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樞密院十号
2021年4月,香港《南華早報》率先披露中國正在研制雙座版的殲-20隐形戰鬥機。于是在9月的珠海航展上,殲-20總師楊偉對此回應說:“現在有雙座機嗎?假定有的話,殲20雙座機一定不是教練機,一定是為了裝備提升而研制。”
然後,老司機就看到了著名軍事航空網站《航空家》(the aviationist)27日的宣告: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第一架雙座隐形戰鬥機,中國制造。”
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老司機當然不能證明或否認相關傳聞。不過看看境外媒體的各種分析,看看熱鬧也好。
美國“戰區”網站27日稱,最近網絡上流傳的照片中出現了一架塗着黃色底漆的雙座型殲-20,随後還出現該機在地面滑行的視訊。“若消息屬實,中國将擁有美國及其他國家也都沒有獲得的先進雙座隐形戰鬥機”。
為什麼殲-20會出現雙座型号?報道稱,現代戰鬥機采用雙座設計,最基本的設計是用于訓練飛行員的教練型号。不過殲-20總師楊偉已經明确否認了教練機的猜測。老司機還想補充一句,從網絡流傳的這些照片看,該機後座位置高度基本與前座相當,這也與教練機座艙“前低後高”的特性不符。
在軍迷的cg畫面裡,早已經出現雙座版殲-20隐形戰鬥機
此外,傳統雙座戰鬥機主要用于執行對地攻擊等多重任務。由于對地攻擊時需要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遠比傳統空戰的情況複雜得多,包括美國的f-15e戰鬥機、俄羅斯的蘇-30戰鬥機等都是由前座飛行員專心操控飛機、後座武器操作員負責控制武器系統。但“戰區”網站稱, f-22、f-35等第五代戰鬥機搭載有先進的輔助系統,使一名飛行員就可以完成對地任務,是以它們都沒有發展出雙座型号。
由此推斷,中國也不太可能僅僅是為執行對地任務就要研制雙座型殲-20戰鬥機。
排除了這兩種可能性外,外媒普遍認為,中國發展雙座版隐形戰鬥機主要包括在複雜電磁環境中執行電子戰等特殊任務,以及指揮無人僚機執行叢集作戰。
《歐亞時報》28日認為,如今借助先進傳感器、高速計算機處理以及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飛行員獲得的資訊量比以前高得多。盡管人工智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輔助飛行員收集、處理這些資訊,但總體而言,飛行員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眼前顯示器所展示的資料上,然而在複雜戰場環境下,單座戰鬥機的飛行員難免會顧此失彼,有可能忽略其他關鍵資訊。尤其是隐形戰鬥機往往需要潛入對手的先進防空網絡中執行突襲任務,一旦在戰鬥中發生與其他平台的資料鍊連接配接突然中斷的情況,“第二名飛行員的存在肯定将提供巨大的戰術優勢”。
美軍戰場經驗證明,在執行複雜的電子對抗任務時,需要飛行員集中精力判斷戰場威脅和壓制對手雷達,是以專業電子戰飛機必須采用雙座型号。随着低截獲率雷達等先進電子戰技術的不斷普及,後座操作員的任務還在不斷加重,是以在隐形戰鬥機滲透先進對手的防空網絡時,如果能有雙座型号負責電磁壓制,将極大削弱對手的防禦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釋出的fh-97無人機,外形與美國“忠誠僚機”類似
此外,外媒還普遍注意到,中國、美國、俄羅斯都在發展有人戰機與無人戰機的協同作戰模式。例如美軍的“忠誠僚機”計劃,就是以f-35指揮多架無人戰機協同作戰,透過人工智能技術,讓無人機具備靈活的飛行作戰能力。然而單靠一名飛行員能控制的無人僚機有限,想要控制數量更多的無人機執行叢集作戰,由後座飛行員承擔專業的無人機控制者的角色更為合适。
無論如何,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在隐形戰鬥機領域創造的這個世界第一,超前了美國一大步。五角大樓的某些人,恐怕又得“夜不能寐”了。