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 馬海燕)“破‘五唯’的關鍵是立‘新标’,越高水準的學者越能用一項标志性成果展現其水準并作為自己的學術招牌,‘十年磨一劍’造就一流成果和一流人才,盤點‘一把劍’可讓原創成果及時勝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劉益東說。
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這“五唯”是近幾年高校的熱門話題。推動“十年磨一劍”的原始創新,是學術評價改革的方向。以“導向·方法·政策:學術評價改革如何促進原始創新”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學術評價高峰論壇10月3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指出,近年來涉及科研評價、人才評價、項目評價、科技評價、教育評價改革的多個檔案出台,為推動各學科研究與教育領域的創新突破奠定了基礎,而學術改革要在評價導向、評價目标、評價方法、評價機制上下功夫,關鍵在于“破”“立”結合。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王洪才表示,破“五唯”是艱難工程,需要學術主體建設超前,需要激發主體意識,需要學術自主,呼喚評價多樣化,造就辦學特色化。
對于如何做到學術評價多樣化且客觀公正,《新華文摘》原總編輯張耀銘認為,數字人文學術評價勢在必行,評價有助于準确、科學地了解學術研究的狀況,是建構學科體系、學術體系的關鍵。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上司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孟照海強調學術評價改革要落實“四個評價”,着力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科研處處長趙偉提出,要全面深入落實評價相關政策、健全完善适合我國國情的人才評價體系、建立長效監測機制。
武漢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教授楊思洛介紹了面向全文計量的學術評價的創新性研究,并展示了全文計量方法對過往簡單定量評價的改進。
青島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李江波認為,從引用内容角度進行社會科學學術圖書評價,能夠改善傳統評價方式中資料來源較少、評價成本高等問題,進而完善社會科學學術圖書評價體系。
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來自多家機關的科研管理部門負責人、學術期刊主編、圖書情報專家和學術評價研究專家學者1000餘人線上參加論壇。(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