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曉靈:數字世界的前景不可限量,産值或超過線下實體世界——《平台金融新時代》後記

作者:紅刊财經

·點加關注,持續收看原創

作者 | 吳曉靈

“資料是新時代非常重要的生産要素”,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認為,“網際網路介入金融業務後,給我們的金融體系帶來哪些改變、有哪些好處、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都需要系統性的研究和回答。”最近,吳曉靈領銜撰寫的新書《平台金融新時代》就試圖回答上述問題。《紅周刊》節選了本書的後記,邀請大家站在全局角度,看看平台金融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以下是後記摘錄(有删節):

多年前在網際網路金融炙手可熱的時候,我注意到第三方支付、網絡小貸以及以餘額寶為代表的借助網際網路展業的各類貨币市場基金,它們在友善了老百姓的支付、小額貸款,在提供了零錢管理及相對穩健的收益的同時,也給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存款、理财、代銷等業務帶來了沖擊。随着體量的顯著增大,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此後随着p2p的風險暴露,社會上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質疑也越來越多,網際網路金融的稱謂被金融科技替代,以展現涉及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的理念。

2020年11月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央行官員約談螞蟻集團管理層後,學界和業界專家紛紛發表各自觀點,群眾也從多個角度發聲,一時間将平台公司介入金融的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螞蟻集團因其體量巨大,給金融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監管部門及時采取相關預防措施,逐一化解了這些沖擊。

風波已經逐漸過去,但網際網路平台介入金融業務後,給我們的金融體系帶來了哪些改變、有哪些好處、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如何制定我們的監管原則、如何識别其中的監管重點并制定相應的監管措施,卻是需要系統性研究和回答的問題。

于是中國财富管理50人論壇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一起開展相關研究,設立了“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監管研究”課題,基于這個課題,就有了《平台金融新時代》一書。之是以叫“平台金融”,是為了明确我們的研究範圍。金融科技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傳統金融機構對資訊技術的運用,也包括資訊科技公司對金融業務的介入。目前社會争議較多的是大型科技平台企業介入金融業務的某些節點所帶來的影響。我們既要看到它所帶來的風險,也應看到它對金融業拓展服務範圍、提高服務效率的積極作用,興利除弊,促進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平台金融”這個課題與我們之前開展的研究有所不同。平台公司借助資料和技術優勢介入金融業務,對我而言也是一個較新的領域。為了把研究工作做紮實,我們組建了由金融機構、研究機構、科技公司等專家組成的課題組,直接參與此項研究的有20多人。為了詳細了解科技平台公司開展金融業務的相關情況,我們深入調研了網際網路平台,一次調研就會持續多天,光是調研提綱就準備了十多頁。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和資料。此外我們還得到了其他金融機構的相關研究和書面素材,這使我們的研究有了較為堅實的支撐。

随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越發感覺到,平台金融之是以興起和強大,是因為其具備資料和技術優勢。它們鋪設了大量的場景,這些場景在友善居民生活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使用者行為資料。基于海量行為資料,它們能夠比較精準和實時地刻畫使用者風險,而且刻畫成本遠低于傳統金融機構,是以能在競争中取得優勢。基于這些優勢,平台金融在和傳統金融的溝通、談判、合作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位。是以,對平台金融公司的監管更多的應是資料治理的問題。

吳曉靈:數字世界的前景不可限量,産值或超過線下實體世界——《平台金融新時代》後記

在研究國内情況的同時,我們也注重研究境外相關動态和政策。歐盟的《通盈資料保護條例》中所涉及的資料保護和可攜帶權是我們讨論的一個重點。我們認為需要充分保護使用者隐私和尊重使用者權利。行為資料是使用者的行為資料,借助網際網路平台得以顯化和記載,是以應當充分尊重使用者的權利。對于包含使用者個人識别資訊的行為資料,一般而言是使用者基于特定業務場景需要做出的授權而收集的,超出此應用範圍的,理應取得使用者的再次同意,尤其是拿着未脫敏的使用者資料對外協同時。隻有這樣,網際網路平台的資料來源才是合規的、經得起檢驗的。

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資料是新時代非常重要的生産要素,應當促進流通,充分協同共享,是以我們在這本書中提出了探索建立個人資料賬戶制度和雙層賬戶體系的建議。這是一個相對超前的設計,還有很多細節需要進一步明确,本書篇幅有限,希望能夠引起行業的共鳴和進一步探索研究。

此外,我們還重點研究了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2021年初公布的《聯邦消費者金融法》報告,裡面也有相關梳理,包括美國金融立法情況、替代資料(alternative data)的興起、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的挑戰、應當如何完善現有法律體系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研究素材。

為了讓我們的研究更加經得起檢驗,我們在初步成稿後還請中國财富管理50人論壇專門組織了會議,請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高校院所、外資機構的相關專家對研究架構和主要觀點進行評審,提出改進意見。評審會開了一整天,這可能也是50人論壇舉辦衆多專題研讨會中時間最長的一個。我們深知平台金融是個新生事物,效率和風險兼有,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力求不偏不倚,基于公正客觀和實事求是的原則來觀察和審視,以期能讓我們的觀點經得起檢驗。

《平台金融新時代》一書出版後,此項研究似乎也可以暫告一段落,但我們深感人類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浪潮才剛剛開始。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的社會屬性要通過各類社會活動才能得以展現。過去這些社會活動全部線上下實體世界進行,但通過近兩年來的觀察可以發現,我們的社會屬性越來越多地通過數字世界來展現。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個重要的分水嶺,以前隻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情景也逐漸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一旦打開手機或戴上vr(虛拟現實)眼鏡,我們就從線下實體世界進入數字世界,現實世界中的一位普通成員,可以在數字世界裡傳經布道、指點江山。我們具有雙重身份,數字世界是線下實體世界的映射,其行為特征可能更能反映人的内在價值觀和态度。人的需求多種多樣,衣食住行等物質需求必須線上下實體世界得到滿足,而喜怒哀樂等情感和文化、藝術、社交等精神體驗均可以在數字世界得到滿足。

由此看來,數字世界的前景不可限量,其産值超過線下實體世界也不是沒有可能。數字世界不同于線下實體世界,有其自身的運作規律和倫理規則,我們需要抓緊時間繼續深入研究。

數字化浪潮浩浩蕩蕩。我們應當以前瞻和戰略的眼光來看待和設計,以實事求是的精神來研究和分析,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引領人類數字化浪潮,建設數字化強國!

2021年9月28日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