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國後,洪武二年正月初六日,太祖诏令有司,在南京郊外雞籠山修建功臣廟,以紀念為大明戰殁的功臣。并明令:
死者,塑其像于廟祀之;仍虛生者之位。
每季第二月底,派遣勳戚大臣親往雞籠山祭祀。

朱元璋影視劇照
西吳時,各地已經有了功臣廟。如豫章忠臣廟并祠十四人,以張德勝為首。皆贈爵侯伯有差。康郎山忠臣廟并祠三十五人,丁普郎為首。亦贈侯伯等爵。
豫章和康郎山兩處,共計有張德勝、丁普郎、樞密院判李繼先、左副元帥趙國旺、百戶徐明、夏茂成、右翼元帥同知朱潛、統軍元帥許珪、參政劉齊、知府朱文華、知府葉琛與行省都事萬思誠、樞密院判張志雄、元帥餘昶、右元帥陳弼、左副指揮韓成,元帥宋貴、陳兆先、副元帥昌文貴、左元帥李信、王勝、劉義、同知元帥李志高、副使王咬住、千戶姜潤、王鳳顯、石明、王德、朱鼎、王清、常德勝、袁華、陳沖、王喜仙、汪澤、丁宇、史德勝、裴轸、王理、王仁,鎮撫常惟德、鄭興、逯德山、羅世榮、曹信、樞密院事桑世傑、贈安遠大将軍、輕車都尉、永義侯,侑享太廟。
神武衛指揮使楊國興、永興翼左副元帥劉成,贈懷遠将軍,立廟長興。
茅成,贈東海郡公,祀功臣廟。共四十九人。
中山王徐達出征圖
洪武二年二月,雞籠山廟落成,按照功勞和官職大小排序,以徐達為首,常遇春、李文忠等次之,共列二十一人。後移入張德勝、矛成二人。
八年春正月辛未,太祖命增祀一百零八人。當初參政胡大海等殁,太祖念其功,已命塑其像于卞壺蔣子文廟以祀,本次複塑像于雞籠山新廟。據《大明會典》,茲列洪武二年六王十五公二十一位功臣位次如下:
開平王常遇春畫像
殿中正位,主要排列的是當時的六王
中山武甯王徐達 開平忠武王常遇春 岐陽武靖王李文忠
甯河武順王鄧愈 東瓯襄武王湯和 黔甯昭靖王沐英
黔甯王沐英畫像
東序西向
都指揮使郢國公馮國用 佥都督西海武莊公耿再成
佥都督濟國公丁德興 都督同知蔡國忠毅公張德勝
靖海侯海國襄毅公吳貞 平章蘄國武義公康茂才
副使東海郡公茅成
西序東向
參政越國武莊公胡大海 都督同知梁國公趙得勝
廣德侯巢國武莊公華高 都督同知虢國忠烈公俞通海
江陰侯江國襄烈公吳良 宣甯侯安國忠烈公曹良臣
安陸侯黔國威毅公吳貞 副使燕山忠愍侯孫興祖
功臣廟兩庑各設牌一面,總書:
故功臣指揮千百戶衛所鎮扶之靈
不久,又以廖永安、俞通海、桑世傑、耿再成、胡大海、趙德勝七人配享太廟。
洪武四年閏三月,太祖賜功臣守墳人戶不等:
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宋國公馮勝四位國公各賜守墳人戶一百五十戶。
南韓公李善長畫像
衛國公鄧愈、延安侯唐勝宗、吉安侯陸仲亨、淮安侯華雲龍、濟甯侯顧時、臨江侯陳德、長興侯耿炳文、靖海侯吳祯、都督孫恪、郭子興十人各賜守墳人戶一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