進來,走出去”,讓人看到了這一古老國粹運動的嶄新活力

賽事本身的含金量,是吸引外國隊伍的原因之一。據賽事組委會介紹,本屆比賽設有專業組比賽、海外組比賽、青少年團體賽和名人邀請賽,總獎金高達100萬元人民币。

其中,專業組比賽邀請了全國等級分名列前茅的23名男子棋手和7名女子棋手,以及東道主男、女棋手各1名,共32名棋手參賽。王天一、鄭惟桐、蔣川、孟辰、趙鑫鑫、洪智、呂欽、汪洋、郝繼超和謝靖10位等級分在2600分以上的一流高手,以及唐丹和王琳娜兩位全國女子象棋等級分排名第一、第二的巾帼棋手都将出戰本屆比賽。但越來越多優秀國外棋手的出現,才是形成“中外高手同台”這一喜人局面的關鍵。在采訪中,單霞麗就以德國象棋協會會長為例。

“這位心髒科知名的主刀醫生,在學會象棋後,發現其中奧妙無窮,也帶動了一大批德國當地人學習象棋。這項賽事就搭建了一個平台,讓非華裔選手可以和中國棋手交流,提高自己的水準。”

推廣象棋,靠國内頂尖選手還不夠

這雖然是第一屆“上海杯”象棋大師公開賽,但事實上,這并不是以“上海杯”為名的象棋頂級賽事第一次出現在國内棋壇。差不多40年前,也就是1982年時,上海就曾經舉辦過上海杯”象棋大師邀請賽——彼時,來自全國的16位頂級棋手雲集上海,捉對對弈。最終,擁有“中國象棋第一人”之稱的胡榮華一路過關斬将,問鼎了這項杯賽。“那時候,全國除了‘五羊杯’之外,就是這項‘上海杯’的象棋比賽了。當時可以說,上海開了一個好頭,辦得很成功,棋手們都說吃和住都很好。”如今已年過七旬的胡榮華也出現在了釋出會的現場,回憶起當年那場隻舉辦了一屆的“上海杯”,這位中國象棋國際特級大師還頗為感慨。“當時辦‘上海杯’也沒有想過要辦多少屆,但現在辦這項賽事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上海想打造一個品牌賽事,做一個南翔的名片,嘉定的名片,上海的名片。”

中國象棋的“請進來,走出去”,讓人看到了這一古老國粹運動的嶄新活力

就如胡榮華老先生所說的,從如今“上海杯”象棋大師公開賽的賽制到未來的辦賽計劃,不難看出這項賽事的長遠目标:賽事已經決定連續在南翔舉辦5屆,同時借助象棋和南翔小籠制作技藝兩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利用體育賽事擴大城市影響力、提高城市關注度、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市民認同。“讓更多頂尖棋手、業餘棋手和非華裔棋手通過賽事推廣象棋,也是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單霞麗說。

搭建舞台,邀請更多海外棋手到象棋的“故鄉”切磋交流,同時把這一國粹運動因地制宜、積極主動地推廣出去——象棋的“請進來,走出去”,讓人看到了這項古老運動的嶄新活力。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姚勤毅

來源:作者:姚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