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lievable”,這絕對是最适合《007:無暇赴死》的關鍵詞。走進影廳之前我以為是來送别最後一次出演007的丹叔,沒想到連詹姆斯·邦德一起送走了;期待能看到一場體面告别,結果編劇仿佛入坑了《小時代》四部曲,一邊潛移默化洗腦,一邊将觀衆按進007與舊愛新歡的情感糾葛和一言不合喜當爹的大盆狗血。

到最後簡直無奈地覺得“毀滅吧,趕緊的,累了”,盡管槍戰依舊激烈,追車依舊火爆,007依舊所向披靡,但米高梅從一開始就已經憋着要告知觀衆:“老家夥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于是,從角色到劇情再到情感表達,《007:無暇赴死》都透着一股濃厚的“old school”氣息。
不再年輕的邦德已經開始了退休生活,去軍情六處隻能挂着通路者的胸卡,007的代号被人取代不說,新人還要盯着邦德企圖内卷;一臉陰郁的m先生要麼獨斷專行到“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要麼随聲趨和到“隻要你要,隻要我有”,怎麼看都感覺是更年期晚期;供職cia的好基友菲利克斯也已現老态,一輩子玩鷹,最後被自己帶來的假笑男孩叨了眼;始終堅挺的似乎隻有q博士作為英國人難得優秀的發量。
好在《007:幽靈黨》上映六年之後,反派陣營不僅沒有什麼長進,反倒有了進一步退化的趨勢。看開頭的引子本來還對薩芬有所期待,沒想到1202年了還有喜歡穿長衫、籍貫敦煌“壁畫”超多、推崇殺人是為了建立美好新世界這樣古董理論的“出土”反派。拜托,現在真的早就不流行那套了,單純想毀滅世界的天生bad guy才是大勢所趨好嗎!
不過老派也有老派的好處,那就是即使去瑪德琳家尋仇,薩芬也始終堅守作為反派的“道德”,互相滅門可以,殺害兒童不行。至于為什麼拿着沖鋒槍近距離掃射都打不中瑪德琳,大概這就是女主光環吧。
沒錯,邦德、薩芬、幽靈黨和邦德妻子瑪德琳之間的關聯是按照排列組合分布的。是以盡管《無暇赴死》名義上是系列電影的新作,但在劇情上它實際是《幽靈黨》的續集。
同時,可能是為了蓋過拍得稀碎的《幽靈黨》帶給影迷的陰影,《無暇赴死》索性在老套的道路上一騎絕塵,又雙叒叕把邦德永遠的紅玫瑰與白月光拽了出來。而vesper的重制,直接把感情線綁到了一箱二踢腳上,原地螺旋升空飛向了古早台灣八點檔。
什麼結了婚的邦德始終對vesper念念不忘啦,一出事就認定老婆背叛啦,雖然我們都長着嘴但我就是不問啦,還有邦德翻臉無情、老婆帶球跑、數年後重逢猛然發現喜當爹、破鏡重圓又轉眼失去等等經典狗血橋段大放送,尤其那句“she has your eyes”堪稱歐美圈認親名場面的必備佳品。
隻是我等凡人終究看不懂瑪德琳到底還愛不愛邦德,如果不愛,為什麼能在電話裡一口氣說出成噸情話;如果愛,邦德還身處險境,她帶着女兒在岸邊開心地玩起了水?
終于,各種明示暗示了兩個半小時之後,米高梅亮出了最後的底牌:這屆詹姆斯·邦德從《007:大戰皇家賭場》展開的錯綜複雜而又七零八落的任務和感情故事至此走到終局,舊時代的反派組織也徹底不複存在,“007”作為一組數字完全可以由任何人繼承,舊的時代已經過去,新的時代即将來臨。
印象中這還是第一次看到詹姆斯·邦德直接被飛彈砸臉,作為從小陪伴我長大的經典角色來說,《007:無暇赴死》多少是觸動了我的情懷的。但從好萊塢動作片的角度評價的話,過于曲折并且狗血套路的劇情帶來的娛樂感并不算強,再加上從《007:大破量子危機》開始連續四部電影都處于保6争7的狀态,不得不說相當大地消耗了007這一經典ip在觀衆心目中的口碑。
不管米高梅打算走經典套路——換人重新開機,還是有膽子真的給觀衆個更大的surprise,都希望第26部能真的拿出個新氣象,如果整體水準還像最近幾部邦德電影一樣,今後錢隻會更難賺。
最後作為old school陣容們的忠實觀衆,很高興q博士找到了男朋友,希望他幸福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