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電影是伴随着人們對心理的逐漸認識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心理疾病的特征和性質極大地刺激了拍片人的想象力,為日益枯竭的題材來源打開了大門,為垂死掙紮中的情節劇注入了新鮮血液;電影也需精神疾病作為其情節工具和底色,以推動觀衆對人類自身行為的再認識,于是,在劇情片、喜劇片、動作片、犯罪片、暴力片等等一長串的清單上就加進了心理片這個新的電影類型。
今天給大夥兒推薦的心理電影是《沖出逆境》
先讓我們來看下《沖出逆境》的劇情:
電影描述海軍水手安東尼費雪在服役過程中,通過與醫官丹澤華盛頓間亦師亦友互動,揮别創傷,重新尋回生命裡失落已久的勇氣和希望。重制原着小說主人翁安東費雪找尋生母旅程,勇敢面對深埋心中兒時性侵害創傷。
年輕的海軍戰士、黑人小夥子安東尼費雪的脾氣非常暴躁,但他自己卻無力改變自己的這個脾性。正是因為脾氣不好,經常與人打架,他在加入海軍之前曾經是以坐牢。在海軍部隊裡,他的這種壞脾氣讓他經常與戰友發生沖突,他上司為此傷透了腦筋。無奈之下,上司隻好指令他去接受海軍部門裡精神醫生的治療,希望可以舒緩内心潛在的火爆性子的爆發。安東尼對此根本不屑一顧,在他看來,每次打架都是戰友故意挑起事端。之是以不情不願地去心理醫生那裡報到,隻因為他不想離開部隊而已。
面對性格急躁的安東尼,心理醫生傑羅姆·達文波特很希望能夠了解他的故事,以幫助他克服不良的心理困擾。但是安東尼一副拒人于千裡之外的樣子,讓治療遲遲得不到進展。在傑羅姆的耐心等待下,安東尼終于願意講出一些自己的故事了。原來安東尼是出生在監獄中,父親很早前就被女友給害死了,而他則被送進了孤兒院。在收容他的懷特牧師家,安東尼受到了非常不公正的對待,經常挨打。而他的母親在出獄後也沒有來接他,這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
在治療的過程中,傑羅姆聽了安東尼的故事對他産生了深深的同情,而安東尼也越來越信任這個耐心的心理醫生。但對于現在的生活,他還是有很大的心理障礙。在傑羅姆的精心輔導治療下,安東尼開始重新面對自己的前半生,從自幼被家庭抛棄的生活陰影裡逐漸走出來。
看完這部電影,從心理學角度,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沖出逆境》的主人翁安東尼費雪是一個具有攻擊性傾向的黑人海軍成員,故事正是講述了安東尼費雪在海軍精神病醫師的幫助下擺脫童年陰影,開始了幸福新生活的故事。
故事以安東尼費雪的夢境開頭。夢裡,童年時期的安東尼費雪在家人的包圍下,開心的吃着大餐。根據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論,夢是人潛意識的反映,可見,在安東尼費雪的心裡,一直有着與家人團聚,受關注,被寵愛的渴望。
童年陰影是安東尼費雪成年後心理問題的主要根源,據資料顯示,人的心理問題很多都或多或少與童年經曆有關。主人公安東尼費雪的父親被前女友殺害,而母親在他出生的時候是個囚犯,這些家庭背景在安東尼費雪的心理形成了一種自卑感,是以會對周圍的事物十分敏感,即使是被人的一些小玩笑也容易“刺激”到安東尼費雪的心理,進而變得具有攻擊性,而這些正是其自由保護的表現。後來安東尼費雪被一個黑人婦女收養,但他的生活并沒有變得更好,而是飽受養母的虐待,這些經曆更加深了安東尼費雪心裡的陰影,讓其心理産生了對其養母的強烈仇恨。而參加海軍後,這種潛意識裡的仇恨也緻使了安東尼費雪産生了攻擊性傾向。另外,由于童年時曾被強迫,讓安東尼費雪的心裡對性行為一直存在恐懼與厭惡,在他成年後表現為對欲望的過度擠壓,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中,人的生理需要是人原是的無意識本能,尤其是人的性本能,而對欲望的過分積壓也會造成人的心理疾病。在這個故事中,則是造成了主人公無意識的攻擊性傾向,作為其發洩的途徑。
海軍精神病醫師傑羅姆·達文波特的心理輔導過程是整個故事的線索與亮點。治療過程并不順利,剛開始時,安東尼費雪十分不配合治療,此為心理上的阻抗,而波特也不急于進行直接的溝通與治療,而是一直沉默到安東尼費雪主動開始交流。之前的這段相處時間可以說是精神病醫師與安東尼費雪建立信任關系的前期,隻有在心理醫生與咨詢病人互相熟悉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讓病人卸下防備心,敞開内心的一角。羅傑斯認為,受輔者處于失調狀态,因而是脆弱和焦慮的,是以隻要有足夠的耐心,就會使受輔者脆弱的一面顯露出來。此外,心理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心理醫生對病人的無條件關注。片中,波特醫生對安東尼費雪的生活十分關注,從對安東尼費雪的錯誤進行批評指正,到後來教導其如何追求女友,都讓安東尼費雪的心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懷與溫暖,以緻後來安東尼費雪産生了移情現象,當波特醫生發覺并表示治療結束時,安東尼費雪十分激動,感覺又失去了依靠,并說出了自己童年唯一的好友死于自己面前的經曆。波特醫生抓住這個症結,鼓勵安東尼費雪去找親人,讓他認清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依賴一個心理醫生。在這段情節中,波特醫生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當安東尼費雪問自己為什麼要找抛棄自己的母親時,波特醫生回答:“尋找家庭是為了自己開始新生活。”這句話喚起了安東尼費雪尋找親人的決心,也為其沖破心理障礙,夢境成真奠下基礎。在心理治療中,治療者必須有同理心,能對受輔者的經曆感同身受,并且對其給予無條件的正向關懷,而波特醫生就是站在自己病人的角度,讓安東尼費雪正确調整自己的認知,尋求自我發展的方向。片中,安東尼費雪的女友也對他的心理治療起了很大的作用,她在跟安東尼費雪的交往中十分主動,并且對其積極的無條件的關注,當安東尼費雪要去找親人的時候,她放下了自己的工作,選擇陪伴着自己的男友。
在本片中,另外一個與安東尼費雪有類似心理症結的人是安東尼費雪的養母,片中提及,由于黑人長期受到壓迫,很多黑人都會産生奴役情結,而安東尼費雪的養母就是典型的病例,她對混血養子基斯很好,但對比之下,對待安東尼費雪與另一個黑人養子則十分嚴厲,甚至有虐待傾向。但後來安東尼費雪由于要尋找親生母親而找到養母時,安東尼費雪的養母十分開心自己養子的來訪,雖然安東尼費雪對她态度不佳,讓她十分沮喪,但她依舊告訴了安東尼費雪父親的名字,從這個情節來看,安東尼費雪的養母還是十分關心他的。
故事以安東尼費雪的夢開始,以安東尼費雪的夢成真來結束,期間是一段艱難的心理治療過程,結果是一次心靈的勝利。在看過這個故事後,希望我們也能正确面對的自己的心理問題,積極面對,創造自己未來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